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文坛山药蛋派:西戎文学纪念馆

文摘   2024-11-02 06:30   山西  

西戎文学纪念馆,位于山西省蒲县黑龙关镇西坡村西戎故宅,2012年建成开放。

西戎,原名席诚正,山西省蒲县人,著名作家,中国代小说流派山药蛋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922121出生,200115日逝世,终年79岁。西戎1938年参加革命,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曾任八路军第一二师政治部战斗剧社编辑股干事,《晋绥大众报》编辑科长《川西文艺》主编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主席、名誉主席1992年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其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西戎文学纪念馆设在西戎故里的旧居内。故居坐北向南,大门开在东侧,进门右侧建有凉棚,可供休息、研讨,对面置放西戎半身雕像,北边一排窑洞安排有西戎文学作品展室、西戎书画作品展室、西戎作品插图展室,南边大厅为西戎文学纪念馆展厅。

纪念馆序壁上为西戎大幅肖像照片,并附有他写的一首通俗诗“吾本山里娃,竟然成作家,文坛山药蛋,也算一枝花。”小诗质朴诙谐,自我概括了他文学生命的战斗历程。

展览由《参加革命》《难忘延安》《笔端风云》《扎根人民》《坚定信念》《奖掖新人》《情系家乡》七个篇章组成,慢镜铺陈,介绍了作家西戎“戎马儒将”的辉煌人生。

西戎6岁起,先后在蒲县化乐镇初级小学、蒲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省立第六中学校学习。求学期间,在堂兄席道正影响下,开始接触新思想。1937年秋,丁玲率西北战地服务团深入蒲县宣传动员人民抗日,西戎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毅然投身革命。

193911月,西戎随吕梁剧社在延安学习期间,见到了毛泽东主席,聆听了主席《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的演讲。1940年,在晋绥首府兴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吕梁剧社再赴延安。1941年,这位本名席诚正青年人根据自己是山西人,出生在西坡村,少小离家投笔从戎的经历,在延安为自己改名西戎。194210月,短篇小说《我掉了队后》在《解放日报》发表,西戎由此走上文学道路。

抗战烽火激发了根据地作家谱以青史、亢声讴歌、弘扬后世的创作激情,19456月至194611月,根据中共晋绥抗日根据地人民保家卫国、英勇抗击日军侵略的英模事迹,西戎和马烽创作了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成为最早实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解放区创作的第一部反映全民族抗日的长篇小说,被誉为用人民熟悉的形式和语言写人民自己创造的史诗。抗战胜利后,西戎进入《晋绥日报》从事文学副刊编辑工作,写出了《头一次参加奋勇队》《受苦的日子》等小说、散文、通讯,用青春和热血实践了革命文艺战士的信念以笔作枪谱写了革命洪流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与创造历程

19559月,下决心要把自己的根深扎在黄土地上的西戎写出了《宋老大进城》创作由此步入日渐成熟的新时期。1957年开始,西戎每年都要在晋南农村蹲点跑面、深入生活,相继创作了《赖大嫂》《灯芯绒》等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他用自己的作品忠实记录时代、讴歌人民生活,“为时代立言,为人民书写成为西戎文学艺术作品葆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

西戎明确了自己要向着文学的方向、向着为大众写作的方向努力,写真实的,写自己相信的,写自己熟悉的”。他多次强调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是生活培养了作家,作家要无条件地、全身心地到生活中去,坚持为人民写作、坚持说真心话,作家深入生活、直面现实的传统必须坚持和发扬。

西戎不仅是著名作家,还是资深编辑。早在根据地时期,他就从事文学副刊编辑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南下,先后负责编辑《川西日报》《川西农民报》《川西文艺》。新中国成立后,西戎回到山西兼任《火花》《汾水》主编。西戎不仅把刊物办得有声有色、独树一帜,推动了山西省文学创作和中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而且在办刊过程中发现和培养了大量文学新人,为最终形成山药蛋派以及80年代文学晋军的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离开蒲县,数十年来,家乡、亲情就成为西戎心中放不下的牵挂。晚年的西戎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建设,为提高家乡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水平,他专程回蒲县举办讲座,为家乡举办的活动题联、作诗,并捐资兴建希望小学等等

西戎作为山药蛋派的重要成员与战友马烽、束为、孙谦、胡正等扎根深厚的中国农村,用心采风,以脚创作,为当代文学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杰出贡献

西戎在总结自己的文学道路时说:作为一个搞创作的人,要忠于人民,要忠于现实,要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揭示生活中的矛盾斗争,要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凡是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和事,就讴歌称赞;凡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和事,就鞭挞打击;凡属人民内部的矛盾,就批评教育。我就是这样指挥着自己的创作的。

野马神旅
我的脚步没有尽头,远方是我漂浮的家;我的双手永在攀爬,远方有我怒放的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