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漂杂记(十四)夏日季语——西瓜、团扇与蚊子

文摘   2024-06-20 10:32   日本  
日语里有一个词叫「季語(kigo)」,意为连歌、俳句中表示季节的词。由于日本大部分的国土都四季分明,因此每个季节中非常亮眼、有特点的事和物也就成了季语。
例如——
春:凧(风筝)、燕の巣、芹(水芹,中国常吃的是旱芹/洋芹)
夏:鯰、団扇、胡瓜(其实就是黄瓜)
秋:無花果、銀杏散る(银杏散落在地上,发出一阵阵……)、肌寒(秋风凉)
冬:神無月(旧历十月八百万天神都要到出云去开会,所以无神)、柳葉魚(像柳叶一般细长,这种鱼秋冬季肚子里全是鱼卵,一般烤了下酒吃)、皸(皮肤皲裂)
最近天热了起来,而且几乎每天都是多云,隔三岔五就会下雨,估摸着就快要到梅雨季了。
对于我来说,到了梅雨季,夏天就是真的来到了。
因为我是怕热的,一旦到了梅雨季,气温升高的同时湿度也上升导致汗液难以挥发,那即便气温只有二十七八度,走个十多分钟的路还是要出一身汗的。多汗的我,只能在夏天随时准备好一条冰围脖,准备好可以替换用的冰袋,外出时每隔四五十分钟更换一次。
如果有怕热、爱出汗的朋友,建议人手准备两三条冰围脖。


夏天除了闷热这一点不好,灌木丛中还很容易孳生蚊虫。人一旦出汗多,就很容易被蚊虫叮咬。
除了普通的蚊子之外,还常受两种蚊虫的侵扰。
一类是「藪蚊(yabuka)」,中文叫作“豹脚蚊”,菌乡土话叫作“花脚蚊”,特点就是蚊子脚上有黑白相间的花斑,很容易识别。「藪」意为草丛、灌木丛 ,之所以那么命名是因为这种蚊子喜欢躲在灌木丛、树荫之中。日本人为了对付这类蚊子,还专门开发了可以喷在树丛草丛中的驱蚊药,如果住在一户建的话可以考虑用用看。

另一类叫「糠蚊(nukaka)」,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蠓虫”。由于体型较小,如同细糠一般,所以取了个这样的名字。由于蠓虫体型小难以被发现,同时飞行速度极快、难以被捕捉到,因此被蠓虫叮咬时往往不会有什么感觉,等到发觉时可能叮咬处已经红肿起来。
如果被叮咬后的患部不是粉红色,而是鲜红的话,根据我的经验大概率是蠓虫叮的。这种情况下除了外用止痒药(如无比滴)之外,还可以常备一管丹皮酚软膏,止痒的同时还能加速皮肤红斑的消散,但丹皮酚味道较为浓烈,建议晚上回家后再使用。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提前补充复合维生素b,似乎能大大降低被蚊虫叮咬的可能性。不知道有没有科学根据?
前几天晚上外出,在到了一户建较为集中的街道时,闻到一股子令人怀念的蚊香的气味——上一次闻到蚊香似乎已经是七八年前了。
一户建似乎都有这个问题,只要有种花草、地面没有完全硬化,那就很有可能孳生蚊虫。并且由于进出房门时难以保证蚊虫不会飞入,只能在玄关或者门口点一盘蚊香设置避蚊结界。

如果是和式住宅,往往会在房屋外设置一个木台,也就是「縁側(えんがわ)」。夏天傍晚蚊子多时,点一盘蚊香,坐在縁側上边猛喝几口带冰的大麦茶,从南面吹来的熏风里隐约听到些清脆的风铃声和虫鸣,这时候再啃上两口冰镇西瓜。
如果觉得这还不够夏天,那再拿起手边的团扇扇一扇,休息够了,则叫上家人在院里放几根「線香花火」。


看花火静静燃烧,在夏夜里没有多大动静。
风铃声,虫鸣声,或许还有风扇转动的声音,以及隐隐约约中能听到的洗衣机转动的声音。
看着街边路灯下聚集成堆的摇蚊(ユスリカ),旋转向上朝路灯飞去然后又落下,循环往复。不过好在摇蚊不咬人。

啊,无聊!
静谧。

或许这就是徒然(つれづれ)的感觉?也挺不错的。


如果意犹未尽,请关注原来发布的文章:
日漂杂记(一)菌乡鸡矢赴东瀛
日漂杂记(二)百菜价格乱高下
日漂杂记(三)仙台牛舌与鸡矢自制油辣子
日漂杂记(四)用印章给人鞠躬&日本遍地鱼腥草
日漂杂记(五)“经典开局”指的是?附16年鬼怒川照片
日漂杂记(六)春天的花粉症与花粉症的春天
日漂杂记(七)从日本垃圾分类说起·上(附大量垃圾分类彩图)
日漂杂记(八)从日本垃圾分类说起·下(附大量垃圾分类彩图)
日漂杂记(九)泣血推荐——四季亭·竹势(多图必看)
日漂杂记(十)竹笋贵,空房贱
日漂杂记(十一)龙角散神效?无效?
日漂杂记(十二)大阪长居公园(多图)
日漂杂记(十三)中国人天赋:种花种草种春天(多图)
日漂杂记(十四)十年前第一次口译——医疗口译



鸡矢的日漂杂记
八年时间,从仙台到大阪,从日语/汉语教师到行政书士,在日生活、学习、工作、创业相关故事,尽在鸡老师的日漂杂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