1月14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校
与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
公布了2024年度公立医院
新文化建设典型案例遴选结果
其中
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护理部
获评
“精进笃行 文化强基”典型案例科室
掬饮他山精粹 唯以思行并进
三元护理新文化助推县域医院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2020年,福建省政府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共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以“大专科、小综合”为发展特色,推动上海六院品牌、技术、管理“三平移”,建设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高水平、现代化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是目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中唯一一家位于县域的医院,是县域嫁接全国医疗行业高端资源的一个缩影。医院着力构建“四项机制”,推动县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合作共建以来,累计带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34项,其中16项国内领先技术落地福建,部分填补省内技术空白;疑难病种诊治水平持续提高,积极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样板。
在这一背景下,医院对标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护理管理文化,着力构建“三元文化聚力,赋能护理发展”新文化格局,通过推进以安全文化、创新文化、人文文化为核心的护理新文化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提升护理服务和管理能力,为加快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01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持续完善护理管理体系
✦
(一) 优化质控管理体系,调整质控督查模式
构筑护理质量的顶层设计,完善规范化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在护理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实施三级(院-科-病区)护理垂直管理体系,确保护理工作的高效运行。结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目标,与输出医院常驻护理管理专家共同梳理护理管理制度79项,重塑护理行为规范20条,在强调护士工作质量自控的同时,科护士长每月对重点环节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查,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护理质控重点问题跟踪督查,确保质量控制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完善院科各级质控反馈机制,及时分析和反馈护理质量与安全数据,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整改。
(二) 以质量指标为抓手,保障临床护理安全
运用品管圈、RCA等科学管理工具,持续质量改进临床问题。通过“共享管理”、“参与性管理”、“双向沟通”的形式,统一标准、规范流程等,实现了护理工作制度化,操作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全院性通用护理质量指标24项,专科护理质量指标52项,定期开展质量指标的监测,对于超出目标值的负性指标及时开展数据追踪、讨论和改进,促进护理质量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每年开展基于质量指标的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优秀案例评比,三年来共开展各类护理质量改进项目164项。
(三) 7S精益化管理赋能,助推护理高质量发展
开展精细化护理管理实践,在全院范围内推行以“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节约”为主要内容的“7S”精细化护理管理改善项目,每年定期举办“7S管理评比大赛”,通过现场查看、疑点反馈、亮点采集、听取汇报等方式,深入检查考核,验收成果,累计优化和再造流程68项,创新小改进145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8项,进一步提升患者体验,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持续将7S创新管理理念,运用到日常管理,聚焦护理专科发展新格局、新机遇,探索护理发展新方法、新举措、新思路,以创新助推护理高质量发展,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02
坚持人文文化为魂,全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
(一) 以健康教育为导向,丰富人文关怀内涵
规范患者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和要点20个,指导修订标准化宣教内容502项,涵盖25个专科,统一制作并印发健康教育三折页及宣传手册共7类(8000本)、国家标准健康教育常用处方16类(1750本)、开展中医护理新技术2项、印发中医健康处方16类(1550本)、拍摄各类宣教视频58个。通过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拉近护患距离,改善健康行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二) 角色转“患”体验教学,做有温度的护理人员
▲ 多站式“护患角色”体验式教学
组织新入职护士多站式体验式累计教学6场次,156人次新护士参与其中,通过模拟角色演练把自己定位在护士或患者的角色之上,创设或者重复既往经历的多个情境与实践,以不同的角色来亲历具体的护理工作项目,提升新入职护士同理心、共情能力及责任意识,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三) 礼存于心仪化为形,内驱创能提升服务
▲ 礼仪培训
邀请院内外专家授课,指导医护人员形体保健和淡妆技巧,募集礼仪核心小组成员15人,组织开展礼仪文化沙龙活动12次,形成院内内训师团队。为提升护士良好职业风貌和健康体形,加强护理专业内涵建设,将配以仪表规范图片挂于每个护理单元的更衣间,督导规范应用于日常的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 晋医书房揭牌
2024年3月,开设福建省首家在医院的共享“城市书房”,作为晋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服务平台阵地,晋医·书房将成为晋江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一体化服务平台之一,作为医院进一步“改善就医感受 提高患者体验”的暖心惠民举措,为来院就医的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好的环境,同时培养医护人员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共同打造一个晋医护理特色的品牌服务团队。
(四) 5.12爱护月系列活动,增强护理队伍凝聚力
▲ “30年护龄”表彰
每逢护士节开展系列慰问及表彰活动,提升护士的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如节日期间的鲜花和蛋糕慰问、对获得“30年护龄”“夜班能手”、“美丽孕天使”等荣誉称号的护理人员进行表彰;同时开展“当岗位能手,做技能标兵”护理技能竞赛,强化护理技能,提升护理内涵,促进护理高质量发展;举办“医启运动”健步走,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理念融合,营造健身健康的新风尚,丰富和活跃护理人员的文化体育生活。5•12爱护月系列让护士在和谐的人性化工作氛围里,进一步增强护士职业荣誉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护理队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五) 活动为媒放松心灵,医路护航相伴有我
以“医路护航,相伴有我”为主题,在全院范围开展心理解压活动累积112场次。切实关心爱护护士的身心健康,缓解护士工作中的压力,放松心灵,科学体现和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将每个月15号定为院长接待日,每个月5号定为护理部主任接待日,护理部主任与临床一线护士零距离接触沟通,面对面倾听来自临床一线护士的心声和诉求,全面了解临床一线护士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累积接待52人次,及时分析问题、整合信息,积极提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护士;认真听取和采纳临床一线护士对临床护理工作及护理管理工作的建言献策,以不断完善和规范护理管理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营造尊重护士、关爱护士、支持护士的和谐氛围。
▲护理部主任接待日
03
推动创新文化发展,积极打造高效护理团队
✦
(一) 重视专科人才培养,优化骨科护理队伍
▲ 上海六院护理专家床边查房教学
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进驻多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实现资源下沉,通过“传帮带”“薪火相传”等模式进行传授护理技能经验及创新服务意识。主动引进新型的护理技术和护理设备,逐步解决潜在的护理问题,如骨髓腔穿刺输液术、ECMO护理、骨牵引、外固定架针眼的护理、冰敷袋、皮温仪、翻身仪等的引进;提倡创新意识,协助科室发明护理新型专利,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加强护理主动服务与护患沟通,提高服务效率,打造护理服务新形势与新业态,不断更新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管理者能力,提高护理服务品质。派遣护理后备干部及护理骨干数名,进修学习,主动学习先进的护理技术、护理理念及护理管理能力,提高护理服务品质,建设专科特色品牌。
(二) 科研驱动稳步前行,助力护理创新水平
▲科研“沙龙”专项培训
成立院内护理科研小组,开展专项培训,聚焦于各类科研管理工具简介及应用,旨在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者的科研实际运用能力和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每周SCI文献阅读打卡,通过大量的基础文献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护理科研知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广阔的思路和方向,提高研究分析、总结文献的能力;根据医院新制定的《科研管理办法》《职工定向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及学位教育管理规定》《非在编优秀人才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政策,设立科研“光荣榜”、职称晋升优先聘任的“三项主要激励机制”,借助六院护理专家每月开展两次科研“沙龙”专项培训。三年间,实现了省级护理科研课题“零”的突破;在国家、省、市级各类护理创新比赛中获奖28项,让科研由“分散”转向“集中”。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过程中,经过3年来的护理管理实践,在护理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态度改进、护理技术护理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不断发力,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全流程优质化、精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有效地提升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完善了护理管理制度与质量标准体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推动了我院护理管理整体质量的提升,促进骨科护理门诊、伤口造口护理门诊、老年多学科护理等十大专科护理品牌的建立,累积门诊量37204人次。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护理队伍将继续深入,建设安全文化“固化于制”、人文文化“内化于心”、创新文化“外化于行”的三元新护理文化体系,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内容来源 / 护理部 陈川珍 莫敏玲 沈明
整理编辑 / 唐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