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第一期软件系统及转型班已开班一个多月,课程进度已过大半,还有大概半个多月的系统学习,希望大家继续跟着学习节奏,把基础夯实。通过这段时间的带班有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希望正在学习的以及马上要加入学习的学员,都可以好好体会,学以致用。刚开始前两周,很多学员反馈无法理解机器端写、数据逻辑写、一端写等内容在撰写时如何应用,感觉理论好像懂了,但实践落地很难。所谓万事开头难,对于思维的转型尤其难。针对这一难,我们的课程设计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李老师在软件撰写十要素的课程学习后,专门安排了实战案例课程并针对课程设置了实战作业、作业批改和讲解,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撰写思维的转变真正落地,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学员也反馈“作业讲解课收获比较大,看完后困惑不多了。”这说明增加实战作业的解决方案是有效的。我们的学员学习热情都很高,大部分学习也很积极。在两次作业之后,有学员反馈感觉没怎么学明白,糊里糊涂的,又很是着急,很想一学就会。其实大家不必太着急,想学好并学以致用的信念是好的,但任何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专利撰写,需要多练习、多思考、多修改。并且,人都有个体差异,有的学员1次作业讲解和修改之后就能够掌握到要义,有的学员要多次练习之后才能找到感觉,比如其中就有学员在3个案例作业完成之后,反馈说有点软件撰写的感觉了。实际上,前者很少,大部分都是后者。要知道,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普通代理所培养代理师的周期至少是1年,而我们的学员能够在1个月左右掌握软件撰写的要义已经非常优秀了。原来很多撰写机械案的学员反映,在写软件案,描述时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好,概括的词可能落入现有技术,发明人的用词范围又太小。软件案件的撰写本身就是一个解决思路的抽象过程,加上软件技术的发展相较于机械迟了几百年,其现有的专业术语少很多,在软件的应用领域里就更少了,所以软件撰写很多时候都需要代理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特定的内容,这对代理师的语言描述能力提出了挑战。所以,软件案的撰写需要我们咬文嚼字,淬炼语言描述能力,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关于语言的淬炼,建议能用专业术语的用专业术语,没有专业术语的先尝试自己描述,再将描述的内容与发明构思和现有技术对比,基于对比进行用词修改,这个描述过程需要反复对比修正,慢慢的权要描述会越来越好。我们其中一个学员每次撰写权要后,自己都会对权要用词修改好几稿,他的权要准确性就要好很多。在课程前期,我其实是带着”求多求全“的态度去带教,针对每一次作业都进行了全面的点评,希望学员能够将每一处错误都尽可能的改正。经过两次作业和学员沟通,我发现这样的全面点评对大家的学习是不利的,很多学员没办法在短时间理解所有的知识点,起不到一个有错尽改的作用,反而会让有些学员因为错误太多失去信心。鉴于此,我立刻做了调整,针对软件撰写的十要素进行重点批注讲解,针对十要素的错误点以及修改方向进行引导,明确先突破十要素这个目标,结合每个学员前几次的作业水平和特点进行差异化点评,使得学员能突破软件撰写的思维障碍,并基于各自特点有不同的撰写提高。软件技术与机械结构属于完全不同的技术领域,其看问题的视角、技术的构成、解决的方式等均存在很大的技术差异。一个非软件相关专业的人员,想要真正读懂软件技术方案并非易事,哪怕是非常简单的软件技术。对软件技术的理解,非软件相关人员存在技术障碍是必然的,并且这个障碍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消除。但是,这个障碍可以通过十要素的思维方式,结合软件技术的积累去慢慢消除。所以,对于技术上的点大家不必纠结,一方面我在不断地更新作业交底,尽可能减小大家在技术理解上的障碍,另一方面也需要自己通过查、问、搜、学慢慢去积累技术方案的知识,总的原则是先把软件撰写十要素这把解剖刀磨锋利,再进行技术解剖和撰写,才能事半功倍。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学习贵在坚持和自我总结。
软件撰写一开始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为软件撰写思维与机械撰写思维有着本质的不同,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单纯知识学习的难度呈指数级增长。要克服这个困难一定是需要坚持学习和不断地自我总结的。我们其中一个学员的做法就很值得大家学习,下图是她的部分学习笔记,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修正,让自己更准确、更深刻的掌握相关内容。
最后,想对所有的学员以及未来想要学习软件专利撰写的代理人说,你们在百忙之中能够抽出时间来系统学习,已经赢了大部分写案子的人。希望每一位学员都不要放弃,学习中有困难,我们一起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坚持作业练习、坚持修改,跟着我们的课程走夯实软件撰写基础,走上专业软件撰写之路。
关于我们:
软唐知产研习社是国内专利实战培训平台。
主要以专利撰写、审查意见答复、软件专利撰写和其他代理人专业技能提升线上课程为主,辅助以实战案例线上线下小班课程,致力于构建全面、完善、高效的专利代理人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