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学编程教育,涪外这项市级重点课题成功结题!

文摘   2024-12-27 17:25   重庆  

聚焦小学编程教育

科研硕果启新程

市级课题结题论证会













12月27日,我校教师团队负责的市级重点课题——《基于图形化的小学编程教育与学科融合研究》结题论证会成功举行。重庆市涪陵外国语学校校长魏昌龙、党总支书记邓飞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论证会。

该项市级课题负责人、学校教学管理中心副主任洪孝科带领研究团队进行了课程专题规划,围绕“小学编程教育”、“学科融合”关键词,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社会实践能力而设计,旨在将校本选修课程融入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宽学生视野,让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AI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助力学生在新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

一、聚焦小学编程教育

结题论证会上,洪孝科主任汇报了研究问题、成果、影响与反思等基本情况,并针对“后续如何深化研究”提出了清晰且具有前瞻性的策略构想。

主研人员李玲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全面展示了课题研究在各个阶段的推进过程以及所收获的珍贵研究成果

主研人员胡恺维则以生动的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分享了例如课题组精心开发的编程应用,让学生能够自主编写音乐,深入探索物理光学知识等课题的创新实践,充分彰显了该课题的实践价值与创新活力。

洪主任表示:“本次结题论证会是全新征程的起点,后续我们课题组将持续深耕这一领域,也希望有更多老师能加入,共同探索学科融合的无限可能,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二、专家睿见启新程


“教”与“研”的双向提升

重庆市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二级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黄全安提出,该课题充分挖掘了课程的学科价值和育人价值,研究过程非常扎实,编程教育特色课程丰富,研究取得的成果丰硕,实现了“教”与“研”的双向提升,成果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学科融合与师生成长

涪陵区教科规划办科研管理员刘杰从“学科融合、教师发展、开发课程资源”三方面进行点评,她谈到:“该课题做得很扎实,可以看出涪外课题组的队伍水平和研究水平很高,既培养了学生信息与创新素养,又通过论文辐射推广,让教师得到了专业成长。”

她提出,“结题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还可以聚焦“如何提高学生成长”的具体措施,融合教学设置来提炼成果与经验,可以运用到区内其他学校交流运用。

提炼教育成果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教学督导雷继红与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学院博士副教授、物联网工程系主任邢昌元为课题组提出了许多建议,他们一致认为,涪外拥有丰富的课例资源,具备很强的研究基础。

这项课题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培养中学生计算机思维极具前瞻性,收获了如此丰硕厚重的成果,实属难能可贵。并建议课题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构建更为系统完备、科学严谨的课程体系架构,将课题成果辐射更广。


创新性与实践性

涪陵外国语学校校长顾问、长江师范学院教授于海洪评价道,这个项目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切合国家发展要求,结合了涪外持续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需求。

他强调要把握好“项目生命周期”的重点方面,强调了“相关性”的重要性,并希望课题组认真梳理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继续深化研究,期待该课题对全区、全市学校的优质编程教育方面有引领示范作用。


三、征途万里风正劲

专家组对该课题的结题鉴定进行合议,一致同意本课题结题,并希望课题组进行深化研究,充实提炼研究成果,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应用成果。

学校校长魏昌龙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和区教科所始终对涪外科研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他表示,涪外全方位支持教师科研工作,始终将课题研究摆在首要位置,形成了以专家治校、骨干教师引领,中青年教师全员参与的良好教育科研局面。

魏校长认为,本课题有利于构建中学阶段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评价机制,要持续在课程设置上推广,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深挖拔尖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学制融通等教育强国的前沿课题。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涪外将始终坚守对教育科研的执着追求,提倡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把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以此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以研促教”的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课题探索与专业发展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END



文图编|高立

初审|吴国芥

终审|黄全安

重庆市涪陵外国语学校
小学、初中、国际高中十二年一贯制的寄宿制学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