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Vermilion Art. All Rights Reserved.
《记忆纹理》程也作品展览现场
拼图的第一块
早在本次青策项目的萌芽阶段,两位策展人Abigail Kim和Jenny Dai就很确定要做的主题与自身多元文化经历有关。她们的第一个独立策展项目不可免俗地想借用艺术家的口吻,用艺术作品述说可以代表移民群体集体经验的故事。
在筛选艺术家的过程中,一篇今年五月份Artnet推送的文章吸引了她们的注意——《5位即将取得突破的艺术家,你可以在纽约看到他们的作品》,Artnet是全球最大的艺术网站,可谓是艺术圈的风向标。文章里,华裔艺术家程也的作品立马抓住了策展人的眼球,她用宛如建筑结构的线条解构了中国山水画,一种复合型的叙事呼之欲出。
Artnet关于程也的介绍
“对,就是她了。”
程也成为了最先确定的艺术家,宛如拼图的第一块,尘埃落定。
迁移,身份的流动重组
程也在纽约观展
程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几次搬家,郑州到上海,上海到美国,美西到美东……除了物理性质的移动,对她影响更大的是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穿梭游移。语言总是一个巨大的屏障,一条无形的线划开了母语者和外来者的壁垒,上海话、英语……程也在不断打破障碍后又发现新的游离。可能也是这种语言的客体性让她拿起了画笔,力图创造一种没有隔阂的艺术语言,一种让人心领神会的语言。
艺术家程也
程也和parsons校友在一起
“生活在别处”是很多第三文化小孩(Third Culture kids)的写照,程也自述到:“搬家的经历使我关注友谊,家,甚至全球化和都市的游牧现象。在不断的辖域,解辖域,再辖域的过程中,我更新了我的认知系统,变得更加自由,同时也循环体验着情感上的捡起和失去。”她选择用浪漫的“一期一会”形容这样的经历。
“当我们离开家,一个想象中的家园就被我们自己建造出来。生活在水中的鱼不能描述水的样子,只有离开水,鱼才知道水有多重要。”
站在世界中央
程也在研究生时期搬来了纽约,就读于顶级艺术院校帕森斯(Parsons Art School)艺术学院。她在这学到的更多是不断的反思和对自己的拷问,她的教授告诉她“艺术不需要被证明”,强调“一个艺术家站在空白的画布前,他有全世界的自由,解决所有的难题。”面对美国这片多文化的土壤和中国深厚的文化背景,程也放大了自己的触角,肆意挥洒。
Parsons art school
程也在纽约的展览现场
于是,她开始由内而外地挖掘自己的独特经历,不断在西方当代艺术中心找到栖身处。程也没有放弃她的灵感和文化传承,相比迫切的表达她对于家的回忆,她想用抽象的色彩和行来传递情绪。比如创作《十二美人图》和《小夜宴》时,她用三年时间生活在留学生社群,在社交媒体中调查采访,来了解“新一代流散”或“电子游牧时代”的体验。她的作品并不是单一的元素拼凑,东方人能看到传统意境,西方人能看到后现代性结构,她自己坦言也受到过日本作家影响。
灵感阅读《逍遥游》
程也的创作脉络仿佛一直有迹可循。作品名来自于中国古代经典,内容确实带有当代意味的幽默。从显性利用中国古代经典和具象表达当代青年人形象,到最近的系列只出现了山水画元素并被概念性解构。程也谈到她的创作理念是这样说的:“文明的传承不分国界,我眼中的世界也不是民族主义的,我的身份也会跟着社会语境,历史时间和所处的空间而流动。”
程也工作照
诚然,东方哲学给予她源源不断的灵感。她在社交媒体上说,她不曾学习过专业的山水画技巧,对此,她曾感到不安。于是她决定追随这种深层的联系,一种灵性从她的画笔下流淌。
程也在洛杉矶的展览开幕
记忆的乐园
正在展出|Memory Map系列《玩耍的基地》
正在展出|Memory Map系列《红房子》
正在展出|Memory Map系列《梦回2》
程也
程也(1992年生,郑州出生)是一位中国侨民艺术家,她的作品以她在边界和社区之间的生活经历为基础,探讨了流散、流动性、分离和自我认可等主题。作为美国的第一代移民,程也的创作反映了她对全球化的看法,将艺术家面临的挑战与更广泛的文化迁移状态联系起来,并回顾了作为创造性表达的中国传统的流失。
程也于2022年获得了纽约帕森斯新学院的美术硕士学位,2016年获得了马里兰艺术学院的绘画学士学位。程也的作品在美国和亚洲各地展出,包括纽约Latitude画廊、纽约Chambers Fine Art、洛杉矶Make Room、芝加哥RHAA以及北京Soka画廊。她的作品被选中并在e-flux Education和Artnet上展出。
程也目前生活和工作在纽约。
正在展出
《记忆纹理》|Shape of Memories
9th Nov - 16th Dec
致谢
关于朱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