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出海去哪儿?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正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走入东南亚、拉美、非洲、中东等地区,拓展互联网信贷、移动支付、数字基建等新市场,取得不俗成绩。
在选择出海目的地时,市场规模是关键的考量因素。通过综合评估人口规模、GDP水平、手机与金融渗透率等多个维度,能够更好地判断市场机会。金融体制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些新兴市场,存在未被现有企业与体制满足的需求,有更大发展潜能。
东南亚市场经济很有活力、年轻人多,印尼、菲律宾人口平均年龄为30岁以下。年轻人倾向于借钱消费,这使东南亚成为适宜的出海目的地。
东盟十国总人口近7亿,其中印尼人口占比近半,越南人口突破1亿。“基于人口因素,外资企业青睐印尼和越南市场。语言能力是马来西亚市场强项,外派人员在该地生活较为安全、舒适。新加坡的缺点是市场规模小,金融发展比较成熟,老百姓在投融资、支付及电子购物方面痛点不多。”郑宁表示。
非洲人口众多,与中国双边关系相对友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巨大,但整体基建薄弱,营商环境不稳定,政府效率较低。拉美政治制度较为成熟,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监管也不够清晰与严格。比如,在墨西哥,做什么利率的玩家都有,竞争态势比较混乱。
在中东,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为实现经济多元化转型,制定和实施了雄心勃勃的国家愿景,在数字支付、区块链、数字银行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王诚表示,中国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这些场景,国内企业出海中东,可在这些领域“降维打击”。
出海干什么?
进军不同区域市场,中资金融科技企业的切入角度也不同。
东南亚国家经济较落后,对理财、保险的需求较小,机会主要集中在信贷、支付、科技输出等方面。从市场体量看,东南亚的最大蛋糕还是在印尼。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顾鸣表示,穆斯林的教义禁止收利息,印尼作为相对开放的穆斯林国家,会允许互联网贷款行业存在,但不会任其爆发式增长。中国出海企业在印尼的互联网贷款业务,仅占当地信贷市场份额的2~3%。
“在印尼开展现金贷业务,项目周期长,资源占用大,竞争颇为激烈。”陈彤认为,印尼的严监管给信贷公司提供了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较清晰。虽然印尼的监管合规利率在千二千三之间,远高于中国,不过,与国内相比,印尼数据较少,且对欠债不还缺乏相应的法律震慑,这对出海机构的展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东南亚,中国企业在支付领域的机会主要存在于两方面:中资企业的海外收单业务、国人境外旅游的支付业务。”顾鸣表示,除了越南以外,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科技人才培养能力较弱,金融科技输出有着大把的机会。但是当地的监管有模糊之处,此外还有地头蛇,最好能与靠谱的本地人一起做。
“香港是和新加坡并驾齐驱的金融科技出海目的地。”朱巧琳介绍,两年前,中电金信将境外业务中心由新加坡移到了香港。原因有几点:一是香港政府大力推动数字化,为金融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在风险合规上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试验田”的环境。二是香港与内地管理模式越来越接近,香港政府、交易会、马会等政策性机构在信创领域都有较大需求。三是香港银行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国内接近十年,当地的156家银行大多是缺乏科技能力中小银行,亟需有实力的科技企业为其赋能。
中东的市场机会集中在助力科技转型方面。在ESG与电动化的大趋势下,焦虑感促使中东尽快将石油资源转换成长期竞争力,在光伏、电动、科技领域需求强烈。中资企业在中东谈的全是转型,中东不缺钱,合作方更强势,条件较苛刻。
非洲的移动钱包注册用户数居全球首位,有着巨大的市场,但非洲比较落后,从传统角度切入会比先进领域机会更大。
出海怎么干?
而想要金融科技在海外长期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为当地提供价值,尊重与融入当地生态,切实为当地GDP、人才成长做出贡献。科技出海不是为了颠覆世界,而是拥抱世界,与世界一起发展。
(文| 余春敏)
往期研讨会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