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概:养老金融服务根本目的是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应仅关注养老资金投资理财的收益回报,更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综合使用需求并与财产的管理、运用和传承相融合。
广义的“养老金融”应该是指金融机构围绕全体社会成员,与养老相关的投资、理财、消费及其他衍生需求,所采取的一系列与财富与服务相关的金融活动,其本质是通过市场化的金融活动来保障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得到有效落实,保障老年人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度过晚年。
信托服务是最重要的养老金融工具,能够有效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安。
常规养老金融无法保障“资产安全运用”,这是当前银发经济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亟需变革性的养老金融工具。具体来看,我们常提到的“养老金三支柱”,主要指个人通过三个途径来积累养老资金。对个人而言,分为备老阶段和养老阶段。备老阶段核心诉求是通过国家制度安排来积累养老金,并通过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管理来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但真正已进入养老阶段的群体,更需要的是 “养老资产的安全运用”。
现实中,大量的老年人有“养老金积累”的前奏,但缺乏“养老消费能力”的后续,导致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银发经济中的主要痛点。举例而言,老年人通过各类金融活动为自己积累了充足的养老资金;但随着身体的衰弱,将逐渐丧失掌控财富、安排生活和实现自己意愿的能力。这类问题,如“保姆变配偶”、“晕倒无人送医”、“购买保健品被骗”“生前无人照护,死后亲戚抢遗产”等。这是常规养老金融所缺失的服务,也意味着需要出现变革性的核心工具。
我们认为,信托是养老金融中的“总开关”,是广义养老金融中极具特色的核心工具,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如何理解信托是养老金融中的“总开关”?信托公司通过构建以“信托账户为核心的养老服务商生态圈”,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安全保障,通过实现受托支付、和谐传承、意愿延伸等本源功能,为老年人的高质量的养老生活、财富传承规划提供有效与有益的金融助力。可以看到,这并非某种单一事务或理财产品,而是全方位的、综合化的服务体系,本质聚焦于“服务”,而非“钱生钱”的单一逻辑,能有效满足银发经济当前痛点。
二是信托如何成为养老金融中极具特色的核心工具。信托法律制度、信托理财体系与信托服务体系,三者共同构成了养老金融服务的解决方案,是极具特色的核心养老金融工具。
首先,信托法律制度为养老资产的风险隔离提供了法律依据。信托财产不属于委托人、信托公司、受益人或保管银行任何一方,信托公司必须按委托人所指定的目的使用,直至信托目的达成或客观上无法实现。老年人以合法财产设立信托后,无论自身、信托公司或保管银行哪一方出现风险,信托财产都不受影响,且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执行运用。
其次,信托可以置入各类养老财产,包括现金、保单、证券、基金等金融资产,各类动产和不动产,股权、专利权、著作权、租金收益等财产性权利,提供受托管理和风险隔离的法律保护。
最后,信托服务体系可以满足各类的个性化养老需求。信托独特的优势使得“信托账户”从金融和服务两方面匹配老年人需求,账户内部能实现财产风险隔离和投资理财,账户对外可以通过“支付”实现自己对于养老、教育、继承、子女激励、分家析产以及消费等方面的意愿,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传承。
通过业务模式的探究、客户案例调研与科技系统的打造,国投泰康信托构建了“财产管理+人身监护+生活照护”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是将养老中“监护代理权、人身照护职责、财产管理职责”三要素进行了拆分和组合,将养老服务中的不同角色纳入信托关系中。具体来说:
财产管理是养老生活的基础,将财产装入信托账户,实现了财产增值的需求,避免了监护人侵占挥霍财产的风险。比如,在人身监护方面,我们通过立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北京市人社局科研项目,参与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科研项目,深入研究、推动制度建设、形成服务标准。在人身照护方面,我们与兄弟单位国投健康积极合作,以“锁定价格”、“锁定入住权”等权益探索“单老单养”与“双老双养”的养老模式,形成“资金账户”与“养老产业”的打通,逐步构建服务生态。同时,我们进一步聚焦于“老老人”、“老养残”的重点人群,依托于信托制度,对大而全的养老生态进行合理拆分,提高服务群体的精准度和效率,并落地系列养老服务方案。
此外,我们底层推出了“奕账户”为品牌的信托账户。该账户具备两大优势,一是该系统可以保障老年人的意愿,将之固定在信托合同和IT系统中,即使出现了失能失智或死亡,依然能够保护和延续老年人对财产运用和支配的权力;二是通过智能化运营,降低运作成本,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实现老年人“安全掌控生活,自由支配财富”的愿景。
以上便是国投泰康信托在养老金融领域做出的系列探索,我们也将持续努力,争取通过信托赋能银发经济,让“信托是养老金融的总开关”这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作者系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 傅强)
来源: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