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黄奇帆最新讲稿:新质生产力怎么做?
财富
2024-09-29 07:02
河北
【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
9
月
26
日上午,黄奇帆在以“新动能·新发展·新高地”为主题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潍坊实践交流会上的部分发言。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选取他的演讲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黄奇帆潍坊论新质生产力
在十几年前,我国如果一年增加几千亿的
M2
,年度经济增长速度就可能增长两三个百分点,物价、房价或者股市的价格也会有波动。
到了这两年,我国一年增加
20
万亿的
M2
,股市好像也没动,房市价格也不起来,商品价格好像也不敏感。商业银行里面有巨额的资金,这么多的
M2
是通货膨胀了吗?看着货币量好像应该是通货膨胀,但是看市场没有反应,反而感觉像通货收缩。
目前这个资金对市场不敏感,都存在银行里不出来,市场没发生周转,没进股市,没进房市,也没进老百姓的口袋去消费。在这个意义上,当下中国如果还是像过去
10
年靠增加货币,通过增加货币来刺激经济发展,已经不能持续了,货币投放的边际效应、调控的敏感度已经大大降低了。
01
黄奇帆|传统经济增长的
4
种途径
新质生产力不是一般的经济增长,而是摆脱了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增长跃迁,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理论上,一国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剩余逐步积累的过程。一般有四种途径:
一是
通过持续的要素投入,如通过资本投入、劳动力增加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生产超过消费,产生剩余和积累。
二是
通过国际经济合作,比如在国际贸易中形成净出口或者引进国际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
三是
通过对外武力征伐、殖民等,掠夺他国的资源和财富。
四是
通过科技进步和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02
黄奇帆|持续的资金、土地、劳动力要素投入不可持续
对于第一种路径,在历史上推动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和不平等等问题。
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这种要素投入型的增长模式,但近年来随着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持续上涨,比较优势不再显著。而且长期形成的靠房地产、基建等投资拉动、债务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也日益难以为继。
1980
年的时候,中国
10
亿人口,人均
GDP200
美元,大体上是
2000
亿美元总量的一个国家,占全球
GDP
比重只有
1%
,相当于欧洲小国家荷兰的经济规模。经过
40
年的改革开放,
2020
年
GDP
达到了
18
万亿美元,相比
1980
年的
GDP
增长了
90
倍。
对中国来说,在这四十年的伟大进程中,通过大规模的基建建设、产业投资、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跨越和重大成就。
三大红利:人口、制度、全球化
这个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三大红利。
第一是当时我国有
10
亿的人口,具有低成本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也就是人口红利。
第二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基础性制度供给,形成了改革的制度红利。
第三个是我国融入了全球化,就有一个全球化的红利。
这三大红利推动我国长足发展、加速度发展。
另一方面,从生产力要素投入角度讲,这也是我国
40
年大量的资源投入、资金资本投入以及劳动力投入产生的成果。到了目前这样的状态,我国能不能还按照过去
40
年大规模的资源投入、资金资本的投入或者劳动力投入来推动今后几十年继续高速或者持续地发展呢?显然出现了三个不可持续的问题。
资源要素投入
从资源要素投入来说,
2023
年我国
GDP
是
126
万亿人民币,大体上消耗了地球各种资源量的
50%
。
全世界
190
多个国家,从地球内部挖掘各种矿物质原料,比如铁矿石或者煤炭,或者石油,或者天然气,或者各种做水泥用的石灰石,或者还有其他的各种矿石等等。总之,地球上目前每年采掘各种矿产资源总计约
240
亿吨左右,我国差不多要用
120
多亿吨,大体用了全球资源的
50%
。我国的
GDP
大致是全球的
20%
左右,我国的工业规模和进出口贸易分别是全球的
30%
左右。
总之,我国以全球
20%
—
30%
的产出规模,消耗了全球地下资源的
50%
,如果我国按这个比例继续下去,再过个二十年,如果我国
GDP
翻了一番,是不是就把地球资源全部包下来了呢?
GDP
翻番,资源还要翻番,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于中国的经济来说,工业生产源头减量,从源头上降低资源消耗量;节能减排从源头上降低单位能源消耗的力度、减少碳排放是十分重要的、十分关键的,是我国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要求里面有充分的体现。
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到
2035
年中国
GDP
的单位能耗要从现在全球单位能耗平均值的
150%
降到全球平均值;我国现在的单位能耗是全球发达国家的单位能耗的两倍,到
2050
年,要降到全球发达国家单位能耗的平均值等等,总之要源头减量、节能减排。如果继续按过去
40
年的投入方式推进,是不可持续的。
资本要素投入
从资金资本要素的投入来说,中国的经济在
1980
年以前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跟市场经济相比,流通中的货币使用量相对较低,市场经济则需要增加货币流通来做润滑剂,促进各种资源优化配置。
这几十年我国货币
M2
的增长幅度是令人震惊的,
2023
年年底或者
2024
年年初,大体上
M2
的货币量已经突破了
300
万亿。我国从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开始发行人民币以来,用了
63
年,到
2013
年
M2
达到了
100
万亿,第二个
100
万亿用了
7
年左右,第三个
100
万亿就是
2020
年到现在,用了
4
年左右。中国的货币发行越来越快,资金量也累积到非常巨大。
总之,在十几年前,我国如果一年增加几千亿的
M2
,年度经济增长速度就可能增长两三个百分点,物价、房价或者股市的价格也会有波动。
到了这两年,我国一年增加
20
万亿的
M2
,股市好像也没动,房市价格也不起来,商品价格好像也不敏感。商业银行里面有巨额的资金,这么多的
M2
是通货膨胀了吗?看着货币量好像应该是通货膨胀,但是看市场没有反应,反而感觉像通货收缩。
目前这个资金对市场不敏感,都存在银行里不出来,市场没发生周转,没进股市,没进房市,也没进老百姓的口袋去消费。
在这个意义上,当下中国如果还是像过去
10
年靠增加货币,通过增加货币来刺激经济发展,已经不能持续了,货币投放的边际效应、调控的敏感度已经大大降低了。
劳动力要素投入
从劳动力要素投入来说,我国
1950
年
6
亿人口,经过
30
年到
1980
年是
10
亿人口,近
40
年我国增加了
4
亿人口,变成
14
亿人口。
1950
年代平均每年出生人口
1780
万,
1960
年代是
2400
万,
2000
年代是
1800
万,
2010
年代是
1600
万,
2020
年出生人口已降到
1200
万,
2023
年只出生了
902
万,人口出生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下降速度也非常快。
1950
年代出生的人到
2010
年代基本全部退休,
1960
年代出生的人从
2020
年开始进入退休,而现在我国新成长的年轻人就业人群都将是
1990
年、
2000
年以后出生的,大体上每年上岗、退休人数相比会减少几百万劳动力就业人群,中国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比较优势进入了拐点。
现在我国人口基数也进入了拐点,我国绝对的总人口现在
14
亿多一点,再过个
30
年,到
2050
年以后完全可能降到
12
亿或者
11.5
亿等等,人口规模在趋降。
整个人口也在走向深度老龄化,现在
60
岁以上的已经占整个人群数的
20%
了,我印象中
5
年前是
18%
,现在已经到了
20%
,再过十几年
60
岁以上人群将达到
30%
以上,形成深度老龄化的社会。
总之,再靠劳动力要素无限投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已经降低了。所以我讲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第一种路径,靠资源、靠资金、靠劳动力等大量投入加速度发展的时代过去了。过去
40
年这样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也无法在未来复制。
03
黄奇帆|外循环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对于第二种路径,一个国家跟别的国家进行贸易投资、各方面的资源交换,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通过经济的开放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扬长避短,这个过程就会产生额外的积累,会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我们最近说的中国经济进入了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格局。为什么说是新格局?因为几十年来,我国是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外循环为主体的,也有内循环,所以是以外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现在转变为以内循环为主体,当然是一种新格局。
这里面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外循环?什么叫内循环?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包括货物贸易
+
服务贸易,两种贸易合起来的进出口贸易量,如果这个贸易量占
GDP
的比重超过
60%
以上,就是外循环为主,
60%
是一个大的比重,然后内循环是
40%
,外循环
60%
以上,这就是以外循环为主。如果进出口贸易量占
GDP40%
以内,那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是以内循环为主的。
1950
年到
1980
年这一段时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占
GDP
的比重是
10%
左右,
1980
年中国
2000
多亿美元的
GDP
总量,进出口贸易
200
多亿美元即
10%
,所以那个时代是一个内循环为主的阶段。
1980
年改革开放以后,利用国际资源、国际资本、国际市场,给中国带来经济发展的动力,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加工贸易、来料加工,各种方面的开放,大量引进外资,外资的投资也带来大的投资、大的出口等等,所有这些使中国的经济走向了外循环为主。
中国在加入
WTO
以后,到
2006
年外循环达到了最高的比重,大体上
2006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占
GDP
比重
71%
。我刚才说的进出口贸易占
GDP60%
以上外循环为主,到了
70%
以上,也就是比较高的外循环为主的一个体系,在那个
71%
里面,货物贸易占
GDP
的量是
64%
,服务贸易占
7
个点,加在一起是
71%
。
那我国现在是什么状态呢?我国现在以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外循环比重是
38%
。比如
2023
年中国
GDP
是
126
万亿,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贸易是
6
万多亿美元,服务贸易
8000
多亿美元,加在一起
69000
亿美元不到,折算成人民币
48
万亿人民币,跟
126
万亿人民币去对比,占
38%
左右。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都是
38%
,小于
40%
,是
40%
以内的外循环,因此,我国就进入到了一个以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国家。
大家是不是会想,我国原来
60%
以上达到
70%
,怎么会突然这十年降到
38%
了呢?想当然的就会想到,可能是美国人跟我国打贸易战,加关税、脱钩、撤资、卡脖子等等,搞了一整套的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等一系列措施,我国是被美国的贸易战逼得外循环为主变成内循环为主,这个判断当然是错误的。
也有人可能会认为,是不是这三年新冠病毒疫情把我国出口的供应链、价值链破碎了,东西出不去也进不来,所以进出口萎缩了。这种判断当然也不对,因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入内循环为主的时间点是
2016
年,那时候美国还是奥巴马当总统,特朗普还没上台,还没有发生最近六七年的中美贸易战。
那么我讲了这么多,就是要表述一个概念,过去靠
70%
、
80%
的开放的流量,占
GDP 70%
以上那种外循环为主的贸易流量,来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过去了,我国要进入世界经济强国,必然变成以内循环为主,这个流量只占
40%
不到,不那么依赖全方位的外资或者贸易量为主体的那种开放格局。
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第二个路径也发生了边界条件的变化。且自
2009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大多数年份是负的。尽管我国对外开放带来了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优化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但近年来受美国对我国发动贸易战、打压遏制的影响,依靠国际经济合作提振经济增长潜力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04
黄奇帆|第四条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势在必行
对于第三种路径,历史上一些国家通过殖民他国、武力征伐,从而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很不光彩,且日益被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所摒弃。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
以上三种路径,第三条路我国不能走,第一条和第二条走起来日益困难,但我国要在
2035
年左右实现
14
亿人的基本现代化、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须确保经济增速维持在
5%
左右。
走第四条路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势在必行。
目前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仅有美欧发达国家的
40%
—
60%
,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如果没有科技革命的加持,单纯靠经济内在的量变也是很难提升的。恰好我国又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为新质生产力的迸发提供了条件。
在这样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释放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增长红利,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要素成本、增加要素投入,也有利于发挥我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新优势。
从近期看,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新的增长引擎,维持经济增长势头;从远期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支撑
14
亿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然选择。
这么一分析,中国
40
年改革开放给我国留下一个增长的空间,就是全要素增长率潜力巨大。在这个意义上,今后几十年高质量发展,今后几十年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一定要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而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内涵就是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一环。
“新质生产力”在这个阶段提出来,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选择、必然选择、唯一选择。现在的发展,不能完全靠资源投入、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来发展,因为这些是不可持续的,最重要就是要靠科技的投入,对生产力分工协作环节的投入,对基础性制度和生产力密切有关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变革的投入,也就是说通过技术创新、分工协作、产业链组织的进化等等,通过推动新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只有这样,我国才会有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
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段。为什么党中央在这会儿提出新质生产力?通过对推动经济发展的四大生产力因素一一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央是多么的有战略眼光、多么的睿智、多么的有前瞻性,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个英明重大的决策。【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公众号
zsyznc
】
招商引资内参
原:招商引资总参(ID:zsyznc)。政府招商引资首席新媒体!海量真项目,省心做招商。
最新文章
深圳原副市长唐杰演讲:政府给企业“搭梯子”,广东怎么做?
一个小城何以招引上万亿社会资本?资本招商新打法!
【项目甄选】新型食品项目布局选址
创新案例:无税返后,招商引资还能怎么做?
市长精彩招商推介稿:一篇经典招商引资推介范本!
【项目甄选】汽车电子线束项目布局选址
2025招商引资:招商项目信息哪里来?
【项目甄选】世界500强零碳园区项目布局选址
新任常州市长、原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如何做好招商引资?
“新招商”背景下,万字长文讲透产业链招商怎么做?
新任山西太原市长范兆森:我们叫起板来、弯下腰去,改变了形象!
一文集齐: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商图谱”+龙头企业名单!
场景招商怎么做?安徽发了全省场景工作导引!
21张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
【项目甄选】医疗机器人装备制造项目布局选址
基金招商怎么做?盘点全国多地基金招商新模式新案例!
新形势下,上海招商人员怎么做招商?
【项目甄选】合成生物食物项目布局选址
取消税返后,招商奖励怎么给?这个城市最新奖励细则彻底讲透!
2024中国县市区100强榜单出出炉,你们排第几?
【项目甄选】智能终端产品项目布局选址
无税返时代,场景招商4个典型案例!
取消税收返还后,广东佛山创新了哪些招商引资新模式?
【项目甄选】汽车电子线束项目布局选址
谋划2025:招商引资怎么找项目信息源?
【项目预告】世界500强零碳园区项目布局选址
浙江省委书记、省长王浩最新思考:新质生产力,浙江怎么做?
低空经济思维导图完整版!
黄奇帆最新演讲:新时期必须关注“五大件”!
江苏书记信长星:聚焦16个产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
强烈建议精读:合肥招商操盘手团队,万字讲透“资本招商合肥模式”!
招商引资项目如何评价?请研读四川新出这份方案!
【项目预告】世界500强零碳园区项目布局选址
不懂场景招商必定被淘汰!场景招商怎么做好?
深度研读:资本招商“榆林模式”怎么做?
【项目甄选】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项目布局选址
新形势下,抓好招商引资10条核心战法!
“好项目不缺地,好产业不缺空间”:上海怎么做?
【项目甄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布局选址
合肥资本招商操盘手详细解码:怎么做好资本招商?
上海的基层干部是怎样做招商的?
【项目甄选】新能源材料项目布局选址
新任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如何做好招商引资?
2025招商引资:如何找到优质项目?
场景招商,河北全省怎么干?给了新方案!
新华社调研报告:昆山产业问鼎,为什么?
新形势下做“资本招商”,上海怎么干?
3个经典案例:如何实操产业链精准招商?
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广州模式”怎么做?
昆山怎么做产业?这个新方案特别值得各地研读分析!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