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第一险洞:白马仙洞

文摘   旅游   2024-10-05 06:30   山西  

中国的北方不同于南方有太多的溶洞,所以山西吕梁山中的古老溶洞——白马仙洞在当地就甚为稀奇,独树一帜。白马仙洞位于吕梁市离石区吴城镇的九凤山上,这里风景秀丽,四周九峰环抱,森林蓊郁,山顶云烟缭绕,林间异草奇花,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经地质专家考证,该洞地质绝对年龄约1.4亿年被誉为华北第一险洞

据《汾州府志》记载:“世传白马日食民田,逐之,竟入洞,跨迹犹存,故名”。白马仙洞长约880多米,洞口与洞底相对高差约168。洞内有三十多处由岩溶形成的天然景观,洞中套洞,景中生景,具有深而险、险而奇的特点。

据离石地方志记载,此洞为远古黄帝之别馆,周朝得道仙翁赤松子练丹之所。白马仙洞自唐贞观年起历代均有修葺,是数百年来附近各州府百姓祈雨之圣地。

我们现在走进洞中,依次给大家讲一讲这洞内奇景。

布袋岭,进入洞口,下百余个砖砌台阶后,左弯右绕,在步道陡峭之处,有一长条巨石,长约4米,宽、厚均为1米左右,其形状如同一个装满东西的大布袋,斜卧洞中,故称之为布袋岭。

聚仙厅,过布袋岭后,洞中有一比较宽阔之处,长近30米,宽约5米,高不见顶,两侧是向内倾斜的石壁,壁上布满如同苔藓状的石质斑瘤,此处是洞内惟一平坦之地,云雾缭绕,仙风阵阵,传说曾是各路神仙云游后相聚休息之处。

三仙池,聚仙厅之后,其左上方有一岩台,此处上为狭缝,高约十余米,上有三座天然神仙塑像,均高约尺余,状甚奇特,此三仙据说是铁拐李、张果老和吕洞宾。

蘑菇湾,三仙池后有一段狭窄的弯路,两边岩石上长满突出的石瘤,形状奇特,仿佛一团团的小蘑菇,一个连着一个,一堆接着一堆,由此称为蘑菇湾。

仙条石,蘑菇湾之后可见许多钟乳形成的下垂石条,有的成束,有的单根,仿佛竖琴之弦,若以石敲击,则铿锵有音,成束的声音低沉,单根的声音高亢,虽然不是五音俱全,但不同的响声自有仙乐之妙。

骆驼石,再下几个扶梯,约行二三十米,又有一块巨石卧于峡谷之中,此石长约6米,高约2米,石上有前后双“峰”,前“峰”略高,且有由岩溶形成的“驼毛”,石如驼形,被人称为骆驼石。

珍珠山,前行十余米,再下扶梯,右侧岩石和石壁上皆布满岩溶“石珠”,圆润光滑,彼此镶嵌,润如玉,密如网,十分怪异,好像珍珠满山。

凤凰山,继续攀爬和钻行一段后,在约30米高的峡谷中可见到一处奇异而壮观的景象,下垂的条状石钟乳,倾斜而平行排列,密集有序,规则的纹络如同凤凰双翼的羽脉。

通天柱,再下扶梯,前行十米左右,可见到一根高近3米的石柱,此柱下段为石笋,底径40厘米,腰部直径20厘米上部是冠状石钟乳,质地坚硬,表面光滑,上下垂直相连,顶天立地,如通天之柱,若以石敲击,铿锵有声。

悬空石,又下两道扶梯后,洞内行程约过一半,头顶有一10余米高、1米左右宽的狭缝,缝中倒夹着一块巨石,此石重10吨以上,表面布满黑色的岩溶斑瘤,因其悬空欲坠,人行于其下,望之生畏。

舍身崖,乃洞内最险之径,上有千尺石壁,无法逾越,下有万丈深渊,不见其底,传说此处是道士修炼数十年后,舍身成仙之处。

水帘洞,自舍身崖前行20余米,一排重直排列的石钟乳像是凌空而降的瀑布,又像自天倾落的水帘,高约4.5米,宽1米余,水帘之下是一石洞,洞口甚低,幽深莫测。

白龙池,经几番绕行和钻爬后,出现七个连体小池,或方形、或矩形,池内泉水洁净,久不干涸,池旁的石壁上,可见到古代道人和游洞士民留下的墨迹。

二柱洞,由白龙池往前约10余米,右侧有一旁洞,内有两根石柱,皆为岩溶石笋,高1.5米左右一柱稍高而细,一柱稍低而粗,两相对应。

黑龙池,二柱洞之下,有一小泉潭,古时此潭水多,因深不见底,其色如墨,被称为黑龙潭。

巨灵神,黑龙池附近有一块高大雄伟的巨石,巨石上有天然生成的仿佛是神灵头颅的圆石,五官俱全,怒目圆睁,身材巨大,身着铠袍,威风凛凛。

巨蜥吐丝,黑龙池附近有一个怪石,生得如同一只巨大蜥蜴的头,尖嘴宽颚,它的嘴前面有一条石棱,弯曲而下,酷似蜥蜴吐出的长丝。

棋子山,由黑龙池下行,脚下怪石嶙峋,高低不平,岩石上长着由岩溶水滴落形成的小石包,碗口大小,厚约寸余,高低错落,零乱散置,约百余枚,形圆而面平,颇似棋子,传说这里曾是仙人下棋的地方。

放马滩,棋子山附近,是洞中最宽阔之处,地表虽然凸凹坎坷,但上面高不见顶,前后左右亦有数十米之遥,面积将近5000平方米,称放马滩。

水晶宫,从放马滩拐入一个极窄的小洞,高仅1米余,深约2米,两壁相距不足70厘米,只能侧身低头前进洞壁斑瘤,晶莹剔透,如同冰凌,琳琅满目,光怪陆离,奇美难得。

甘霖洞,水晶宫之后,为洞之终点,乃古人祈雨取水之处,祈雨者历经洞内艰险,到此处向龙王跪拜,用瓶取水,然后返回洞口,将水供奉在洞主神像前,再行跪拜祷告。
白马仙洞最神奇的地方是,放马滩的洞壁上有酷似的马形隆起突出,传说白马入洞后坐化于石壁上,即白马坐化影像。这一犹如浮雕的石马并非白色,而是面呈黑色,据说是因历年祈雨人手执火把到此拜求而慢慢将其熏黑的。附近的石壁上,还有宋代宣和三年(1121年)、元代至元三年(1337年)、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等各朝僧侣游客的题迹,多为记述在白马仙洞祈雨和探幽的诗文。

白马仙洞外有渊济阁、洞阳观、望仙坡、韩仙掌、圣灵泉、长春岩、快活林、姑子庵等八景。

野马神旅
我的脚步没有尽头,远方是我漂浮的家;我的双手永在攀爬,远方有我怒放的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