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古灌 千年润宁

文摘   2024-11-16 06:30   天津  

汉渠唐闸堰交联,

水网纵横灌广田。

莫信开河唯大禹,

黎民最是世中坚。

宁夏引黄古灌区既是历史水利遗产,又是黄河风光景区,位于宁夏青铜峡市黄河岸边。行走其间,人文古迹遍布,历史文化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给游人以厚重深远的心灵感受。

黄河自黑山峡入宁夏境,至石嘴山出境,流长397公里,其间冲淤形成宁夏平原,具有引黄河水灌溉的优越条件,故称宁夏引黄灌区,面积6600平方公里灌区引黄灌溉始于秦汉,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型灌区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塞北江南”美誉。20171010日,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入选古渠灌溉工程世界遗产名录。

灌区的发展,历代都有记载。汉代已有秦渠、唐徕渠等古渠的雏形,南北朝有艾山渠和薄骨律渠,唐代有御史渠、尚书渠,西夏有昊王渠,元代有蜘蛛渠,明代有羚羊渠,清代有大清渠、惠农渠,民国有湛恩渠、云亭渠,等等。治水人物刁雍、郭守敬、通智等事迹辉耀,永记史册。激河浚渠、卷埽、封表轮灌等筑渠、灌溉技术超前先进,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前,有引黄干渠39条,灌地192万亩。新中国成立后,对古灌区进行扩建改造,裁并旧渠,除险加固,实施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目前灌区共有古渠14条,长1292公里,灌溉面积543万亩。

古灌区景区内,一步一景,密集衔接,可观唐徕渠、唐正闸、汉惠渠、汉延渠、大清渠、明代石狮、镇河牛、镇河石、大水车、百年古柳等古迹。

唐徕渠,习称唐渠,明万历《朔方新志》记载:“唐徕渠亦汉故渠而复浚于唐者”。原渠口在黄河青铜峡一百零八塔下,现自河西总干渠取水。元至元三年1266郭守敬“更立闸堰”,疏浚通渠。明隆庆六年(1572)建石正闸、退水闸。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期间,大事疏浚重修。

唐正闸是唐徕渠进水闸。最初为元至元二年(1265)郭守敬主持修建,是控制唐徕渠引水的木制闸堰,明成化六年(1470)对闸坝进行加固,保证通水畅通,明隆庆六年(1572)改造为石闸。

汉延渠,习称汉渠,原开口于黄河青铜峡出口左岸。据清代钮廷彩《大修汉渠碑记》记载:“汉之有斯渠,殆元封太初间”。元至元三年(1266年)郭守敬“更立闸堰”,疏浚通渠。明隆庆六年(1572年)建石正闸一座四孔。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上移渠口。1938年,渠口由青铜峡陈俊堡九道沟上移至西河口,与惠农渠、大清渠并口引水。

汉惠闸原为唐徕渠头道退水闸,又称关边闸。最初为元至元二年(1265年)郭守敬主持修建,用于唐徕渠引水段退水的滚水坝。2003年,对此闸进行改造,由5孔扩建为7孔。2004年将汉延渠上段13公里扩整为“汉惠干渠”,并命名此闸为“汉惠闸”。

大清渠,初名贺兰渠,为顺治年间宁夏道管竭忠据民所请创开。雍正、乾隆年间先后重建。建国以后,对渠道及配套建筑进行多次扩整和改造。

1950年春在清理唐徕渠时,挖掘出土镇河牛,牛身上刻着“水牛水牛,河水东流”,身边还有百余公斤铜币。据考证为唐人所铸埋,以祈愿防止河流改道,护估河渠安澜。文革期间被损毁,现为仿制品。

明代石狮,距今500多年,工艺考究,造型逼真。文革期间被清理,但幸免于难,现陈设在大坝水利管理所前。

唐徕闸旁两棵古柳树虽木朽心空,但枝叶依旧繁茂,据有关部门鉴定此树树龄已愈百年,被青铜峡市列入古树保护范围。

宁夏引黄古灌区是宁夏乃至中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实例,更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杰出代表。

野马神旅
我的脚步没有尽头,远方是我漂浮的家;我的双手永在攀爬,远方有我怒放的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