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吴文光
论题:“新月”写作与影像(5)
创作案例:李新月“新月”
时间:8月3日(周六)晚8-10点
线上腾讯会议室
(工作坊继续接受参与与旁听报名
有意者请发邮件至草场地邮箱
ccdworkstation2010@263.net
如想临时旁听者请在草场地公号后台留言)
参与者出场
身体意念分享
工作坊论题
“新月”写作与影像(5)
探析要点
以“新月”为题,李新月打开的自我书写。其中有李新月的“长篇”写作,并有《新月一章》的影像创作。写作的“长篇”是一种意向,影像“新月”打算系列拍下去,“一章”是第一部名字(接下去会有“新月二章”“新月三章”等)。
“新月”创作,写作为第一步,之后影像跟随。一个离开学校“迈入社会”不久却内心沧桑年轻人的现实与往事缠绕,她困顿在现实中,她从父母的一盘婚礼录像带里试图看懂上一辈,她在自己幼儿园小学老照片中重新打量自己。李新月创作,可以看作是,一个九零后的个人书写或现实突围方式。
从创作特点来看,新月的文字语言,简洁干净,描述精到并有意味。有此写作打底的影像呈现着“影像写作”味道,写作语言转换为影片中自述与内心独白,延展出更为广阔并细节的现实空间。
片中使用了多种创作手段,比如:现实与往事交叉,运用家庭录像带及老照片的“阅读父母”“重现成长经历”,包括比较新颖的“桌面电影”(运用电脑录屏为创作材料)等等。
这是李新月在草场地写作与影像并行的“第一创作”,持续两年多。如何将“个人故事”与“社会时代”自然融入,是一个值得探析的创作案例。
创作案例4:哈尔滨现实2→躺平?考教资选择)
内核
内核:“哈尔滨现实”,也即作者的“现在时生活”描述,是作者叙述的基本轨道,所有的回忆、联想、情绪等都奠定在这条基本轨道之上。
要点
要点:一个手持自拍+一个摆放自拍,两个镜头+内心独白,构成“我”的“此刻生活”与“内心情绪”。
创作案例5:回忆线→阅读父母1(婚房=90年代梦想)
内核
片中第一条回忆线打开,父母婚房与九十年代“美好生活”之梦。
要点
回忆来自一盘父母婚礼现场录像带,当时的现场影像被“放大/慢放”使用到片中。
集体讨论
吴文光笔记:第十八轮工作坊小结
第十八轮工作坊是各种意外出现。郭郭的身体+意念“我的房间”出场,一个特别的房间,以为已经告别父母家闺房的郭郭,租房被收回,只有暂时搬回父母家。郭郭分享的房间是她的闺房,国中时言情小说动画片CD,一个被糖纸包裹的长大。
看这些,我看作是某人的房间,意思我读不出多少,尤其是一个和我相差一辈人且台湾女孩的房间,我说我无感。跟着讨论下去,“有感”出现了,是在郭郭说到她回到父母家,和本以为“断掉的脐带”又被重新连上,回忆被唤起,比如一家四口在一个寺庙前经过,门口乞讨人引起的家庭讨论,郭郭和母亲和父亲包括和弟弟都“不在一边”,世界观分岔。
跟着让我一惊的是,郭郭说到母亲在谈论儿女婚姻大事时,她向母亲摊牌,她不会结婚也不会有孩子。郭郭说,我对母亲出柜了。
和郭郭因为在台湾做工作坊认识,谈创作自然带出性别身份,知道,但本人不谈,都会把话搁在心里。昨晚工作坊,郭郭爆出两个意外,一是她对母亲的摊牌,还有是借此也在几十人工作坊亮出。
郭郭这么坦然,那跟随展开的话题就可以打开。我的体会是,郭郭“分享自己的房间”,再走到“打开内心的房间”。
这是第十八轮工作坊的第一个意外,跟着的意外还有,我就挑几个来说,一个是第一次参加工作坊的胡佐蒂,他意外成了“身体即兴”出场者。具体发生我这里就不重复了,在场的人都看到,一堆头天门口捡来的“垃圾”(别人扔掉的东西)成了佐蒂镜头中的展示。一个刚刚进入工作坊的新人,背后跟着一个神秘的未知者(垃圾主人),真的让我们无限遐想。
佐蒂的故事串出廖镇敏的故事,这是跟着的另一个意外。镇敏也是刚刚申请工作坊并头次露脸,她和佐蒂是老相识,从前“画画班同学”。我猜想是那种考前班吧,艺考美术生的必经之路。这时海光自然也出场,他是佐蒂、镇敏“考前班同学”,也是二人来草场地的搭桥人。
十五年前,艺考是为了钻进艺术专业,但不一定以后与创作有关。我在几个美院上过课,这方面略知,我的印象里,美院出来的学生真的没几个还与创作有关系,不管某学生美院时多疯多张扬。现在,十五年后,佐蒂、镇敏、海光三人还捆绑在创作战车上,并且一起走到草场地工作坊。这是不是一个佳话日后再看,但昨晚工作坊的确是一个意外。
还想说一个意外是工作坊的押尾节目,郑忞和她的初中毕业集体照出场。我是在前面一连串意外刺激下,想着,工作坊已经“玩”成这样,没必要照章办事,原计划的新月“创作案例探讨”可以跳过,工作坊十点结束时间也靠近,“集体讨论”也可略过(以后肯定会有时间),不如追加一个“意外出场”。然后就有了郑忞的即兴。
我对郑忞的这张初中毕业集体照非常熟悉,在郑忞创作中无数次打量和讨论。想到这个,直接激发是郭郭前面分享中有自己的“国中照片”,美好,亲情,彩色,暖洋洋,郑忞的那张黑白集体照跳出来,还有暗藏其中的郑忞的“恨”的故事,与郭郭对照,非常大的反差。
想到郑忞和她的那张初中集体照出场,还有我对工作坊这段时间的“我的房间”分享有些想法有关系。“我的房间”分享尝试,免不了“全盘道来”,类似房间的导游,不过往后的话,可以考虑“焦点”,比如某一物件实际可以透视很丰富的“背后”。还有一个也可以是工作坊尝试和训练的,比如既然为“身体即兴”,如何带出“身体”,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工作坊练习内容。
想到郑忞和她的照片出场,可能暂时还没法顾到“身体”,但集中在一张黑白照片,来龙去脉,故事的发生,“恨”的种子被种下,一个难得的案例。谢谢郑忞!昨晚工作坊的即兴出场,非常出彩!
草场地工作站
一个创作者聚合的开放社群
村民影像计划|民间记忆计划|母亲影展
纪录片|剧场|工作坊|读书会|放映|瑜伽
更多内容请关注:
Bilibili: 草场地工作B站
FB小组: Caochangdi Workstation
新浪微博:草场地工作站
豆瓣: 母亲影展
抖音: 母亲影展2023
参与活动请🔍小助手:CCD-Workstatio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