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墨宝~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常常陷入一个怪圈:
父母说得越多,孩子越不听;父母越急躁,孩子越淡定。
最后往往是大人气到不行,孩子却依然我行我素。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难教,而是父母的方法用错了。
我们常常以为,多说话、多指导,就能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
正如那句充满哲理的话所说:“会说话是一种能力,不说话是一种智慧,会不说话则是一种境界!”
学会“闭嘴”,有时反而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超限效应:唠叨的副作用
在生活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当刺激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引起极度的厌烦或逆反心理。
我们总是担心孩子听不懂、记不住,于是反复叮咛、不断强调,
这样的唠叨早已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他们会感到无比厌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故意与我们唱反调。
比如:
你越催孩子快点写作业,他就会越磨蹭;
你越让他多吃点蔬菜,他就会越抗拒;
你越让他早点睡觉,他就会越熬夜。
甚至有时候,孩子明知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她就是想反抗父母,而故意为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自己越唠叨,孩子越听不进去。
二、唠叨: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唠叨不仅会引起孩子的厌烦和逆反,还会削弱他们的能量和向上的动力。
当我们总是抓着孩子的小事不放,喋喋不休地指责和批评时,孩子就像一只被不断抽打的陀螺,渐渐失去了自转的力量。
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自卑和沮丧,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我曾亲眼目睹过一个孩子因为父母的唠叨而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
由于父母对她的期望过高,总是对她的成绩和表现指指点点,女孩渐渐变得沉默寡言,失去了往日的笑容和活力。
她父母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变本加厉地唠叨起来,最终导致小女孩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当父母唠叨的话语成为孩子耳边的噪音时,他们会感到不被信任和理解,渐渐地关闭心门,不再愿意与父母交流。
这种隔阂一旦形成,就难以消除,给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和遗憾。
三、少说多听:倾听的力量
真正的沟通不仅仅是说话和指导,更多的是倾听和示范。
放学回家的路上女儿说她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在学校里割腕,由于她的父母总是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她,导致她感到孤独和无助。
之后通过心里老师的安慰和开导,说出了自己的委屈和不满。女孩的情绪最终得到了缓解,与父母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倾听是一种力量,它能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从而愿意敞开心扉,发自内心地变好。
当我们学会倾听时,我们就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四、少说多做:以身作则的榜样
孩子教育靠的是相互影响,而不是说不完的道理。我们需要做好自己,以身作则,用行动来示范和引领孩子。
在孩子面前,我们要尽量不刷手机、不玩游戏,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当孩子学习时,我们可以默默地陪伴在他们身边,处理自己的工作或看书学习,而不是指指点点、打扰他们的思路。
五、少批评多鼓励:积极评价的魔力
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要尽量保持冷静和客观,不要总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而要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通过多说积极、肯定的话,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逐渐建立起自信和自尊。
积极评价和鼓励的魔力在于,它们能够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这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六、抓大放小: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
作为父母,我们不要总是盯着孩子日常中的小事不放(如吃了点零食、作业做晚了、没收拾书包等)。
孩子在慢慢长大,他们需要学会自己处理这些琐碎的事情。
我们总是替他们包办一切,孩子就会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如培养学习习惯、兴趣、读书等)。
通过引导和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逆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自信和坚强。
很多时候,我们越是滔滔不绝地说教,越容易与孩子产生矛盾,彼此间的距离也会越远。
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地将嘴边的说教咽回肚子里,把成长的权利交还给孩子,这或许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点亮“在看”,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与人生越来越幸福!
感恩遇见您!感谢您的点赞+在看+关注!
I hope you happy everyday.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交流用。著作权归原作者
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