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骑兵团到坦克团历史沿革探源——坦克21团史话(9)
第一支坦克21团前身部队,是1949年2月改编后的华东军区第27军79师第268团。该团前身是初建于1945年10月的华中军区第5军分区盐阜独立第1团。1950年10月,该团在徐州市铜山县土楼村(现为徐州市铜山区何家桥镇土楼村)改建为华东军区特种坦克师第3团,由华东一级人民英雄赵明奎任团长,原坦克2师5团副政委朱辅庸任政委。
坦克21团的第一支“坦克”前身部队,华东军区特种坦克师第3团于1950年11月1日,在徐州市郊一个叫土楼村的地方诞生了,据此,坦克21团的建团日定为1950年11月1日。
1950年12月下旬,华东军区装甲兵组建战车第26师,坦克第3团奉命调归该师,改番号为华东军区装甲兵战车第26师第53团。
1951年3月上旬,战车第53团奉命徒手开赴抗美援朝前线,执行战地坦克抢修任务。1951年5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车第53团奉命改番号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车独立第6团。
1951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车独立第6团圆满完成赴朝任务,凯旋回国,驻防河南商丘市。
这也是坦克21团历史上第一次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第二支坦克21团前身部队,就是名震淮北、令日寇和国民党军闻风丧胆的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
1941年8月1日上午,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淮宝县岔河镇(今江苏淮安市洪泽县)附近的一个荒废的飞机场上,召开了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成立大会。彭雪枫师长因有事未能参加,委托师参谋长张震代他宣布成立骑兵团,并宣布黎同新任骑兵团团长兼政委的命令。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大背景下,新四军骑兵团成立的这一时刻,彭雪枫师长也不会预料到,他亲手创建的这支此时装备简陋、缺人、缺马、缺钱、缺训练的骑兵团,11年后,会以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麾下一支快速机动部队的威武身份,下了战马上坦克,轻骑兵变成装甲兵。时代造英雄。
1947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组建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陈士榘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整个野战军共有12个纵队,27万余人。
骑兵团所在的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由司令员张震率领,和原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合并组建了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
1947年1月2日夜,华东野战军对鲁南之敌发起了突然攻击,鲁南战役正式打响。至1月20日,历时18天,鲁南战役胜利结束。共歼国民党军两个整编师、一个快速纵队,计5.3万余人。缴获坦克24辆,汽车470余辆,各种火炮200余门。鉴于此,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决定筹备组建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由陈锐霆任司令员。
鲁南战役胜利第2天,即21日,骑兵团划归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建制。
1949年9月1日,骑兵团进驻安徽省亳县(现为亳州市)县城,正式更名为骑兵第25团。
1950年7月,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骑兵第25团改隶皖北军区骑兵第25团,后又改隶安徽军区骑兵第25团。
1951年,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成立一年后,关于骑兵团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华东军区一次会议上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希望保留这支英雄的部队。最后,主持会议的陈毅司令员说:“美国有个骑兵第1师,虽然他们早就没骑兵了,但番号还保留着,现在已是一支机械化的机动部队了。我们这支骑兵,也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特色”。说到这里,他看了大家一眼,掷地有声地说:“我主张编成装甲部队!”
陈毅司令员当场拍板,一锤定音。随后,骑兵第25团转隶为华东军区装甲兵建制。
1952年5月10日,安徽军区骑兵第25团正式跨入了我军装甲兵序列,奉命与华东军区战车独立第6团合编组建为新的战车独立第6团。5月20日,骑兵第25团全团在安徽亳县驻地的操场集合,团长朱传贤宣布了改编命令。
改编后的新战车独立第6团,团机关全部由骑兵第25团机关组成,团领导班子以骑兵第25团的领导干部为主,原战车独立第6团团领导班子仅留政治处主任田宝胜1人。
骑兵第25团的番号撤销了,但部队主体从团部到连部仍然保留。骑兵团一个华丽的转身,新战车独立第6团诞生了。
改编后的新战车独立第6团部队指战员是这样配备的:炮长(驾驶员)由编练基地调来的技术人员担任,车长、二炮手(副驾驶员)由骑兵第25团的战士担任。坦克训练基地毕业的学员担任连、排干部,骑兵第25团的骨干担任各连指导员。
这支由彭雪枫、张震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骑兵部队,新四军及后来的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唯一的建制骑兵团,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像一股滚滚铁流,全团集体汇入了我军装甲兵部队的钢铁洪流中。
从新四军骑兵团成立,到新战车独立第6团诞生。这个团始终都是一只“铁拳头”,从未被化整为零拆散过。战功铸就辉煌,英雄,带出一支英雄的部队!
八千里路云和月,归来,仍是英雄!
1953年3月24日,根据总参《公布更换战车部队、学校名称事》电令,华东军区装甲兵战车独立第6团番号改称华东军区装甲兵坦克独立第6团。
1953年3月一1954年4月,坦克独立第6团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镇驻扎。
1954年4月—1958年8月,坦克独立第6团二次赴朝,执行“驻防三八线,保卫停战协议”的光荣任务。从先头部队赴朝时间起算,驻朝时间前后近5年。
1958年8月,坦克独立第6团胜利完成赴朝驻防任务,凯旋归国,暂驻河北省张家口柴沟堡,配属第65军194师代管。
1958年年底,坦克独立第6团归属北京军区装甲兵,移防至北京房山县(现为房山区)窦店镇弘恩寺和沙石场,并受领了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阅兵任务。
1962年9月30日,坦克独6团团部和坦克分队及修、运、通直属分队从弘恩寺驻地,冲锋枪连(步兵连前身)、高炮连、工兵连3个直属分队从沙石场驻地,移防至北京昌平县(现为昌平区)南口镇北山坡,原工程兵第51师(现为总参维护大队)营房内,两支不同兵种部队驻扎在同一座军营。坦克独6团从房山窦店移防到昌平南口北山坡的第2天,就是新中国成立13周年国庆节。
到南口后,部队代号从某某部队改为某某部队。
1964年年初,坦克独立第6团迁至南口镇马坊现住营房,并开始了营区基本建设,新建了办公楼、大礼堂、大操场和游泳池。
至此,从骑兵团到坦克独立第6团,转战南北,两次赴朝,终于在燕山脚下、长城之南的古战场南口,扎下了铁打的营盘。
从淮北到京北,从战马到铁马,从“租房”住,到有了自己的营房,整整用了23年时间。
纵观坦克21团的发展史,虽几易番号和隶属关系,最令坦克21团几代官兵们引以为傲的番号只有2个:
1,北京军区装甲兵坦克独立第6团,简称“独6团”。
1968年之前,在坦克21团服过役的历年官兵,说起老部队,总是习惯称“独6团”,代号某某部队。
2,北京军区装甲兵坦克某师第21团,简称“21团”。
1968年8月22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根据北京军区装甲兵(68)司务字第362号通知,1968年9月10日,坦克某师在北京市昌平县南口镇成立,隶属北京军区装甲兵。坦克独立第6团改隶坦克某师,番号坦克第21团,代号某某部队,后又改称某某部队。此后,在坦克21团服过役的历年官兵,说起老部队,习惯称“21团。”
以上2个番号,不单在军内知名度极高,就是在驻防地的昌(平)南(口)沙(河)地区,尤其是在南口地区,也是大名鼎鼎。曾经,南口当地人民群众见到穿65式军装的军人,首先会问:“你是21团的吧?”
历史不忍细看,细看很有意思。
1964年初,坦克独立第6团从南口镇北山坡迁至南口镇马坊,至今,整整60年了。南口,成为坦克21团许多官兵和后代子弟的第二故乡。
据史料记载,南口马坊是明代御马监管辖的养马场。明代,北京地区有20余处马场,南口马坊是其中之一。
南口马房,又名汤峪沟马房,位于南口镇马坊村。该村处于响潭沟洪积冲积扇上,地势北高南低,村址海拔高度105米,明代时水资源十分丰富。
坦克21团,骑兵出身,曾经马上打天下。2017年军改后,坦克21团番号撤销,现为第82集团军某重装合成旅直属作战部队。
番号撤销,军魂不散;铁骑精神,代代相传。
马坊,明代的马房,养御马的地方。
彭雪枫师长骑着他心爱的战马“火车头”,率领新四军骑兵团来了,来到马坊,安营扎寨,亮出番号。远近,无人不晓。
彭雪枫师长说:如果让我选择,我宁肯去当骑兵团长!
彭雪枫要求自己的骑兵:
上马要像蚱蜢一样敏捷,骑马要像磐石一样稳固,奔驰要像闪电一样迅速!
坦克21团的历年官兵,可以骄傲的告慰彭雪枫师长:我们做到了!
打仗靠前,演习训练比武争先。
坦克21团军魂:铁骑精神。
战马,坦克21团的红色图腾。
“铁马”也是马,“铁骑”也要人骑。
谨以此篇纪念坦克21团建团74周年
本篇试图将坦克21团的历史沿革、来龙去脉,截止到1964年,做一个简要梳理。但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难勉挂一漏万。有知情者阅后,请给予指正和补正,不胜感激。
本篇重点参考了孟秀玲等编著的<新四军骑兵团征战发展纪实>一书,特向该书作者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
李秀建,笔名潇卜。坦克六师大院子弟,1957年3月出生,1976年3月入伍,在原坦克六师24团服役。1981年复员到地方后,坐过机关,上过大学,下过海。业余爱好写作,有诗歌,散文,新闻通讯等在军地报刊发表。退休后,喜欢骑行,书法,读书写作,现定居在北京朝阳区。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