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九银十,向来是各大商业地产企业落子项目的重要节点。2023年的国庆档,共计有60余座商业项目入市,为市场持续注入活力。
为此,本期特别策划「金九银十·商业项目1周年复盘」系列报道。借由一座商业体的发展,回望过去一年城市商业的迭新。
本篇关注龙华会。
1、近期收到很多品牌方对于项目数据的致命吐槽;
项目名称:上海龙华会
商业体量:约10万㎡
开业时间:2023年9月26日
实探时间:2024年10月16日
不是没有优势
从11号线“龙华”站出来,步行直通龙华会地下2层,且衔接口不止一处。
“哪个出口可以去到商场?”当被游客问及时,地铁指引人员爽快回答:“哪个口都可以!”
同样的场景,也适用于12号线。
上海市交通委指挥中心发布的2024上海交通运行二季度报告显示,11号线和12号线日均客流达84.2万人次和66.3万人次,处于上海19条线中的颈部水平。
双地铁上盖,不管是从交通便利度,还是客流的输送力上,都赋予了项目更高阶的价值。毕竟,“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地铁早已是沿线物业升值的代名词。
如果说地铁和龙华寺是项目的先天优势,那么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态,与丰富的餐饮选择,则体现出了龙华会后天的努力。
向上,下沉广场、屋顶露台,加之以“四季繁花”为主题的景观打造,纵向拉伸了龙华会的立体层次感。
横扫,广场大草坪、里弄水巷、连廊拱桥,则延展了项目的灵动可视。
随处可见的打卡人,已是龙华会除了千年古刹的另一标签。取景框中,龙华塔与人物前后错落,定格即大片。
再看其餐饮布局,毫不夸张地说,龙华会是吃货的天堂。大众点评数据显示,目前173家在营品牌中,有89家为餐饮,占比过半;川菜、粤菜、本帮菜、火锅、日料、西餐、咖啡、茶饮等一应俱全。这一业态配比,也复合项目客群喜好;一来,项目周边居住氛围浓厚,自带写字楼,有一定的就餐需求;其次,旅游景点搭配餐饮不仅能提升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也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处处透露的潦草
最直观的,当属项目硬件品质的拉胯。
地砖起翘开裂,墙砖凸起,墙面脱落,吊顶漏水,地面斑驳……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开业才一年的网红项目,还有着万科、印力上海、西岸集团、锦和商业共同投资的“强大”背景。
◎地砖起翘
◎地砖凹凸不平,吊顶漏水
◎墙面脱落
说好的“屋顶花园”此行也没能见到,很多通往3楼的扶梯/楼梯都被拦着。
其二,是龙华会迷惑的动线设计。
“找不到店,找不到车,找不到指引,就是,找不到……”这是来自网友较多的吐槽。
实探发现,动线确实混乱。
从方位上,项目分为南区和北区,且由一条“后马路”隔开;从建筑形态上,项目分为地上开放式街区,和地下联通式“盒子”;从业态组合上,B2火锅餐饮与黄金珠宝混搭,串味严重。
用项目方的话说,这是以“左思右想的商业逻辑”来塑造商场的全新空间场景和品牌内容。不提业态划分、楼层主题及主力店等常规策略,是将B2-L3的商业进行“1+X”式的分割。
其三,当说项目内略显“惨白”品牌内容。
30+!空铺严重
不管是沿街的黄金铺位,还是带有空中露台的佳铺,都出现了大面积空铺。实探过程中,每走几步,就可看到围挡或空铺,地上街区部分尤其严重。据新商网不完全统计,项目至少空出了30+店铺。
大部分空铺并未及时做围挡处理,很多还保留着原有品牌门头,或是直接将品牌名抠除。
开业时主推品牌已“查无此店”
对于开业时主推的包括精致宠物生活方式品牌theSomeone、叙事性情绪空间YMO BAZAAR、本土篮球潮袜品牌有志者UZIS、年轻红酒RCKLESS等新锐品牌均处于“查无此店”的状态。
◎原RCKLESS门店已关闭,店内已成杂货间
而项目的主要合作伙伴“在坔ZAIDI CENTER”打造的公共生活理想社区也已变成了“LONGLONG CENTER”。
现有品牌内容粗糙
对于目前在营的品牌,不管是门头设计,还是内部产品陈列,以及外摆均透露出一种粗糙感。
其四,青年潮流的定位与高浓度中老年客群间的不协调。
阿姨们三五成群,摆pose拍照;老夫妇手牵着手漫步其中;爷爷奶奶们推着婴儿车遛娃……实探下来,发现龙华会中老年客群浓度极高。不过,就项目提供给他们的消费场景而言,略显单一;毕竟,让大爷大妈们每日去喝咖啡,买潮牌,还是前卫了一些。
当前,项目街区部分还是以潮流集合店、小酒馆、户外运动、咖啡烘焙等融合多元内容、多样表达的年轻品牌为主;地下“盒子”则聚焦美食广场、特色餐饮、风味轻餐、潮流零售等。
◎店内清一色为中老年就餐
最后,打卡式流量难以转化为真实利润&客流寥寥。
这也是品牌方吐槽的关键,很多品牌反映在场内的销售数据不理想,相比去年上海同期开业的几个街区式商业,落差很明显。
一方面,与上文分析的业态规划有关;其次,稀疏的客流也是一大原因。
实探过程中,从10点逛到11点半,刨去店员,遇到的消费者不足百人。就算是到了午市时间,去到B2的龙华食集,也鲜有餐饮品牌排队等号的迹象,多数品牌店内就餐人数寥寥。询问品牌方得知,这样的客流是常态,周末会稍微好一点,地下比地上又会好一点。
不可否认,新周期对于商业的影响依旧在延续;商圈竞争也在分食着原本就变得谨慎的客群;对于开业时表达的“打造出一座集民俗故事、文化碰撞、青年潮流、绿色生态于一体的城市理想街区,努力为上海贡献一张全新的文旅消费名片。”龙华会显然也还有不少距离。
不过,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即便是如此环境下,依旧有不少项目杀出重围,他们或小步快走式调改,或大刀阔斧式焕新,始终围绕目标客群做增量。对于刚满1岁,“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龙华会来说,未来依旧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