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 | 《融入自然,忘却城市庸扰——记土家十三寨一游》(二等奖)

文摘   2024-11-20 07:56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写在前面

第二十五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正式开赛的通知,勾起了我对去年第二十四届大赛的回忆。


七篇参赛作文,七篇全获奖,是我带领学生参赛取得的最好成绩,为我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我自己很满意的句号。后来,侨联还打电话给我,表示祝贺。


刚刚升入高一的孩子,尽管信心满满,但一提到写作文,比怕周树人怕文言文还要怕,要是自愿参与的话,我估计参与者就寥寥了,所以就当成周末作文,自选主题,全员参与了,建议最好写记叙性文章。


交上来以后,在实习老师小苏的帮助下,选出了七篇作文,并分别提出了修改建议。这七个孩子,一次次交稿,我一次次退稿,一次次提出修改建议,他们那种毫不气馁的劲头还真似不怕虎的初生牛犊。


每改一次,作文就焕发一次新颜,从500字到800字到1000+字,从干巴巴的讲述到会描写到会表达感情,从只写一件事到会联想往事联想所积累的古诗文。特别可喜的是她们态度的转变,从被老师催稿到主动催老师看稿改稿,从最初的单纯接受到后期能一起讨论,从最初的怯生生到后期的笑眯眯……我想,这个参赛经历,比最后的参赛结果还重要。


每次学生参赛,都能唤起我对自己中学生活的回忆。


犹记高三时,全校语文知识竞赛,我的语文老师动员我参加,因为太忙,就拒绝了。竞赛那天下午,我去食堂晚餐时经过竞赛场,老师说,进来比赛了再去食堂嘛。却不过情面,我进了赛场,结果,我这一进去,原本属于别人的第一名就易主了。赛后,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说,要勇于参加比赛,不参与,怎么知道自己的水平呢。后来啊,我也成了老师,我也总是用这个故事鼓励我的学生勇于挑战。


恩师早已仙逝,我用展出第二十四届的七篇获奖作品方式永记他的教诲!每篇作文笔触稚嫩不完美,但无论经验还是教训,若能为参加第二十五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的选手们带去一点启发,也是一件幸事。




获奖作品二


融入自然,忘却城市庸扰

——记土家十三寨一游


李锦睿


同为国家4A级景区,若问你“什刹海”在哪里,我想,你定能随口一答:“北京。”若问你“土家十三寨”坐落何处,我猜,你一定是茫然的。

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游完土家十三寨,这话,我信了。

土家十三寨在地震遗址小南海尾端,有一条溪流潺潺蜿蜒,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夹板溪”。而在这溪水流经的两岸,间错分布着多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土家山寨。这里的山寨依山就势,独居一格。若想要进寨,恐还需费些功夫。

远远便望见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拦在山口,走近才发现那是一个没有门页的大门,酷似屋顶。在大门的横梁上挂着五个红色大字,“土家十三寨”。支撑大门的两根柱子旁还接着两个较矮的耳房,以供行人歇脚。那大门的轮廓,无声诉说着岁月沧桑。穿过大门,便隐约听见有人唱:“阿依美哟!”顺着歌声,向前走了数米,便看见了十三寨的地图。我不禁惊讶于这里的寨子数量高达十三座。不仅如此,这些山寨还相距不远。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一遇到危险,能立马集合,共御外敌吧!

继续沿着马路走,一座吊脚楼出现在眼前,与之前见到的苗家吊脚楼不同。苗家吊脚楼下几乎不住人,一般是圈养家畜,而这座吊脚楼下居然是一间可以使人居住的房间。询问了当地人,据说那是建造于800年前南宋时期的屋子,至今都还屹立在那里供人居住,可见古时的工匠艺术之精湛。看着这个阅经沧桑,年深日久的老人,有了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日上三竿,为了补充体力,我们目标明确地走进远近闻名的小吃街。这里的街房大多仿造了很久以前民居的建造风格。房梁与房梁之间是卯榫结构,由黑瓦所构成的屋檐翘角上刻有花草鸟兽。窗户多为竹制或木制,做有镂空的花纹,看上去古朴简洁,附着着古老而又独特的文化气息。而此时恰逢天空作美,开始下起雨来。雨滴宛如孩童般俏皮地打在黑瓦上,又由于黑瓦的间隙,汇在一起顺势而下,连成线,断断续续地打在青石砖上,不甚雅致。随意走进一家店铺躲雨,借着雨声的伴奏,欣赏着屋中陈设。与城中店铺相比,除外部构造外,好像也没什么两样,都是白色墙壁,几套桌椅整齐地摆放着,平静整洁。却又偏偏多了几件苗绣服饰做装饰,使着店铺平增几分神秘之感。

接过菜单,上面有几种城市里没有的特色小吃:油茶粑粑、金丝苕粉、绿豆粉、都卷子等,这些小吃从制作到品尝都是那么有特色。点完菜后,我守着锅边,厨师阿姨用特制的勺子舀了一勺面糊放入热油中,“呲啦”一声,面糊瞬间成了诱人的金黄色,传出阵阵香气,这便是油茶粑粑了。老板娘说:“这金黄色的粑啊,象征着富贵和团圆。”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一块,一口咬下去,先一口酥脆,再一口细腻,外面酥里面嫩,细细品尝,发现了这里面的玄机:之所以酥脆,是因为这里面加有萝卜碎,而之所以细腻,是因为里面加有粘米和黄豆,有些还加入了鲜肉和酸菜。正因为这些丰富的食材,才构成了这样一道美味方便的美食。

向老板道别后,便碰见一位举着油纸伞,头戴银冠,身着银饰的小姐姐。她看出我们的窘境,吩咐我们稍等一下后,转身进了一家店铺。再见时,她变魔术般拿出一把油纸伞说:“跟我到家里坐坐吧”。于是我们撑着伞,随她穿过开满彩色鲜花的田垄,穿过清澈宜人的小溪。在银冠发出清脆的响声中,我们站在了一座半包围品字楼的四合院前。

她向屋子里喊了一声,一个身穿蓝色民族服饰的大伯,拿着一个状似小号的乐器走了出来。大姐姐向我们介绍道:“这是蟒号,每当人们上山采药时,男人们就会带上它,在劳作时演奏,用于驱赶蟒蛇猛兽。”在大姐姐的配合下,大伯吹响蟒号,一唱一奏,向我们展示了活泼灵动的《六口茶》,男女之间的真挚情感流露眼前。看着他们默契的表演,我不禁感叹:土家族人大概都这么能歌善舞吧!听着民族本土化的歌词,我好像看见了古时土家族人生活的情景:在与汉族人之间的土地争夺中失败,不得不转进这深山老林中,重新开垦新的土地,尽管开垦土地十分辛苦,但他们仍选择诗意地生活。在空暇时创编歌舞,享受生活。

唱完歌后,她向我们表示感谢。随后向我们敬了拦山酒,这是这里的习俗:凡是客人进寨不喝拦山酒是不允放行的。“最近农忙,而且最近没有什么比较重大的节日,一般是没有游客来的,所以今天你们才没有在大门处喝拦山酒。” 她解释道,我点点头,略微品尝了一口,大概是度数不高的米酒,清香甘甜,微醺宜人。几杯拦山酒下肚,随行的一个同伴夸张道:“哎呦,我好像喝醉咯!”我们对视一眼,随后笑了起来。

一番打闹后,她请我们进了里屋,她十分熟练地架着火,告诉我们:土家族人灶膛里的火通常是经年不熄的,以便取暖做饭随时都有热水使用。这样不管何时,不管是从哪儿来的客人,都能有上一口热水、一碗热汤。刹那间,我的心中涌起阵阵暖意,这该是有多么好客啊!

她在厨房里忙活了一阵子,随后端出一个用陶土制成的茶壶,面露歉意:“今天家里没有食材了,要不然就请你们吃土家十大碗了。这是老鹰茶,我们这儿的特产。”我双手接过,冲她笑了笑,开玩笑道:“谢谢姐姐,土家十大碗,下次再来吃。”她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我有幸品尝到了老鹰茶,虽上不了品茶人的品味,但却也独具一番风味。泡开后的茶叶聚在杯底泡出来的水是棕红色,喝一口在嘴里,先有苦涩,慢慢回味后,竟有些甘甜。一股清香充盈味蕾,不禁让人回味无穷,当真做到了让人口齿留香。这些依着土地生活的人啊,尽管生活不容易,却能在农闲时,静静坐下来,泡上一杯这样普通而又独特的茶,为自己的生活添一把佐料,过上一种和谐安宁的诗意生活。
喝过茶,我们向她告别,她将我拉在一旁,交换了联系方式:“下次来的时候记得发信息,我给你做十大碗吃。”我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只是开个玩笑。”她笑笑:“下次来记得就好。”随后将我们送出门。

走出宁静的小院,有一只通体白色的小狗,叼着一朵花飞了过去,惊起阵阵鸟鸣。走出不远,而又回头望去,那屋顶的瓦砾间有着袅袅炊烟,随着雨滴落下,开始飘忽不定。画面定格,那恬静美好留在相机中。一瞬间,我明白了人间烟火的真正意义:那是世外人家的质感,不免让人心生安然。

漫无目的的走着,遇见了一位扛着锄头的农民:“你们是去花田玩吗?走这边,不远处转角就是。”向他告谢后,我们加快步伐,远远地便闻见泥土和鲜花那有着侵略性的香气,争先恐后的钻入我的鼻子,快到头时,视野豁然开朗,一个广阔无垠的花海出现在我眼前,与这里的微雨·高山·密林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置身其中,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在这一方天地中,好像静止辽阔到只剩自己。出尘入世,功名利禄,在这一刻都失去了意义。融入自然,让身在尘世中的人忘却尘世多庸扰,面对花海,放飞思绪,顿感无比轻松,心中哪还有什么杂念?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感叹与赞美罢了,这里的一切离不开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土家族人的辛勤耕耘,处处充满生机活力,向远望去,烟雨飘渺中,山寨错落有致,高低起伏,透露着厚重朴实的气息。将自己融入自然,方能收获一份放松的美好,这是自然的馈赠。

被美景养了眼,被美食养了胃,被美情养了心的我,终究是这里的匆匆过客,她的晨光暮色终归不属于我。窗外渐次后移的山寨再一次让我的思绪飘到了遥远的时代:当年这些土家人,在土地争夺中失败,逃进这山高路远,与世隔绝之处时,有没有怨尤?他们又是如何在这里重建延续自己的文化的?那时的他们,又如何知道,当年的“异族”们,会反过来欣赏他们创造的文化?我们又如何能预知,今日的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会相处得如此融洽和谐!



END



(注:“喜欢”奖励,归学生娃所有)




拙言集
风动影住,万物皆我;言拙意真,随感随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