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行业头部究竟有多牛?2023年,全球前五家轮胎企业的总营收约为7362亿人民币。近万亿的销售额远远把第二梯队的轮胎企业甩在了后面。全球轮胎头部胎企的成立时间、企业产能、技术支撑、品牌渠道等多维度建立“铜墙铁壁”般的堡垒,让第二梯队的轮胎企业几乎无法超越······头部的几家轮胎企业的发展时间几乎都过了90年,甚至部分轮胎企业的发展已经迈入了第二个一百年。而轮胎行业第一次产业革命距离当今也不过区区130年左右,头部轮胎企业甚至参与和领导了前三次产业革命。这也意味着,在他们与轮胎产业发展一样长的企业发展历程中,他们才是行业规则、行业经营模式的缔造者。近百年,甚至超过百年的发展历程让他们经历了更多的“生死时刻”。挑战的解决办法,只有时间能给出方案;对行业动态变化和产品需求趋势的灵敏嗅觉,也是时间给予的礼物。而头部几家轮胎企业,恰恰是有了时间优势,才能一直保持转危为安的实力。同时也得益于更早成立轮胎企业,头部轮胎企业在产能布局上也有着第二梯队的企业们难以匹敌的实力!2023年底,根据全球已达产的工厂数据,行业媒体总结了全球排名前十轮胎企业的产能数据。截至2023年12月,五大头部轮胎企业的全球轮胎工厂数量超过了190家,是排名第6到第15名的10家轮胎企业工厂总数量的两倍多,由此也可看出轮胎行业产能的集中程度以及究竟谁掌握根本话语权。
更多的轮胎工厂,意味着更强大的全球供应能力和本地化销售能力。当然也意味着对产能和市场更卓越的把控权。全球布局的轮胎工厂在更方便地对当地市场供应产品的同时,也能从各家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实际情况来更准确地判断全球不同地区的轮胎销售偏好和真实的轮胎情况。在第二梯队轮胎企业还在通过经销商渠道了解市场时,轮胎巨头早已通过不同区域的产能利用率变化,将市场一线信息牢牢把控在手中。这也是为何近年来全球头部三家企业“无所畏惧、大刀阔斧”地进行产能整合——巨无霸式的产能支撑,让他们不会担心削减产能后的供应问题。据粗略计算,目前全球前三强的轮胎企业年产能总计超过6亿条和82万吨。吨位庞大的前三强,在供应能力上直接和其他轮胎企业拉开了难以逾越的差距。
轮胎市场看哪里?中国吗?并不是,其实更多的轮胎市场重心在美国。而且随着中国轮胎企业受双反政策的影响,中国轮胎基本已从美国市场出局,那么哪些轮胎企业在美国轮胎市场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呢?
此外,同样轮胎巨头德国马牌和住友橡胶,他们的轮胎产能在亚洲和北美也在节节攀升。轮胎巨头本就庞大的规模体量,再叠加更多产能,只怕是会甩第二梯队越来越远。强大的供应实力让头部轮胎企业在全球占据了近乎一半的销量,可以说至少在近50年的时间里,头部轮胎企业占据了全球轮胎市场约一半左右的销量。而能让一半的市场买单,头五轮胎企业的技术实力是重要保障。技术优势,在头部六家轮胎企业与第二梯队之间形成了天然屏障。
这并不是说轮胎行业第二梯队的研发实力不强,而是头部六家轮胎企业更长的时间让他们成为了关键技术的缔造者。
第一次产业革命——充气轮胎的诞生;
第二次产业革命——配方上的更新升级;
第三次产业革命——子午线轮胎的诞生;
以及当下对高价值轮胎技术的拿捏;
近百年来,轮胎需求的升级,都是由头五家轮胎企业推动完成的。即使是当下最亟待解决的轮胎抗老化剂配方的替代方案,也是在头部轮胎企业的探讨下给出了最初的5个解决方案。甚至于最先提出2050年实现100%可持续原材料轮胎的也是头部前五家轮胎企业。头部轮胎企业对整个产业发展的贡献和引领作用,让他们在市场上有更大的话语权来拿捏市场。而这种话语权也让他们在更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品牌推广中占据重要位置。时间给予经验,产能助力销量,技术拿捏市场,品牌决定地位。能够撑过市场百年考验的品牌几乎无一例外都在利润最高的高端市场分食着最大块的蛋糕。
纵观全球知名赛车运动赛事(F1赛事)、运动赛事、太空探索,以及各大豪车原配,你会发现几乎无一例外,这些活动用轮胎几乎都是头部六家企业赞助。其他轮胎企业不想赞助吗?肯定不是!事实上,在很多顶级赛事赞助上,有资格的竞争者只会是包括倍耐力在内的在高端市场知名的轮胎品牌。这些品牌自带的“光环”为他们的性能表现做了背书,让他们能更容易地拓展任何他们想要的市场份额。虽然第二梯队的轮胎企业也在拼了命地在各个细分市场卷销量,在各个赛事中出现提升知名度。但是在重量级的赛事赞助和百万超跑俱乐部的配套名单中,六大头部轮胎企业还是拿到了更多亮相机会。品牌口碑带来的渠道、销量优势,也是第一梯队轮胎企业能将第二梯队轮胎们远远甩开的重要原因。虽然全球第一梯队轮胎企业的“五维”铜墙铁壁很难打破,但是这也不意味着第二梯队的轮胎企业一点儿也没有机会打破现在的竞争格局。毕竟随着第二梯队的轮胎企业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能扩张和技术研发,中国不少轮胎企业都有着进入全球前五的潜力。
产能方面,中国头部前五家轮胎企业中,中策橡胶、赛轮轮胎和玲珑轮胎都有着庞大的产能布局。尤其是海外产能方面,三家头部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在北美和欧洲的更多可能性,并开始尝试更为有效的海外本土化运营模式。从全球拓展产能,到收购海外轮胎企业扩充规模和市场份额,中国轮胎企业正在用尽全力,多措并举地加速丰满羽翼。那么十年之后中国轮胎企业能否打破格局进入全球轮胎巨头的行列呢?又是谁有能力会成为这匹黑马驰骋在未来的轮胎市场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