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精神分析必然会走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道路?

文摘   2024-12-10 07:36   山东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佛学和心理学都有自己的渊源,佛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学派也有上百年的历史。
这两个体系分别有各自的语言系统,这两者在对话的时候,也有连接点和共同点。
其实,我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觉得精神分析必然要走上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道路


 01 

精神分析发展史

为什么说这是必然呢?
我们简单回顾一些精神分析发展的历史。
三元关系
最早的时候,古典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弗洛伊德在对人的理解过程中给出一个基本的假设,这个假设叫做结构理论。
结构理论把人当做机器一样的机能系统,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然后又分为自我、本我、超我的维度。
弗洛伊德还画了一个具体的结构图,用来解读人。
这样把人进行结构化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发现:人产生心理问题,不仅是个人的内心结构出了问题,而且涉及与这个人相关的结构链。每个人都跟他周围的人有关系。
在神经症患者的内心结构和关系上,弗洛伊德发现了其中孩子、爸爸、妈妈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三角关系非常重要。
二元关系
后来,精神分析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精神分析学家们看到,比上述三角关系更早、更重要的关系是二元关系,即母子关系,二元关系的质量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这样的理论属于二元关系阶段,这个阶段也叫客体关系阶段。
一元关系
再进一步发展下去,人们发现这还不能完全解释一些问题。
比如自尊心的问题,个人的自我满足感的问题,个人生活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关乎爸爸、妈妈,而是关乎自己。
这些问题的重点在于一个人和自己的内心的关系,这是一种一元关系。
到了这个时候,精神分析的一个主题就是研究和探讨一个人的自恋。这种自恋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有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一个误解,人们谈到“自恋”这个词的时候,觉得它是贬义的,是一种毛病。
其实,自恋是一个中性词。
健康的自恋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才会出现障碍,障碍导致自恋症状的产生,于是别人才会说“啊,这个家伙真自恋”。
没有关系
从三角关系,到二元客体关系,再到一元关系,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是不是终结了呢?不会终结。
继续往前走,往那里走才会有突破呢?那就开始向“没有关系”走吧!
前面应该出现一个趋势——“无我”,这就是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所以,我个人的感觉,精神分析走到这里必然与传统文化结合。
对于“无我”,我们刚刚开始探索,懵懵懂懂地看到放下,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西方的精神分析学家走得比我们早,他们已经写出了相关著作。
西方已经出现了关于主体间的学派,“无我心理学”、“无人心理学”的提出,实际上都是受到传统文化中空性见地的启示。
空不是没有,空实际上是含着有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这需要一个关系上面的梳理。
《精神分析与佛学》一书中,杰克·恩格尔在“有我和无我”这一章的开篇就讲了他几十年前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立论:“在证得无我之前,必须要有一个自我”。这句话的原文是:Before you are nonbody,you have to be somebody。
根据恩格尔的论述,从心理意义上讲,普通人也好,得道高僧也好,都是有我的。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在那个很难用用语言确切描述出来的层面,在自我意识和自我感受的层面,得道者的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
所谓无我不是“我”消失了,而是分别心不存在了。

 02 

佛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共性

传统文化和精神分析学,这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在对话的时候,介于两者之间的连接点是什么?
就是“心”,是精神分析和传统文化中的佛学都关注的“心”。
我们现在来看看它们在描述“心”时,有哪些共同点吧。
初始的决定论思想
第一,我觉得在最初的阶段,两者都有一个决定论的思想。
精神分析学有一个原始的基本假设就是潜意识决定论。
传统文化佛学的核心思想是因果论
因果论和潜意识理论都是方法论上的决定论思维。
传统文化的理论不仅仅是因果论,精神分析也不一定执着于潜意识理论。
在一个决定论的指导下,还可以继续超越。
《心经》说“无苦集灭道”,先是强调因果,宣说苦集灭道,但是后来,色也空了,苦集灭道也没了。
精神分析同样也存在类似的现象,起初讲潜意识决定论,再讲到客体关系,讲自体关系,等等。
到了讲主体间关系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决定论,这也是一个逐渐先从“有我”再到“无我”的发展规律。
实践目的
第二,传统文化与精神分析在实践中的目的也有相似之处。
传统文化与精神分析都存在着一个使命。两者都有自己的最高境界,但是运用到现实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照顾到来访者的具体情况。
在心理治疗中,我们不是在修改别人,也不是把别人从苦海中捞出来,而是帮助一个人发生自发的改变。
也许,这种自发的改变本身就遵从于他自己的生命轨迹。
传统文化中的修行和心理的治疗提供了方便的接引,像一座桥一样让人度过。
人家本来要绕很远的路才能从此岸到彼岸,有了一座桥,就可以直达目标。
但是我们不能替他们设定目标,他们需要自己决定方向,自己开步走。
出现困难
第三,在传统文化中的修行和精神分析治疗的实践中都有一个问题:出现困难。
这种困难在精神分析学上面称为“阻抗”,它是治疗的一种阻力。
传统文化中讲的“著相”也属于这样的困难,这包括执著于名相,也包括执著于空相。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为你推荐  

王浩威、徐钧、张沛超亲授

110小时理论+70小时临床实务

学习完毕可申请学时证明

 ↓ 扫描二维码,立即学习 ↓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开始学习

(扫下方二维码,可试看一集)

- END -

文章 | 整理自网络
图片 | 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为你推荐

成员招募 | 心理学交流社群 招募成员了~
心理咨询师扶持计划|全免费
心理咨询师公益督导服务
【限量领取】房树人必备表格、制度、文档49份

【50部必看的经典心理学电影】在线下载收藏

免费领取: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经典案例汇编

【限时免费】90份心理咨询经典案例报告逐字稿

【免费领取】学校心理辅导ppt经典案例+反校园霸凌(逐字稿)

免费领取:40份萨提亚治疗必读文档+萨提亚冥想音频22首
免费领取【心理咨询师必备常用表格、制度、协议80份】下载收藏

心理咨询师专用表情大全,不要笑!

16岁儿子抑郁自杀后,我才看见了他心里的那根刺

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48部电影

如果各心理学大佬会发朋友圈,会是怎样…

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毕淑敏:学习心理学是生命的福祉

90岁心理医生对人生的终极建议:活着不必太用力

【心理漫画】中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一亿,图解告诉你该怎么做

对不起,我要回去学心理学了,别再找我了!

心师之友
心师之友是一个专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提供免费的就业辅导 专业培训及就业服务的公益性质平台 为了让更多想加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朋友从中获益,我们特筛选出有严格的受训背景的资深心理咨询老师为同行们提供公益督导 课程 读书会等专业的系统培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