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兵 | 石破天惊告"御状"

民生   军事   2024-11-10 14:36   北京  




石破天惊告"御状"

邵小兵



有些往事,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被人们淡忘,了解的人不想提起,更不愿回忆,但我们不应该忘记……
一一作者题记

1969年7月23日下午3时,38军唯一的一台吉姆轿车,在滴滴答答的雨水中驶离军部大院的营门,向着北京市的方向高速开去。
原来,河北省保定地区近来大雨不断,尤其是东南部的几个县连降暴雨,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特别是白洋淀在安新县境内的一段堤坝告急,如发生溃堤,洪水有淹到天津市郊的危险。就在40分钟前,军区紧急通知,周恩来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召集水利部、北京军区、省军区、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和38军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京开会,研究保定地区抗洪抢险的问题。

 在行驶的车内,坐着军政委王猛、副军长朱家礼和党委秘书。此时,军长刘海清是一肩挑两担,他既是38军的军事主官又是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现正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组织指挥部队和群众救灾抢险,他实在是脱不开身去北京了。车窗外乌云密布、阴雨绵绵,车内压抑静寂、悄无声息,王政委靠在座椅上闭目沉思,朱副军长则聚精会神的看着手中的地图。
 晚上8点多钟,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来到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会议首先由水利部的同志介绍保定地区的水情和水库容量等方面的问题。然后由朱家礼副军长汇报部队抢险和受灾的情况。

 因为在水灾发生后不久,朱副军长就冒着大雨带领作训处、工兵处的参谋和侦察分队的同志对几个重要的水库和险要地段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制定出了抢险预案,所以他对情况比较熟悉和清楚。朱家礼将救灾部队分布图和水灾示意图摊在周总理面前的地毯上,他从容不迫、胸有成竹详细地进行讲解。
 当说到在安新县境内有一段堤坝被武斗份子所占据,他们气焰嚣张,不听劝导,阻拦部队上堤抢险时。周总理忙站起身,蹲在地图前,朱家礼的手指点在图上的具体位置,然后出示了现场拍的照片,总理表情严肃地询问:"如果他们不阻拦,部队什么时候可以到达?你们在安新县有多少人?"朱家礼思考片刻,坚定地回答:"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上堤!因为安新县境内有部队的两个农场,除了驻场分队外,我们还调了113师工兵营在安新县集结,那里有干部战士近千人。"
 总理听后长长的舒了口气,满意的摆了摆手。他转过头,问河北省的领导:这些情况你们了解吗?他们摇了摇头。

 会议进入到研究讨论阶段,这时有人提出:考虑到38军与GC派的群众对立情绪太大,建议由驻天津的66军派部队担负安新县的护堤保坝任务。此人把自己的理由说的天花乱坠,观点很明显,目的很直接:那就是保定地区的派性问题没解决好是38军的责任,派天津的部队到你们管的地界来抢险救灾是当务之急(就差说让你们丢人现眼的话了);现在群众对38军不信任、不支持、不配合,38军应该检查自己的问题。
 周总理是绝顶的聪明和睿智,长期的政治斗争经验,让他看问题切重要害。其实,他对保定问题反复动荡早有耳闻、也心知肚明,之前他就表态:保定问题由38军管,各方都不要插手,各行其是。在6月召开的国庆二十周年筹备会上他又明确指出:保定问题,一定要在国庆节前解决,打扫的干干净净迎国庆。然而现在保定的状况令他担心,长此下去对大局不利。
 现在总理是忧心忡忡,怒不可遏,他毫不客气的质问道:"保定问题为何这样复杂,这样难办?就连人命关天的防汛护堤大事,你们也不能统一行动。两派还在打,还在搞破坏。"
 周总理面对各方参会的人员,怒气难消、拍着沙发扶手,大声地追问:"你们到底还要争什么,要争到何年何月?"
 面对周总理怒气冲天的严辞质问,在场的几个准备看热闹、让38军难堪、对38军不满的人,他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低头不语,也可以说是尴尬之极。

 经过短时间的沉寂后,早已经按耐不住,心里即上火又憋屈的王猛政委要求发言,其实,在别人说话时候他就想:现在是向中央反映保定问题真相的难得时机,必须实事求是、一吐为快。他望着周总理焦虑的目光,鼓起勇气,坦言道:"保定问题难就难在背离中央精神的杂音、噪音太多。无论大事小情,总是不能在中央的方针政策下,党政军各方面形成合力,用一种声音说话。常常是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用自己的一套去曲解、否定中央的政策。在许多重大问题上,38军指战员竭尽全力几个月取得的成果,常常被某些人一言废之、一举毁之"。
 王猛的发言,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他指的人是谁,那就是中央文革的头头:陈伯达。当时陈伯达是中央排名第四的大人物,位高权重,被人们称为华北地区的"太上皇",再加上一些难以说出口的原因,他的态度与一些人不谋而合,在当时也的的确确左右了华北地区的形势。因为陈伯达在多个场合指责38军,诋毁38军,他认为38军不听他的话和上级的意见,强调GZ派是反动组织(该派人数众多,是另一派的数倍),必须要取缔,他反对大联合的真正目的是反对38军的正确主张。

 王猛看到周总理眉头紧锁,不时的做着记录,而有些人却露出惊恐的神态。于是王猛的话语更加激烈,他像连珠炮似的发出积存已久的呼啸,发发炮弹射向陈伯达等破坏保定安定团结的靶标。
 他说:"经中央的全力支持,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实现了大联合,'三结合',有人却说它'搞早了','弄急了','往后还要反复';我们主张两派都是革命群众组织,要联合不要分裂,有人却把保定分成'拥军'和'反军'、'革命'和'复辟'两大派,坚持扶持一派,摧毁另一派。今年就发生了多起骇人听闻打砸抢事件。
 5月9日,几个武装团伙放火烧毁国家粮库,杀死职工22人,我们主张依法严惩凶手,但有人却说打死的都是'国民党的二流子';
6月2日,安新县GC派的武斗人员,向38军军直属队农场发动攻击,造成在部队农场下放锻炼的大专学校的学生刘秀芳等三名女同学惨遭杀害,二名女生重伤,制造了一起全国罕见的枪杀大学生的严重政治事件。我们要求惩办凶手,有人却说打误会了,并让其武斗指挥者写份'检讨'了事。
更严重的是,6月9日,保定易县的武斗头子王春发,指挥武斗队连续五次冲击112师在易县的汽车训练队,造成训练队120人被打,负伤60余人,排长刘得武、战士蒋瑞田、王颜德当场牺牲。在我们强烈要求下,上级首长来'视察',他不但不对暴徒的罪恶表示愤怒和安慰被打的部队官兵,竟指责我们'被人家打的满山跑,这样的部队怎么能打仗'?大家说说,如果我们还手,反击,不正入了某些人说我们镇压群众的圈套,留下38军打压GC派的口食了吗。"

王猛越说越激动,他激怒的话语和控诉,让会场中的有些人如芒刺背,如坐针毡。王猛他更加火气难消,接着,他把38军指战员的困惑、苦衷和愿望,把长期憋在心里的话向总理和盘托出。
王猛悲情地倾诉说:"38军在保定问题上确实存在缺点错误,尤其是没有把两派群众工作做好,保定局势长期动荡不安,我们愧对中央、愧对人民。但是,38军指战员扪心自问,我们从长白山下来到华北平原,来到中央身边,不想要得到什么照顾,不想要争什么地位,只想按照中央的部署,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38军作为军委战略预备队,正在进行紧张的摩托化改装,战备训练繁重。面对外敌的威胁,38军别无他求,唯一的愿望是早日平息保定动荡的局面,恢复稳定,两派联合起来,使38军能够早日全身而退,返回军营,倾注全力备战训练,履行中央赋予的战略预备队的职责"。
王猛出言句句坦诚,字字扎心,说到动情之处,他眼中含有泪珠。
此刻,王猛心想:话已至此,索性就把"御状"告到底,假如言之过头,被人抓住把柄,追究责任,得罪了领导,所有的责任由我一人承担,杀头坐牢我都认了。
最后,王猛以壮士断腕、石破天惊、舍我其谁,成败在此一举的勇气,悲愤的说:"总理呀,我上边说的这些,只是我们38军官兵的一厢情愿。我们身在保定举目无亲,就像个没娘的孩子,一切受制于人,无力左右形势,保定问题虽出在保定,但其症结又不在保定。我们总觉得后面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死死拽住保定不放。想通过挑拨两军对立、两派分裂,无休止的冲突,将保定问题长久拖下去,让38军进退维谷,难以脱身,直到被彻底搞臭、压垮、轰走。"

王猛的话让周总理暗自吃惊,他没有想到保定问题这么复杂,斗争这么激烈,而且还牵扯到方方面面。王猛这么说,也是万般无奈,他是被逼上"梁山”的呀!
是呀,哪一个人敢于面对他的上级首长和地方主要领导,怒斥陈伯达这双伸向保定的黑手,抨击"山头主义",排外思想、不讲原则的圈子陋习。周总理对王猛的无畏勇气,对他的政治智慧,对他担当精神,对他的赤胆忠诚,对他的严谨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水平,由衷的赞叹。周总理目光炯炯地打量着王猛,心中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这真是人如其名,王猛真是个猛将。后来王猛被周总理调到"文革"中的重灾区国家体委任主任,这次谈话不能不说是引子和契机。
参加会议的时任水利部副部长的钱正英会后对人讲:听到王猛的发言感到无比的惊讶,我们在国务院工作这么多年,从未见过哪一个人敢在总理面前这样大胆说话,这个王猛真有颗豹子胆,太不一般了!
参加会议的李先念副总理等中央领导,虽然都没有讲话,但他们都频频向王猛投来赞许、信任和欣赏的目光。

听完王猛的发言,周总理沉思了一会儿,他两眼放光的看着王猛,点了点头,他与身边李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耳语了几句,似乎在商量着什么,然后他微笑着问王猛:"对于如何解决护堤和解决保定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王猛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他提出了反复思考的建议:"在中央发布军管防汛护堤命令的同时,请求中央再发一个全面解决保定问题的布告,重点放在收缴武器、制止武斗、解除非法武装、拆除武斗据点、实现两派真正的大联合,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恢复社会治安和工农业生产方面。目的是借助中央的权威和力量,将防汛护堤与保定问题一起解决,彻底扭转保定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
周总理听完王猛的意见和建议,十分高兴,他用犀利的目光扫了一遍在坐的一些人,没有说什么。然后若有所思地对王猛说:"不过,王猛同志也不必过分地担心,中央一定会支持帮助保定的。"
"中央一定会支持帮助保定的"。短短一句话,虽然很平和简洁,但对王猛来讲,如雷贯耳,惊天动地啊!王猛是热血沸腾,心情振奋,感慨万千。总理的话语,明确释放出三个信号:一是中央知道了保定乱局的根源所在;二是中央不会坐视不管;三是相信38军能够解决好保定问题。

是啊!多少个日日夜夜,王猛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中央能了解38军的艰难处境,知道保定问题的真实情况!
多少个日日夜夜,38军的指战员们像嗷嗷待哺的孩子,等待着中央给予关怀和重视,给予支持和力量!
此刻,王猛想到了与他同甘共苦、坚持真理,被莫名其妙调走的李光军老军长;想到了奋战在一线的刘海清军长和38军的同志;想到了那些为了保定的安宁而英勇献身的英魂……
23日晚对很多人来讲,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24日上午10时,会议继续进行,地点改在了京西宾馆。会议一开始,周总理就高兴地说:"王猛同志在昨晚的会上,提议再发一个保定布告,把保定问题和防汛护堤捆在一起来解决,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建议。这个布告,就由河北省牵头,协助38军一起来起草,然后连同军管护堤布告一起报送中央审批"。
会议研究了一些细节后,很快就开完了。会议结束后,为了防止扯皮,节外生枝,李先念副总理立即决定:"开会的人都留下,分成两个组,就地共同协作起草两个报告,以便给解决护堤和保定问题争取更快更多时间。"这招真管用,谁也不敢马虎,更不敢推诿。

在李先念副总理的监督下,7月25日黄昏,两个布告的初稿送给了周总理。7月26日凌晨一点多,周总理从中南海主席处回到了京西宾馆,他立即召集与会人员再次开会。在会上,周总理首先宣布了中央关于保堤的兵力部署和要求,总理强调说:"安新这一段堤防安全是关键,38军军管部队要分段把守,谁的堤段出了事就要杀头的。军管部队要争取快上堤,先把堤上的武斗队给解决了,保证不能让坏人闹事,洪水决堤,殃在大祸"。(当晚部队就驱逐了武斗分子,完全控制了安新堤坝,不久又派出相当于一个团的部队日夜守护堤坝的安全。)
当谈到保定问题时,总理非常严肃地说:"现在'三北'边防大敌当前,但保定两派还在搞武斗、打内战。中央决心很大,'十一'之前一定解决保定问题。解决不好就找38军负责。现在,人心思定,反对动乱,拥护中央政策,38军完全有条件把保定问题解决好。"

7月28日上午,极其关怀38军的周总理又委托谢副总理给王猛打电话,要求38军在解决保定问题上严守四条政策:不开枪、不动手、不还口、不斗气。要严厉要求两派。在弄准弄清、查严查实的原则下,依法惩办一批民愤极大的武斗头头和杀人凶手,以便煞住武斗歪风,恢复社会治安。
总理强调保定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键在于38军各级领导要转变思想,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克服困难,一丝不苟地执行中央解决保定问题的决策。
总理严肃指出,保定问题不能再拖了,38军必须放下一切包袱,"十一"之前把保定问题圆满解决。谢副总理在电话中又通知王猛,经总理提议,中央决定把38军的营以上干部接到北京开会,直接听取中央解决保定问题方针政策的传达。

7月31日下午,受中共中央委托,谢副总理与军委办事组,在人民大会堂接见38军营以上干部500余人。他极其郑重宣布:"中共中央决定38军要全军倾巢出动,宣传落实中央政策,收缴武器,恢复生产,消除派性,'十一'国庆节前务必实现保定地区大联合。"他再一次强调周总理亲自拍板的决定,"保定问题由38军统管,各方不许插手,解决不好由38军负责"。
听到周总理的指示精神,参会的38军的同志群情振奋,豪情满怀,面对如此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面对如此巨大的期望和信任,个个像拉满弓上的利箭,整装出征的勇士。

笔者儿童时住在38军军部大院,保定周边有军用机场,头顶上经常有教练机飞来飞去,有1天突然发现天上的飞机多了,而且飞的很低,从飞机上撒下像雪片一样多的传单(布告)。后来得知,8月1日起,空军动用飞机103架次,在全区范围播撒两个布告450万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极为少见的举动。强大的宣传攻势,把中央的声音最之泛,最直接地传播到广大群众之中。
经过周密组织和准备,8月3日清晨,38军除参加北京阅兵的部队外,几乎是倾巢出动,共投入兵力32000余人,组成7000多支宣传队,深入到保定地区二十多个县市(区)机关、厂矿企业、街道农村,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央的精神,引导教育群众消除派性,做"大联合派"。

中央的政策深入人心,38军的工作威力巨大,杂音干扰失去了市场。各项工作收获喜人。仅在十天之中,收缴各种枪36000余支,火炮(含土炮)680多门,子弹94万发,手榴弹15万枚,拆除武斗据点近千个,有两千多人走出来交代问题和罪行。长期危害国家和人民的武斗制止了。9月下旬,全区23个县市,1840多个企事业单位,570多个公社,6240多个大队,全部实现了大联合。
在金秋时节,国庆节前夕,当38军向中央报告,保定地区全面实现了大联合,各项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时。很多同志百感交集,泣不成声。王猛政委、刘海清军长和不少首长都流出了喜悦的泪水。所有人都清楚,这胜利的果实来之多么不容易啊!那是38军无数官兵流血流泪换来的。

特殊年代发生的事情,已经是过眼烟云,遥远而空灵。在那个极为复杂动乱的岁月,在那个矛盾交织风云变幻的时期,在那个各种利益冲突和诡秘事件层出的关口。王猛政委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平息更大的波澜、制止武斗升级,他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以一个共产党员勇敢气魄和宽广的胸怀,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和关键节点,直面困难和挑战。他的勇气,他的智慧,他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在写此文时,我是心存顾虑,落笔犹豫。中央早已对"文革"有了定论,因此,与之有关联的人和事都不适合再谈论、再评价、再品鉴。可是仍然有些人对38军在那个特殊时期的表现说三道四,谩骂攻击,造谣生事。对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客观公正的原则;把主持正义、公道作为评论历史问题的标准。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是,为了减轻"文革"的负面影响和冲击,人民军队绝对是国家稳定的压舱石和定海神针,是保证国家不出现大的动荡的中坚力量。当时很多仍在工作岗位,奋战在一线同志,他们殚精竭力,如履薄冰,鞠躬尽瘁,虽然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身不由己,无力左右形势,也跟着上边的指示,说了错话,办了错事,但他们同样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艰苦工作。因此,他们的贡献不应被忽视,他们功绩不容抹杀……

让我们永远缅怀为了38军的发展壮大、荣誉与尊严做出重要贡献的李光军、王猛、刘海清等老首长;让我们永远铭记为了平息武斗英勇献身的张致善、刘国君、何维得(注)等三十多位勇士和近万名光荣负伤的同志;让我们永远尊敬那些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勇于担当的钱巨胜、祝再馨、王福春等一大批老前辈和参加"支左"的官兵们。

注:张致善:38军副参谋长。刘国君:113师作训科副科长。何维得:112师336团排长。


开国少将王猛

1970年春,王猛政委、刘海清军长欢迎成都军区访问团(中间者为原38军副军长,后仼成都军区副参谋长李忠信)


王猛与邓颖超同志在一起

王猛陪同邓小平同志到特区视察

广州军区政委王猛在法卡山前沿阵地视察

广州军区政委亲切接见英模代表

王猛与王震副主席和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亲切交谈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军魂公众号!

如果您想传播38军历史,您投稿。欢迎各位子弟后代战友投稿,前辈业绩,父辈情,战友情,军旅情,大院子弟情,旅游摄影等等,写出精彩,留住记忆,分享美好!

投稿邮箱:wsj38jungzh@126.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38军军魂
这是38军子弟后代战友的家园!欢迎您关注38军军魂公众号!前辈金戈铁马战功卓著,万岁军美名天下传扬,旗帜上有前辈浴血荣光,也有我们血染风采。欢迎投稿,前辈功绩、军旅、战友、大院情等,分享美好!投稿邮箱:wsj38jungzh@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