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效率调整”,透视经济增长?

文摘   2024-09-27 00:01   上海  




赵伟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屠强 FRM 资深高级宏观分析师 









摘要


用电量能否有效跟踪经济增长?经效率调整后的用电量与GDP增速走势一致。

2021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出现快于GDP的“超额”增长,用电效率有所回落。2021年后全社会用电量指标领先于耗煤量变化,用电量出现过快增长。与此同时,用电量增速持续高于同期GDP同比,譬如2024年Q2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为6.8%、明显超过4.7%的GDP增速水平,意味着单位生产用电量也有较快增长,即用电效率有所回落。

居民用电并不是导致用电量与GDP增长差异的来源,更多是由于产业用电效率的改变,二产单位用电量下滑,三产单位用电量却上升。剔除居民用电后,全社会用电量与GDP偏差进一步扩大。拆分产业看,2019-2024年前半年,二产单位生产用电量减少1.8度,使其在生产用电中的占比相应缩减2.8pcts;三产单位生产用电量则增加0.7度。

如何优化二产用电量?剔除用电效率的变化,二产用电向增加值增速趋近。

高耗能产业用电占比下滑,是推动二产用电效率上升的原因之一。高耗能行业用电占第二产业比重超六成;但近期产业用电占比有所下滑,由2019年的62.7%减少至2024年7月的61.9%;具体行业中,黑色加工、非金属制品等行业用电占比分别较2019年减少1.5、0.8个百分点至2024年7月的10%、6.7%。

受益于已完成的节能改造,高耗能产业的单位用电量也有降低,进一步带动二产用电效率提升。虽然电气机械、汽车、计算机通信等行业生产增长较快,但单位生产用电量有所提升。对比之下,高耗能行业经过产能改造、单位生产用电量在下降,2024年7月,高耗能行业单位生产用电量较2019年减少2.7度电。

调整行业用电效率变化后,工业、建筑业生产用电量向增加值增速趋近。首先以2018年为基期,将各行业单位生产用电量的定基指数作为行业能耗调整系数;其次利用各行业的能耗调整系数,将行业用电量转换为单位能耗不变情况下的用电量,调整后的工业、建筑业用电量与对应的生产增加值同比增速趋近。

三产用电效率调整的意义?构建全口径服务业增加值拟合指标,填补月度跟踪空缺。

目前宏观指标体系中,并不存在类似工业增加值、可直接跟踪服务业增加值月度变化的指标,而经效率调整的第三产业用电量与增加值增速较为一致。服务业生产指数不适合直接跟踪全口径服务业增加值月度变化;对三产用电效率调整后,该指标与三产增加值变化近乎一致;2024年上半年调整后用电量同比为4.9%,与4.5%三产增加值同比接近。

气温升高、居民出行增加使生活性服务业用电效率回落,且出现替代居民用电的情况。近年全国平均气温高于过往,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生产能耗有所增多,2024年前半年单位生产用电量较2019年分别增加6.2、10.8度;另外,居民出行增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用电高增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居民用电。

受益于已完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用电效率有所提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历大规模产能改造。2020-2022年,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设备工器具投资年复合增长率达10.5%,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透露出信息技术服务业也经历了大规模设备改造。2024年前半年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效率明显提升,单位生产耗电量较2019年减少3.7度电。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异常天气增多,产能利用率变化。





报告正文



 1. 用电量能否有效跟踪经济增长?


2021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出现快于GDP的“超额”增长,用电效率有所回落。过往经验看,日频的发电厂耗煤量与全社会用电量变化具有一定同步性;但2021年后全社会用电量指标领先耗煤量变化,用电量出现过快增长。同时,2021年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高于同期GDP同比,譬如2024年Q2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为6.8%、明显超过4.7%的GDP增速水平,意味着单位生产用电也有较快增长,用电效率有所回落。

剔除居民用电后,全社会用电量与GDP增长偏差进一步扩大,意味着生产端是导致用电效率回落的主因。全社会用电量包括生产与居民用电两部分;其中,居民用电占比在16%左右,其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或对GDP跟踪预测产生一定扰动。然而剔除居民用电后,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由剔除前的6.8%增加至7.8%,与GDP偏差进一步扩大,意味着生产端是导致全社会用电量过快增长的主因。

结构上看,二产单位用电量下滑,三产单位用电量却上升,产业间用电效率发生分化。2019-2024年前半年,第二产业用电效率提升,单位生产用电量减少1.8度,使第二产业在生产总用电量中的占比相应缩减2.6个百分点至77%。相比之下,第三产业用电效率则呈现出下滑态势,2019-2024年前半年,单位生产用电量增加0.7度,导致其用电占比由2019年的19.1%提升至2024年前半年的21.4%。

通过对用电量进行效率调整,调整后的指标能够有效跟踪GDP“月度变化”。将各产业经效率调整后的生产用电量增速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全口径的生产用电增长指标,该指标围绕GDP当季同比波动。2024年Q2GDP当季同比为4.70%,效率调整后的生产用电量同比为4.8%,二者近乎一致。相比之下,未经效率调整的生产用电量同比为6.6%、超过GDP增速1.9个百分点。


 2. 如何优化二产用电?



高耗能产业用电占比下滑,是推动二产用电效率上升的原因之一。高耗能产业用电占二产比重超六成;但近期产业用电占比有所下滑,由2019年的62.7%减少至2024年7月的61.9%;具体行业中,黑色加工、非金属制品等行业用电占比分别较2019年减少1.5、0.8个百分点至2024年7月的10%、6.7%。

受益于已完成的节能改造,高耗能行业的生产能耗强度也有降低,进一步带动二产用电效率提升。虽然电气机械、汽车、计算机通信等行业生产增长较快,但单位生产用电量在提升,2024年前7月,单位生产用电量分别较2019年增加2.3、0.4、0.3度电。对比之下,高耗能行业经过产能改造,用电效率有所提升。前期双碳政策强调,节能(产能改造)比单纯降碳(收缩供给)更重要,高耗能产业由此产生大规模投资需求,近期已完成一轮产能改造。从投资和产能数据也能得出,钢铁等行业产能改造力度小于前两年。2024年前7月,高耗能产业单位生产用电量较2019年减少2.7度。

调整行业用电效率后,制造业、工业用电量同比向生产增加值增速趋近。为调整生产用电效率,首先计算各行业每千元实际营收用电量的定基指数;其次利用该定基系数,将行业用电量转换为单位能耗不变情况下的用电量,调整后的制造业用电量与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走势趋近。类似地,将工业用电量调整为能耗不变情况下的用电量,调整后的工业用电量亦向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归。

类似地,经能耗调整的建筑业用电量亦向增加值同比增速趋近。建筑业产出与基建地产行业的投资变化相近,也就意味着基建和房地产投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建筑业产值情况。与工业用电的效率调整类似,以2018年为基期,计算建筑业每千元投资用电量的定基指数,将该指数作为建筑业能耗调整系数;其次利用该能耗调整系数,将建筑业用电量转换为单位能耗不变情况下的用电量。调整后的建筑业用电量向建筑业增加值增速趋近。譬如,2024年Q2建筑业增加值同比为4.3%,调整后的建筑业用电量同比明显更为接近。


 3.三产用电效率调整的意义?



目前宏观指标体系中,并不存在类似工业增加值、可直接跟踪服务业增加值月度变化的指标,而经效率调整的第三产业用电量与增加值增速较为一致服务业生产指数不是增加值的概念,同时不包括政府消费对服务业生产的影响,属于窄口径,不适合直接跟踪全口径服务业增加值月度变化。而对第三产业用电效率调整之后,该指标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变化近乎一致;2024年Q2调整后用电量同比为4.7%,与第三产业4%的增加值同比相近;而调整前用电量同比为9%、明显偏高。

第三产业中,生活性服务业用电效率回落,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用电效率有所提升。2023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7.6%、16.5%;但用电效率显著下降,2024年前半年单位生产用电量分别较2019年增加6.2、10.8度。对比之下,生产性服务业用电效率提升,代表性行业中,信息技术服务业2023年用电量同比增加9.6%,但2024年前半年单位生产用电量较2019年减少3.7度。

生活性服务业用电效率回落或与气温升高、居民出行增加相关,且出现替代居民用电的情况。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对制冷、采暖需求较高,用电量走势与居民用电相近;近年来,全国平均气温高于过往,生活性服务业的单位生产用电量有所增多。另外,2023年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与居民用电同比呈现“镜像”变化,天气因素难以解释二者的背离。结合出行数据可以看到,居民出行增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用电高增的同时、一定程度替代居民用电。

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经历大规模产能改造,提高行业用电效率。2020-2022年,信息技术服务业也经历了大规模设备改造,期间设备工器具投资年复合增长率达10.5%,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在设备改造的带动下,行业内用电效率明显提升,单位生产用电量增长同步放缓,2022年同比增速降至-7.9%。

风险提示:

1)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下半年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生产或有回落。

2)异常天气增多。冬季温度异常,或对居民、生活性服务业用电产生扰动。

3)产能利用率变化。大规模设备投资加快铺开,或导致用电量高增。




THE END



+报告信息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用电“效率调整”,透视经济增长?

证券分析师:

赵伟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屠强 FRM 资深高级宏观分析师 

发布日期:2024.09.25


赵伟宏观探索
研究是要在持续迭代的过程中不断逼近真相,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只有永不停步的否定与重构,才能不断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