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先生秋怨陀罗山

文摘   2024-11-09 06:30   山西  

仲秋时节,风爽云淡,陀罗山上松林阴翳,百花摇曳,山顶宽硕平展的巨石上,一位刚披道袍不久的红衣道士亭亭伟立,远视前方。道士年龄不大,三十八岁,但其面容忧郁无定,难以掩盖他怒气翻腾的心海。

陀罗山是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城西北二十余公里处的一个风景胜地,海拔1503米。是山巍峨磅礴,高出云表,松柏繁茂,怪石嶙峋。山顶有一石冈,平坦微斜,若仙宫瑶台,称作清凉石。站在这里的这位年轻道士,就是太原傅山傅青主先生。他遁道后回到了故里忻州,上坟拜祭了离世多年的父亲,在旧家小住数日,又辗转来到陀罗山。

这一年是明崇祯十七年,也是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华夏大地,天翻地覆,皇宫崩乱,郡县颠覆,城头变换大王旗,黎民皆成无头蝇。傅山是一位赤胆忠心维护大明的布衣名士,今天,他面对今腐败衰微大厦已倾的朱家朝廷、面对揭竿而起所向披靡的李闯义军、面对虎视眈眈顷刻南侵的关外满清,四顾茫然,泪湿青衫,是矢志捍卫前朝,还是顺应天下大势,他不是不懂,他是一时难以接受这突变的风云。

陀罗山“诸山环峙,而是山独巍然高大,崒起于莽苍浩旷之野,峰夺云矗,亘数十里……山颠耸拔高悬,巨石平铺,竦敞闲稚,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乾隆四十八年《重修碑记》)这里岩高树茂,石凉林阴,山风习习,清爽宜人。山顶清凉石上建构错落,碑碣点缀。数百年来,佛道麇集,儒风蔚然。陀罗山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盛,成就了一方历史上众多名家游乐、避居的胜地。金元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元好问漫游此地,留下了《陀罗峰二首》的著名诗作。后来的康熙帝登山避暑,提笔写下了“日近云低,到此清凉”的佳句,镌刻崖面。

一株古老遒劲的松树从清凉石上挺然而出,雄姿勃勃,令人生奇并敬畏,“孤松独石”便成为忻州古八景之首。主体建筑文殊庙,形体不大,建筑结构却非常奇绝,为砖石建造,攒尖塔式状,重檐三滴水,秀美玲珑。飞来亭处于山顶巨石中部,亭顶塔式,六角攒尖,亭中走道盘曲,可供登顶,与文殊庙两相应和,互对成趣。避暑楼、梳妆楼交错其间,供游人休憩盘桓,增加了园林风韵。自然天成的舍身崖、鬼门关、奈何桥险象环生,难以名状。

山川无情,不知人间兴替,景色旖旎的陀罗山,难解愁肠百结的仁人志士的心怀。傅山先生喜好游历,偏爱名山大川、山林野趣,但他今天来到陀罗山看到的无限风光,都化成了一腔愁云悲气,愤懑诗章。先生缓步来到舍身崖边,落落而坐,向天而鸣,向天而泪,向天而问,向天而答,成《间关上陀罗山二首》。

之一

东海西昆未得过,秋风吹客上陀罗。

陆离云粉凝青血,菡萏峦蕤演石波。

一撮缁新书剑卷,九原封旧涕泪多。

桃源直处忘情士,处士多情奈若何。

之二

南峰落落不多松,涛冷新秋带石汹。

黄面矍昙悲大地,白衣客子啸长风。

冈峦龙舞英雄眼,日月乌号梦寐中。

千里神州无好听,老僧双耳妙能聋。

先生将自己苦闷无奈的心迹,同时又刚强自负的胸怀融入陀罗山的自然美景中,情景相染,景情互动,呼喊出了“兴亡著意拼”“益放言恣肆”的内心郁积。



野马氏寻迹而来,颀立崖边,将自己的灵魂走入青主先生的身躯之内,默默劝言:

不畏陀罗薄上苍,

穿松破石履平冈。

凡间聒噪依依远,

日近云低到此凉。


附:傅山登陀罗山时还有五律一首《小楼》:

小楼秋暑歇,片席寐无听。

袖许高云度,鞋艰尺土踪。

梦回赤帝剑,书落白榆风。

几个陀罗树,亭亭到眼中。

野马神旅
我的脚步没有尽头,远方是我漂浮的家;我的双手永在攀爬,远方有我怒放的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