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养育 | 孩子总和大人对着干,怎么办?

文摘   2024-07-23 22:57   广东  

今天,我们要说的话题是:孩子总和大人对着干,怎么办?


有位父母问:“我儿子上幼儿园,总喜欢说一些粗话、脏话。有时候我假装没听见,有时侯不让他说,但都不管用。平时,让他干什么,他也不干,无论是严厉地说他,还是惩罚他,都没用。越不让干的事,他就越想干。”


在这个提问中,她谈到了两个小问题,一个是“说粗话”,一个是“对着干”,下面我们会逐一来说说这两种情况背后的原因,以及怎么应对解决。


     

那些粗话,比如:屎尿屁、脏话、骂人等等。对于小孩子,特别是幼儿园的小孩儿来说,说这些词儿,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你越不让他说,他就越说,这也很正常。


因为,孩子从三、四岁起,会第一次发现:语音是有力量的!随后,他们还发现,有些词格外不同,说出来,能引起对方强烈的反应,会惹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气得大人面红耳赤,气急败坏。这事儿,太好玩了!太有诱惑力了!


词语变得令人兴奋,越不让说,就越想说,越兴奋。我相信,你一定还记得,当你小时候,做了不让做的事,那种兴奋劲儿吧?


当然了,我们还是要告诉孩子,这些词语,是不礼貌的。但怎么告诉他们,才有效的呢?



显然,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孩子说这些话的内在动力很强,是不会轻易就不说的;


对他视而不见,好像也没有用。因为孩子这么做,就是为了看你的反应,你若不反应,只能引起更强烈方式。


转移注意力,也许暂时有效,但他们很快就会回来,接着做这件令人激动的事儿。


如果大人用武力镇压,短时间内有效,长远来讲,有更大的破坏性。孩子变得越来越生气,你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还能激起孩子对你的挑战。


这么多办法都没有用,那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改变这种行为呢?当然有了。对付这个情景,我有一个最喜欢的游戏。


1. “狗屎头”游戏


我把这个游戏叫做“狗屎头”游戏,这是我自己创造的。有一次,有一个小孩叫我“狗屎头”,他的妈妈非常生气,但是,我并不生气,因为我觉得这挺正常的。我说:“哦,你这么叫我没问题,但是,你最好别叫我‘牙膏头’!”


他当然会叫我牙膏头,因为他想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无论是我,还是他妈妈都不介意了,因为这根本就算不上是一句脏话。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满足他使用强有力语言的需求了。我用一种搞笑的腔调说:“哦,你麻烦大了,你居然叫我牙膏头!”同时开始假装,想抓住他。


他也当然不会真的有麻烦,我们只是在玩游戏而已。他笑个不停,一直叫我牙膏头。我追着他到处跑,喊着:“你麻烦大了!“他知道这是游戏,笑得更加厉害。当他玩得有点腻时,我说:“幸好你不知道我还有个更坏的名字。'

“快告诉我,快告诉我!”

“不行,不行,如果我告诉你,你肯定会这么叫我的。

“我发誓,我不会说的!”

“好吧,好吧,千万不要叫我‘香蕉派’!”


他当然会叫我的,然后,我们就再玩一遍“你麻烦大了“的游戏。就这样,你编造出一个又一个傻乎乎的新词,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孩子不停地笑啊笑啊,就把由于说脏话、粗话累积起来的紧张感释放掉了。


有些人担心,这样是不是在教孩子不好的行为?


说明

事实恰恰相反,孩子们反而变得更加有礼貌,因为这满足了他们渴望做刺激事儿的深度心理需求。同时,这刺激事儿,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而不是什么坏行为。


一旦他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就不会再渴望说那些看起有力量的话,也不再用这种的方式来寻找刺激。每个孩子都喜欢刺激,但是他们学会了,从笑声和游戏中寻找,而不是给自己找麻烦。这个游戏,帮助孩子不再需要那些真的脏话,结果当然就是更有礼貌了,大人也不用严厉地批评孩子。




2. 如何理解”对着干”背后


现在,我们来谈谈,提问中的第二个问题:让孩子做什么,他都不做。作为成年人,我们先想想自己。你喜欢被人安排,干这干那吗?如果你没听别人的安排,愿意受到威胁或惩罚吗?你想做的事情,都不让做,但又不给一个充分的理由。你喜欢这种感觉吗?

                           

这换位思考练习,会帮助我们对孩子更有同理心,尤其是他们不听话的时候。我知道父母是想帮孩子,但每个孩子都有追求独立的需求,这一点,大人需要牢记在心。


生活中,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强迫他们做不想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记住这种感受,在提出要求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强势了。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经常要求孩子服从,如果他们不服从,我们就会生气。可是,这样的服从会带来更多的坏处。比如,服从让孩子缺乏主动性,一直会等待大人的命令。服从,还会训练孩子,变得鬼鬼祟祟的,你一不留神,他们就会钻空子。

有一天,当孩子意识到他们不再需要服从你时,就会反抗,甚至用更极端的方式。现在,想想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是自动就听从父母的话?还是有选择地听?


假如我们成功地让一个孩子,习惯于服从,他长大以后,很容易屈服于身边最强大的人,比如恶霸。还有,当有一天,孩子面临全新的情况时,服从就没用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再会给他下达指令,孩子需要根据关键原则和价值观进行独立思考。长期的服从,并不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父母不让做,孩子偏要做,其中一个最普遍的原因就是,父母要求孩子盲目服从。同样,当孩子在你的语气中感受到谴责、批评和轻视时,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好。这种深深的内心的感受,并不会激励他们追求进步,只会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到愤怒、痛苦或悔恨,结果就是,更不愿意听你的话了。


那不要求服从,应该怎么做呢?是不是我们就不能承担做父母的责任呢,当然不是。方法上,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基于情感联结的合作。


合作是完全不一样的。合作发自内心源于一种联结和爱的感觉,是更有创造性,有团队精神的,还可以帮助孩子,适应那些你没有帮他准备好的全新情况。合作是一种让人终身受益的积极品质,而不像服从,只会走到死胡同。


3.如何培养合作精神


要想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有以下几个原则:


父母要先有合作的态度,而不是单纯的向孩子提出要求、发号命令,忽视他们的想法。父母不一定要同意孩子们的所有想法,但是需要用一种更和善的态度商量,了解他们想法背后的需求。


让孩子看到家中的大人,是如何合作的,这就意味着,要改变那些争吵的习惯。


向孩子传递一种轻松的氛围和信念:家庭中的每个人,包括孩子,都会为这个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当孩子拒绝合作时,我们可以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回应:“你刚才是不是说不,不会把玩具收起来?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猜我得把你举起来,把你变成吸尘器,然后再把玩具铲起来!“虽然你是在坚持让孩子把玩具收起来,但是用力之处却在于和孩子建立联结,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进行合作。而说教、责骂或羞辱孩子并不能激发合作。别忘记,你的目标是激发出孩子天然的合作精神,打扫、洗澡,只是你希望他们做的事情而已。好玩的游戏,会比苛刻或严格的要求,更能帮助你达到目标。



最后一个原则是: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孩子有自己做选择的机会。这叫做:自主权。每个孩子都有关于自主的基本需求:比如成为我自己,设定我自己的目标,并去实现这些目标。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自主权,就会像题中的这位男孩那样,爱挑战,总是对着干。前面讲的那个“狗屎头”游戏,其实就是一种就让孩子在游戏中,拥有了说禁忌语的自主权,只是在游戏中用非禁忌语替代了脏话。


对于如何塑造更好的家庭氛围,我们在后面的课程中,有专门的模块进行讲解。

    在这一课结束的时候,我想给你留一个挑战型的作业:下一次,当你的孩子挑战你时,或者不听话时,你先暂停一下,再回应。除非家里着火了,否则你一定有时间,可以花几秒钟时间,按照下面的步骤,观察一下自己:


回忆


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有感觉?这种感觉有多强烈?伴随着这种感觉,你有什么想法吗?你有什么冲动吗?你是否可以什么都不做,静坐一分钟体会这种感受?也许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和联结,而不是严厉的对待?

......

暂停之后,你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比如:好像孩子的行为并非那么糟糕,他只不过是在试验语言,或者测探规则的边界。

也许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温柔的提醒,和你充满爱意的联结。

内观之后,你的反应,会有所不同吗?在你不同的反应之后,孩子是在继续挑战,还是转为合作了?

全文引于:劳伦斯.科恩《家庭中的游戏力养育》

相关文章阅读:

1.孩子总是发脾气怎么办?

2.孩子打人怎么办?

3.孩子在外怕生,窝里横怎么办?

4.不哭不闹不见得是好事

5.孩子总和大人对着干,怎么办?



找到我们  |  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抖音/快手 | 请搜索“去玩吧营地”

去玩吧营地
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建构一个为儿童成长赋能,滋养其精神的社区而努力。我们希望父母和孩子在走出这个社区时步履里注入弹性,脸上写着快乐,能够冒险自由探索,精神得以滋养,充实灵魂,获得幸福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