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老屋场那尊红色地标深秋的梁家坟,秋高气爽,瓜果飘香,满眼硕果累累,到处金色满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勤劳而朴实的山民们正在田野里收获着丰收的庄稼,并享受着秋收的喜悦。这一幅幅美丽而有动感的“丰收图”,在商南这块红色大地标的映射下,让人顿然产生了红色基因浓、劳动创造美的感慨!在商南冷水河最上游的梁家坟村,有一处红色地标特别引人瞩目,那就是著名的刘家老屋场,这个古村落充满着一串串红色历史故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那是中共鄂豫陕特委诞生地,也是谋划红74师成立的地方,而刘国策家的四合院又是中共鄂豫陕特委召开著名的梁家坟联席会议的秘密场所。梁家坟村刘家老屋场是一块红色历史神秘的地方,地处秦巴山新开岭自然保护区腹地十里坪镇的东北部,距商南县城87公里、十里坪镇政府13公里,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四周大山环绕,中间相对开阔,略呈小盆地状,一条梁家河穿腹而过,属典型的高寒边远山区。这里山大沟深、森林茂密,既便于隐蔽又易守难攻,战略位置十分险要,当年中共鄂豫陕特委和红74师的高层领导就隐藏在这里,谋划了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一系列重大事项,商讨和决策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军事部署,指挥了一场又一场战斗的胜利。深秋时节,我们一走进刘家老屋场这块红色地标,就看见农户屋檐下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山墙上还吊着几串红艳艳的辣椒,道场上一只大黄狗欢快地摆动着尾巴跑向正在剥玉谷壳的主人,田地里山民们都在忙碌着秋收的庄稼。在大屋场东北边的山脚下就是刘国策家的四合院,也是当年中共鄂豫陕特委驻地和红74师的指挥部。一眼望去,“中共鄂豫陕特委驻地旧址”的醒目标识耀入眼帘,现场正处在开发建设之中,四合院虽已进行翻新和做旧,但仍保留着一些原来的历史元素,斑驳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据当地一位年逾八旬的刘姓老人讲:这座四合院是刘氏家族始建于清朝末年的一座地主豪宅,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那时我们刘家是大财主,家大业大,家境富裕,在我老爷刘殿玺(刘国策父亲)手上是最为兴盛的时候,便请人精心设计,荟集民间建筑匠人,花费两年多时间建起了远近闻名的这座四合院,坐北面南,依山而建,里外三重,古香古色,呈现江南建筑风格。我们经过详细了解和现场察看,得知这座四合院历史悠久,建筑风格颇具特色,建筑工艺十分考究,肯定是花费了不少银子。整个院落有正堂三楹、前厅三楹,均为明柱支撑,正堂楹柱镌刻有“汉室万代荣光前绩,高祖流芳德垂后昆”,前厅楹柱镌刻有“天禄脉佑千古不坠,彭城世第万代常兴”,前厅横额为“耕读传家”;东西两旁为厢房,隔壁墙和门窗均为木质雕刻工艺;中央为青石板穿插小石条铺设的天井式院落,周围有檐廊衔接。除正堂外,前厅和厢房均为上、下两层,为柱梁与排架式建筑,并建有花纹雕工非常考究的吊楼;院落内墙为隔板镶嵌式木雕结构,门窗为连体的镶嵌式木雕花格。这样的四合院在方圆几十里十分罕见。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由于军阀混战、土匪盛行,这座豪宅被来自河南有名的土匪头子李长有带领一股顽匪洗劫一空,并焚烧了四合院的正堂三楹,后来刘国策组织人力虽经复建,但做工远不及原来的建筑风范。刘国策的曾孙刘峰告诉我们:1935年秋,红军长征到达我们这里后,我老爷刘国策和爷爷刘邦杰得知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部队来了,就把四合院专门腾出来,让给红军领导机关和指挥部作为办公场所居住,没过几天红军领导们就聚集在后院的西厢房里,秘密召开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会议,后来红军撤走了,四合院又归还给了我们家居住,还在家里偷偷留下了不少银元,作为补偿。刘峰朴实的话语,让我这个老党史工作者油然回忆起了九十年前的那段红色历史。那是在1935年的中秋时节,中共鄂豫陕省委率红25军主力西征北上,留下中共鄂陕、豫陕两特委及其所属红军游击武装,坚持在鄂豫陕苏区开展武装斗争。由于中共鄂豫陕省委的指示信被叛徒赵九海劫走,两特委与省委和红25军主力部队失去联系,红军游击武装分散,敌强我弱,苏区斗争暂时出现低潮。9月初,鄂陕特委通过截获的《西京日报》得知省委率红25军主力部队已西去北上,不可能返回陕南,遂决定往东会合豫陕特委,共商大计。同一时间,豫陕特委也从报纸上看到红25军主力部队已到达甘肃天水一带并有北上意图,随即决定率领部队往鄂陕边寻找鄂陕特委。两特委在商南梁家坟会合后,初步商定各自返回原来老区,布置根据地工作,收容伤病员,寻找没有跟上的游击队。两特委在返回路上分别遭到敌军“围剿”袭击,当即又返回商南梁家坟会合。9月9日,两特委在梁家坟村刘家老屋场刘国策家举行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郑位三、陈先瑞、李隆贵、方升普、曾焜等高层领导。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斗争形势,坚定了在鄂豫陕根据地继续斗争的信心,并做出四条重要决定:将中共鄂陕特委与豫陕特委合并,成立中共鄂豫陕特委,集中统一领导;将原鄂陕、豫陕各路游击武装合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第74师,实行统一指挥;树立独立坚持斗争的思想,以陕南为中心,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跳出敌人包围圈,在宁陕、佛坪边区开辟新的根据地,争取恢复原根据地;坚持“游击战,灵活机动,避强击弱,同敌人兜大圈子,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的作战方针。会议经过认真讨论,最终决定中共鄂豫陕特委组成人员:郑位三任书记,陈先瑞、李隆贵、方升普、曾焜为常委。这次会议是在与省委失去联系、红军武装和根据地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对在鄂豫陕边长期坚持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保卫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胜利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梁家坟联席会议后,中共鄂豫陕特委的主要领导成员分头在鄂陕、豫陕边区收拢武装力量和伤病员,并在梁家坟一带集中,成立以陈先瑞为师长、李隆贵为政委、方升普为副师长兼参谋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74师,建立梁家坟乡苏维埃政府,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活动,使边区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为鄂豫陕边区全面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1935年10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74师在商南碾子坪成立当天,师长陈先瑞就率领红74师移驻梁家坟。第二天上午,红74师在欧师庙召开群众大会,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郑位三主持会议,红74师师长陈先瑞宣布成立梁家坟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为刘邦颂(兼秘书),副主席为刘国禹,土地委员为刘印发、刘学时、刘邦民、胡家全、孙国典,管辖范围以原梁家坟乡为主,辖今十里坪镇转路沟、楼房沟、黑沟、槐树坪、马王沟村等地,并活动于耀岭河、文化坪等地。梁家坟曾经是鄂陕第三、五、六、九路游击师和战斗营经常活动的地区。红军严明的纪律、打土豪闹平产的政治主张在群众中留下深刻印象。梁家坟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陈先瑞率红74师先后在这里活动6次,并召开重要会议。红军帮助乡苏维埃政府打了26户土豪,并将财物分给贫苦农民。乡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积极配合红军筹集粮秣、安排食宿、召集民夫、准备担架、养护伤员、侦察敌情等。十里坪保安队长黄贵珍与红军为敌,时常袭扰红军驻地,乡苏维埃政府派人摸清黄部隐蔽地点后,为红军带路,一举歼灭了这股反动武装。1936年10月,师长陈先瑞率领红74师离开梁家坟,乡苏维埃政府工作坚持到12月底。从1935年夏到1936年底,梁家坟一带青年农民刘学发、胡怀林、刘邦良等18人先后参加红军,其中有4名红军为革命而英勇就义,当地群众共养护红军伤病员67人。当年中共鄂豫陕特委和红74师驻扎的梁家坟村,山民们正在发扬红军精神,坚守初心使命,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乡村振兴攻坚战。每当革命老区的群众回忆这段红色历史的时候,他们脸上总是洋溢出无比自豪的神情,把红军当年在大山里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的历史,作为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梁家坟村党支部书记孙俊告诉我们,红军精神始终激励着大山深处世代居住的村民,严明的纪律,艰苦的作风,拼搏的精神,是当年红军留给梁家坟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催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目前县、镇、村三级正在联手开发建设老刘家的四合院,力争把“中共鄂豫陕特委驻地旧址”打造成为红色旅游景点,使之成为全县党员的党性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梁家坟村这些憨厚的山民,依靠勤劳的双手传承着红军精神,践行着朴实无华的初心与使命,奋力发展致富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在大山深处实现着“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美好生活愿景。如今,作为古村落和革命老区的梁家坟,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体面,山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在不断攀升,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生活的壮丽画卷正在绘就……刘家老屋场以及那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宛若一颗极为鲜艳的“红色胎记”,成为标识在秦岭南坡的深山老林里一尊红色地标,传承着红色基因,赓续着红色血脉,格外引人注目,格外让人怀念! 田光庆,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作家报、西北文学、秦岭文化、陕西日报、商洛日报等2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40余篇40多万字,参与了商洛宝典、商南县志、中共商南历史、商南年鉴、商南民俗通书、红色商南等20多部书籍编辑工作。
用手机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往期作品
田光庆||冯家庄与韩愈亡女墓
田光庆||难忘的那场露天电影
主管:商南县文学艺术联合会
主办:商南县作家协会
主编:姚家明
副主编:杨富安
编委会:姚家明 杨富安 吕盟 任战洲
李军 李富明 黄全均 苏训博 肖丁
编辑:如荧
投稿邮箱:10462249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