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已升任央行党委委员。
1月23日上午,邹澜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的身份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这意味着邹澜已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多位与邹澜有过工作接触的人士评价其专业能力极强,颇具亲和力,市场沟通经验丰富。![]()
邹澜擢升央行党委委员
此番履新前,邹澜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另据《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2025年新闻发言人名录》,央行有三位新闻发言人,邹澜是其中之一。邹澜还曾任央行行金融市场司副巡视员、副司长等职位。2019年5月,原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赴任建行副行长后,邹澜接替纪志宏担任金融市场司司长。2022年5月,邹澜接任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一职。货币政策司在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首次设立,该司多位历任司长均获得擢升,其中包括央行前行长易纲、前行长助理张晓慧、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李波等。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货币政策司天然承担了央行最核心的职能,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货币政策司在央行的地位。”
![]()
市场沟通经验丰富
“邹澜善于化繁为简,能把复杂的专业内容讲得简单易懂,具有丰富的市场沟通经验。”市场人士评价。货币政策司的头号职责是研究、拟订货币政策调控方案并组织实施。近年来,央行非常重视政策沟通,邹澜出席新闻发布会时,货币政策相关内容基本是必答题。2024年4月18日,邹澜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所以它既和名义利率有关,也受到通胀形势影响。这两年名义利率持续降低,为促进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内需偏弱、物价低位运行。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过程之中,不同领域的经济金融指标的分化会显著加大。除了看平均数,还要分结构来看,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存在差异的,同时产品价格的涨跌幅度也是不同的,这样感受到的实际利率是不一样的。”彼时有银行业人士评价,邹澜的解读清晰透彻,对从业人士颇有启发。2024年9月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邹澜介绍,货币政策传导实际上有两个阶段,一个是从央行到金融市场的传导,另一个是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的传导。前者需要通过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增强金融机构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后者需要着力打通传导堵点,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监管等政策的协同,促进供求平衡,支持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领域,提升对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变量的传导效果,增强金融服务着力点。2025年1月14日,邹澜对央行为何暂停国债买入作出解答:“考虑到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20世纪90年代以后,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不是所有的投资者、管理者,尤其是社会公众,都熟悉政府债券高投资回报背后隐藏的市场价格风险。因此,人民银行加强了宏观审慎管理,多次提示风险,强化市场监管,并且在一级市场发行较少的时间段,暂停在二级市场买入操作,转而使用其他工具投放流动性,这样能够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要,加剧供需矛盾和市场波动,目的就是希望市场能够行稳致远。”在2025年1月23日新闻发布会上,邹澜介绍,2024年央行设立的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实施进展顺利,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阶段,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前期实践经验和业务开展情况,不断优化相关政策,提升工具使用便利性,适时推动工具扩面增量,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获得足够的中长期资金增加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