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尔自曝患抑郁症,抑郁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时尚   2024-10-24 14:16   北京  



一条#王嘉尔自曝有抑郁症#的词条今日冲上热搜,他在近日的采访称,那个曾经一直不敢让自己停下来的王嘉尔,去年状态非常不好,所以被迫休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患有抑郁症,好友也称去年是他最不开心的时候:“在少少的情绪病之下,给了自己太多压力,但有些事情确实需要靠自己,朋友在身边安分的做好自己的事,多倾听。”


王嘉尔并不是第一位自曝抑郁症的艺人,在这些年来,「抑郁症」这三个字不时就会出现在大众眼前,深受困扰的人不论知名度、不论性别、身份背景,都有可能遇到。


“抑郁症真的不能治愈吗?”


“再快乐的人也会抑郁吗?”


“情绪疾病到底能治吗?”


“已经出现抑郁情绪的人该如何自救?”






抑郁的悖论



在《诉说忧伤》一书中提到“抑郁的悖论”这一概念认为:抑郁症患者在「退缩的必要」和「孤立的痛苦」之间徘徊。他们苦于社交中带来的不舒适感,或被边缘化,或缺乏安全感;但远离人群后,亦不能在独处中找到安慰,从而陷入自我孤立的深渊。


简而言之,他们渴望被理解,但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真相:他人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我们采访了两位情绪疾病患者、还有一位心理治疗师,问了问她们的看法。






我在努力想象

一个没有焦虑的人生



可佳 Kejia


年龄:26岁

确诊年龄:18岁


打开可佳的微博和小红书,起初难以把她与“抑郁”“焦虑”联想到一起,家境富裕、留学、旅行、年纪轻轻开始创业,这些标签拼凑出一个愿意为未来努力,也乐于享受生活的女孩儿。


而她却和网友们坦白:自己确诊抑郁症八年,并且在去年再次复发,还被确诊为重度焦虑。也正因为多年来的抑郁症状,她本人读大学时选了心理学专业,摸索出很多自我疗愈的方法。


受访者供图


其实,可佳从高中时期就开始有抑郁的症状,那时候持续疲惫,毫无活力,每天不愿意和人交流,几乎每天都在莫名哭,睡眠也很差,后来去美国读书,环境的变化加重了这些反应,她去医院诊断被确诊为抑郁症。


她觉得,自己是先天就容易陷入情绪困境,而在进入新环境、碰到一些事时就容易情绪爆发。她也说:心理学上尚没有“人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的定论,所谓的原因都是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某些诱因。”


但可佳几乎没有吃过所谓“药物”,第一次确诊时候医生给她开了一些补充剂,她配合去做心理咨询,觉得好很多。抗抑郁症药物在她身上副作用明显,后来她唯一一次尝试吃药,结果凌晨两点被送进医院急诊室,“睡梦中惊醒,心脏痛,喘不过气,眼前出现幻觉,全身麻痹,满嘴血腥味”。所以后来的几年,她也没有再碰这些药。


去年八月她工作很不顺利,同时还做了个小手术,后来抑郁焦虑同时爆发,还出现躯体化症状,她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再次确诊。她告诉我们,情绪疾病的症状可以暂时痊愈,但复发是极有可能的所以当自己遇到情绪问题时,第一是要去正规医院做检查,然后根据医生的说法,看是否需要吃药,是否需要做心理咨询。


可佳发现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求诊的,大多数是家长带着孩子,“乌央乌央的,一号难求”。但她不觉得是当今情绪疾病患者年龄越来越小,而是大家对这种疾病的认知提升了,都明白遇到不舒服要早去检查,所以被诊断出来的低龄患者也越来越多。


抑郁症的复发很难预防,可佳写过“当有人因为严重抑郁想死的时候,那是他真的控制不了自己,是他的大脑暂时坏了,要帮他,不要怪他”。从美国到回国,她断断续续在线上和线下做着心理咨询,也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这些年对抗情绪、帮助大脑激素维持正常状态的方法:运动,找到“努力跨过一个槛后,会感到平静和身心舒展,甚至感动和感恩的运动”;与朋友、伴侣和家人谈论自己的抑郁;学习如何呼吸、冥想。


可佳在微博分享自己抗抑郁的经验


她还给所有怀疑自己陷入情绪问题、已经陷入情绪疾病的人三个建议:


活在当下、与身体对话、奇迹之问——问自己如果没有焦虑,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对她和所有被情绪问题困扰的人来说,这是一条需要持续走下去的路。






医药治疗的同时

要有换个活法的勇气



王小胖


年龄:30岁

确诊年龄:28岁

比起可佳,王小胖患抑郁症的经历要“惨痛”得多,但在确诊两年后的今天,她的结果要比预期中好得多。


两年前,她被前夫频频家暴,她形容为“惨绝人寰”,因为被家暴浑身是伤,甚至患上难以治愈的妇科疾病,难以生育。挺过来的王小胖终于离婚,婚后她再次恋爱,期待和新男友结婚生子,没想到再次被辜负。


忍过家暴、挺过病痛的王小胖垮了,那段时间吃不下饭,喘不上气,心跳加速,整个人和烂泥一样不想动,不但胃疼,腰背也疼,觉得浑身都难受。她甚至也想过结束自己,但每次到了最后关头,还是求生的愿望赢了。

 

她到医院诊断时,医生说已经是重度抑郁,建议立刻住院治疗。她并不意外,因为自己的父亲就有抑郁症,但那个时候她想的是“那个男人会不会回头”。


好在,王小胖“死心”了,关键时刻坚定了“我必须要好起来”的决心,遵医嘱坚持吃药,每周复诊。慢慢地,躯体症状消失了,情绪也恢复到了不影响工作的状态。“就算不怎么开心,也基本上是正常人了”。


她后来觉得,在情绪疾病来临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意志力,“药肯定有副作用,会有难受的时候,但我扛着”。而且,她在情绪问题严重的时候,也坚持自己的文字工作,“那时候工作效率确实很低,但我还是尽量多工作,多写作,给自己赚钱看病”。


只要有情绪好一些的时候,她就多出去社交,去接触自然。


王小胖也经常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


她很不希望看到一些人,明明已经确诊了抑郁,却因为害怕副作用不去吃药,进入恶性循环。



一些患者没有坚持看医生,也没有坚持吃药,甚至自己意志也不够坚定,就反反复复。”



她也感恩自己遇到一位好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太贵,一小时一千三百到一千五百”,所以她只和心理医生交流,甚至把对方当成父亲一样的心灵导师。


确诊之后两年,王小胖没有再经历情绪上的刺激,也体验到新的生活。她不但成为救助流浪动物的志愿者,也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在救助流浪动物过程中认识了现在的恋人,终于感受到正常的情感关系。提及治疗经验,小胖也说:



得过抑郁症的人,心还是不能接受焦虑袭击,不然还是会陷入过去的情绪,要离开让你焦虑的环境。”



现在的王小胖和狗狗


其实她走出情绪疾病的过程,也并没有什么新鲜:


不要一直刷手机,找一些可以寄托自己情绪的爱好。


但对陷入抑郁或者焦虑的人来说,在医药治疗的同时,必然要有回到正常生活的决心,还有让自己换个活法的勇气。所以王小胖一再强调,必须要离开让自己焦虑的人和事。


即使这样,当她觉得自己抑郁症状消失了,准备停药时。因为断药太彻底,戒断反应过于强烈“天旋地转,喝水都吐,眼珠转一下头疼”,她才明白不能硬性断药,只能从减少药量起,慢慢不再依赖药物。


她也觉得,就算长期吃药,对抑郁症来说也并不是问题,因为她了解到很多人都是几十年吃药,维持平稳的状态。她现在相信“如果稳定服药,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焦虑和悲伤,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因为她的父亲,就是在母亲的陪伴下,慢慢从抑郁中走出。






请再坚持一下

我们一起去看看未知的未来



心理治疗师

Angelina


Angelina在英国获得心理学硕士文凭,今年考下心理治疗师执照后,正式入行。


受访者供图


她谈到“抑郁”这个病症时,说很多时候来访者的情绪非常复杂,有时候抑郁和焦虑共同存在,其中也有不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心理咨询师来说,一旦发现患者有比较明显的自杀倾向,且自杀念头出现比较频繁时,心理咨询师会将其转至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则是进行针对性干预,比如提醒患者注意呼吸,对其进行正面鼓励等。


谈到心理疾病的病因,她说这是一个太复杂的过程,和生活是否“成功”无关,和环境好坏也无关,心理疾病的组成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家庭环境等。“基因只能说是一个影响因子。”


很多人在面临生活中重大变动时,会有一些“emo”的状态,甚至觉得浑身不舒服,也会怀疑自己是否患病,但Angelina说:



一般人在面对突发应激事件时,有特别大的情绪波动也是正常的。至于这是否有必要就医,则要看情绪反应是否会影响到正常生活,以及是否持续过久。”



她自己在读大学时,虽然没有明显的情绪异常,但也有经常去做心理咨询的习惯,进行个人成长。其实很多时候,心理咨询不是只有有明显的情绪问题了,才可以去;而是可以像我们去健身房、保持身体健康一样,保持心理健康。


所以她觉得,如果觉得情绪问题影响生活,可以先去找心理咨询师,尝试能否缓解;如果还是无法缓解,就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配合药物治疗。


但她也说,心理咨询并不能帮人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工作、生活和情感的压力依然会存在。咨询师如同拐杖,帮人给情绪找一个出口,来访者的自我觉察也很重要。心理咨询的进展,是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共同努力的,双方一起探索,达到咨询目标。


 有人把抑郁患者的自我了断简单归为“想不开”,她说:



有可能不是他们想不开,而是因为没有足够能量去面对那种痛苦的感受,所以对生再也没有留恋。”



“可能大家想要离开的并不是这个世界,也并不是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去躲开那种痛苦的感受。”一些药物和心理辅导,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症状;但更多治愈的可能,依然要靠患者自己的新想法和新认知。


我们让她给深陷情绪问题的朋友一些建议,她说“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请相信明天会更好,或者说就算明天没有变得更好也可以,我们要一起等到明天才能知道。所以请再坚持一下,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看未知的未来”。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情绪疾病能治愈吗?


现在看来,不管是心理治疗师还是患病者,都难以给出确定的答案。而且我们只能承认,没有人能阻止这类疾病的发生,这一点或许很让人悲观。


但就算你患病了,依然可以找到方法,让自己与病痛和平共存,甚至在某一天发现,你身边已经看不到它的存在。


受访者供图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里,心理治疗师洛莉·戈特利布这样写:


当我面对那些正在经历严重(影响社会功能的)抑郁症的患者,我就会跟他们这样说:“想象浴室就在前面。离你只有五步之遥。你看得到,却过不去。”这时就要先迈出第一步,再走下一步。不要一次去想五步,一次只迈好一步。迈好了这一步,再去走下一步,你终究会到达浴室的。同理,你也能成功地迈向明天、迈向明年。一步一个脚印。他们或许无法想象抑郁症状能在短期内缓解,但其实他们根本不需要去想。去做一件事,再让这件事驱使你去做另一件事,用一个良性循环来替代一个恶性循环。




以上内容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










大多数巨大的转变都是靠我们用数百个微不足道、甚至难以察觉的一小步累积而来的。


患病并非一日造成,治愈的过程,也肯定要慢慢来。







编辑 Sissi Hua

撰文 离心力

排版 KK








先生推荐


付航

从垃圾桶旁到舞台上


胖女孩之罪

穿不进衣服不是我的错



时尚先生
时尚造就先生,先生定义时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