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塘镇赤坳上村

文摘   2024-08-17 00:18   广东  

 

   巡村牛今天介绍的赤上村,其初称赤凹村,后称赤凹旧村。因其位于红色土壤丘陵山凹中而得村名~赤凹/赤坳。村中目前有九个姓氏,人口近千人,是一个多姓氏聚居的村落,为高要区南隅丘陵中一个相对较大的村庄,农业以蔬菜种植为主。


      村中旧宅坐西北向东南,背倚后龙山,前有案山,左右山岗环抱,前有宋隆河绕村而过,近有塘泽、田野,为藏风纳气上乘之地。


一、简介


1.1、地理位置与交通

       村庄位于蛟塘镇西,金龙水库南丘陵中,县道X436从村中穿过。东距镇政府6.5千米。村庄处在红色丘陵山坳中。四邻:

东:丘陵

南:宋隆水、赤新村

西:县道X436、丘陵

北:丘陵(后龙山)


1.2、行政隶属:广东省肇庆市蛟塘镇赤坳村民委员会


1.3、人口、姓氏、民族

       截至二0二四年六月末,村庄户籍人口九百多人,原住民姓氏有:杨、 梁、范、邓、蔡、江、夏、谭、黄等姓氏。全部为汉族广府民系。主要种植:水稻、红薯、速生桉、蔬菜等。年轻人多外出营商或务工。


1.4、历史沿革

1.41、明代及清初属新村都一图赤凹村;

1.42、清末属联近堡

1.43、民国初属迁修乡

1.44、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属三班五区联近堡

1.45、民国三十二年三月属三区西安乡赤凹旧村

1.46、民国三十二年十月属三区西南乡赤凹旧村


清代行政隶属表↓

民国时期地图↓标注:赤凹

民国时期外国人绘制的地图↓


二、村庄周边环境


2.1、县道边

县道X436北行方向






穿口、桥头

候车亭


县道X436与乡道y240交汇口,往金鸡、罗容方向

南行方向


2.2、村中景

旧村前道

祠前

中和里门楼前



新村口牌坊处

村南道


村东道

村中池塘风景

村中池塘(下同),也是风水泽。






三、坊/里门、牌坊


3.1、村口牌坊

     正面:四柱三门、三楼,顶盖黃色琉璃瓦,柱、楼为混凝土结构,外贴瓷砖。

匾书:赤上村,上款:公元一九九七年,下款:歲次丁丑秋季建。

背面:出入平安 


3.2、中和里门楼

位于旧村西,坐东向西,砖木结构。

正面

花岗岩石阴刻:中和里

内景,地上立:五方土地神

3.3、来紫里门楼

位于旧村东,坐西向东,砖木结构。

正面

近景,门匾書:来紫里

内景


3.4、赤坳桥

跨村南宋隆水桥,始建于1972年2月。属县道X436.


简介


四、祠堂


      祠堂是中国人祭祀祖宗、教育族人、聚族议事、族长执行家法之所,是传统根之所在。笔者重点拍摄并展示众多祠堂、祖堂,目的是让村人记住自己的祖根,让游子记住乡愁。祖堂内有祀奉与自己血脉相同的祖先牌位。


4.1、國䝨楊公祠



      国贤公祠位于旧村西,倚山傍水,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二进三开间。布瓦硬山顶,灰塑博古山脊,镬耳封火山墙。前廊墙眉有精美彩绘画。两根花岗岩石柱支撑木承托与虾公梁。建筑风格为岭南祠堂特色。


正面

大门,嵌名对联书:国德?,贤集祯祥。

花岗岩石匾阴刻:國賢楊公祠,没有上下落款

内景(有怪莫怪!)。非正常拍摄

侧面


侧面官帽山墙(镬耳封火山墙变种)


4.2、赤坳会堂

正面


       赤坳会堂位于旧村南,池塘北沿。坐东向西,前座砖混结构,二层高。后座大通间,砖木结构。

后座


4.3、兴贤书室

正面、门间

门匾书:興賢書室


五、祖源


      温馨提示:以下资料摘自民国《高要县志~氏族篇》。所述人口数量、宗祠状况等,其时间截至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内容仅供参考,一切以本姓族谱为准。


5.1、赤凹楊姓

     其祖先,乃高明村头人。有名应擧者,于明末迁居县南新村都赤凹村(今属西南乡)为其始祖。至今(1947)传十一世,约有丁口几十人。


       据村人对笔者讲:杨姓有三个始祖,笔者查阅民国时期《高要县志》,仅有一个记录。


5.2、梁姓

      查民国时期《高要县志~氏族篇》,没有相关记载。


5.3、范姓

      赤坳/凹范氏,清道光年间,范文凤初居城厢,继迁新村都赤坳村(民国时期属西南乡)为其始祖。至今(1947)传九世,丁口约七十人,建有宗祠。


5.4、邓姓

      查民国时期《高要县志~氏族篇》,没有相关记载。


5.5、蔡姓

      查民国时期《高要县志~氏族篇》,没有相关记载。


5.6、夏姓

       查民国时期《高要县志~氏族篇》,没有相关记载。供附近村落夏氏祖源参考。


5.7、黄姓

      查民国时期《高要县志~氏族篇》,没有相关记载。


5.8、江姓

       查民国时期《高要县志~氏族篇》,没有相关记载。供附近村落江氏祖源参考。


5.9、谭姓
      查民国时期《高要县志~氏族篇》,没有相关记载。

六、古迹

      城市的传统、非遗在古籍记载里,而乡村的传统在庙宇、在社坛、在各类神祉、在古井、在古碑里。这些是几千年来,人类敬畏自然的习俗,祈求平安吉祥的朴素情感,达到与其和谐共存,千秋万代的赓续。所有这些印记和文明密码,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基本要素,是村庄最古老的物证与记忆,与迷信无关。

6.1、?庙
    据村中长者讲,旧时村西(在赤坳小学校位置)有一座古庙,破四旧时拆毁,改为学校。
遗址现学校操场

6.2、社坛
  社坛是村落的守护神,一般建在村庄出入口边上,其是中国传统玄学和人类敬畏自然的具体表现,是古代祭祀土神之坛。它的作用好比是村庄的另一空间的保安亭,专责守护村庄出入口,保护村民平安。同时也是进入多维空间的锁匙。它不同于五方土地神,仅守卫一户一宅,而是整个村庄。
当街社(有怪莫怪!)

村东:伍社

金花社破四旧时填埋了,没有恢复。

6.3、古井


七、杂拍

7.1、赤坳小学
校门与校前道

校内景1、2

校内景3


7.2、文体广场
位于村西,县道边

修建文体广场捐资芳名榜

篮球场

7.3、宋隆水


溪边码头


7.4、曾经的供销社

7.5、卫生站 

村庄视频:
相关图文链接:蛟塘镇赤坳新村蛟塘镇高㘵村蛟塘镇洞口村蛟塘镇云路村

参考文献:
1、清朝康熙、宣统《高要县志》
2、民国《高要县志》


注:
1、图片2024年8月14日拍摄;
2、图片、视频拍摄/文字撰写/综合整理:趙汝明;
3、原创图文,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不羁的种子
发布古村落图文及本土历史典故,游记,风景,古迹,个人聚会等摄影图文信息。原创图文,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