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画廊全新空间外观,2024,北京
维京画廊,作为国内众多画廊中的独特存在,无论在哪个层面,都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一提起维京,相信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立刻联想到海盗、铠甲、北欧神话等元素。2023年成立于北京的维京画廊,无论是在合作艺术家选择还是策展理念上,都展现出了同样的神秘、独特、无畏等品质。也如画廊的名字所展示的,维京画廊签约和合作的艺术家大多来自冰岛、挪威等北欧国家,以及奥地利、德国等东欧国家。
正在举办的奥地利艺术家群展“空间的褶皱”,是维京画廊入驻至全新空间的开幕首展,隆重展出五位奥地利艺术家:安德烈亚斯·沃纳、多米尼克·劳达、凯瑟琳·伊莎贝尔·隆伯格、汉斯·库佩尔维瑟、赛尔玛·赫茨尔的作品。展出作品涵盖了布面绘画、纸本作品、摄影、雕塑等不同媒介的精彩呈现。
“空间的褶皱”展览现场,2024,维京画廊,北京
维京画廊全新空间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化家胡同与朝外南交叉路口,紧邻北京新的策展型商业体THE BOX(有茑屋书店的B馆),和北京最具艺术气息的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在这里,人们可以尽享充满活力的朝阳区新生活氛围。同时,维京画廊期待着成为人们放松心灵的宁静港湾,让您能摆脱喧嚣沉浸在艺术的美妙世界。
关于褶皱化空间理论,上世纪80年代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在诠释和发展莱布尼茨哲学的基础上曾提出世界和物质由越来越小的褶皱所构成,作为差异的褶皱的概念只存在于变化、分叉、变形之中,褶皱流溢出其原本所固定的规范和界限,使其穿越其原本的极限而至无穷的表现形象和无限自由的生存状态。一切的生存变迁的艺术效果都存在于折叠的褶皱世界之中,并最终形成我们的混沌世界。
奥地利艺术家群展——“空间的褶皱”
“空间的褶皱”展览现场,2024,维京画廊,北京
本次展览由奥地利驻华文化处/奥地利大使馆联合主办,画廊创始人胡乐筠担任策展人,共展出多元绘画题材的近29件精彩作品。纵观本次展览策展人特别邀请了五位奥地利代理艺术家,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材质和创作手法重塑这一理念,通过主观创作进而转化为不同的视觉效果。
图(从左至右):艺术家凯瑟琳·伊莎贝尔·隆伯格;艺术家汉斯·库佩尔维瑟,在展览开幕现场合影留念
参展艺术家介绍
ARTISTS
汉斯·库佩尔维瑟
Hans Kupelwieser
本次群展参展的5位艺术家,年龄与作品类型跨度极大,但都凭借其独特审美与作品风格,为中国的艺术爱好者带来全新视觉体验。其中最具盛名的艺术家汉斯·库佩尔维瑟1948年出生于奥地利州的伦茨,作为奥地利重要的雕塑艺术家和多媒体艺术家,在奥地利的众多重要坐标都可以看到他的巨型装置作品。
汉斯·库佩尔维瑟的作品非常独特且富有创新精神,他擅长利用不同的材料如铝、不锈钢、玻璃、混凝土等进行创作,他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材料,从而创造出跨媒体的照片、雕塑或空间填充装置。
为了本次展览,汉斯·库佩尔维瑟特别创作了五件包含他经典材质与风格的雕塑作品,他开发了一种几乎可以被称为“后雕塑”的艺术方法,他的目标不仅是创造抽象的形式,而是通过以褶皱的美学实践为手段。坚硬的金额经过无限延展、折叠、分裂、连接与化学浸染,通过对生命的体验创造出自然而然偶然性的流动美感,使雕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探讨新的更多可能。
汉斯·库佩尔维瑟,《无题》,2024,阳极氧化铝,100×130×11cm
此外,还展出一件有着独特灯箱效果的摄影作品,是艺术家从8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关注摄影技术。他没有使用相机,而是通过将物体放在相纸表面并将其曝光。“在展览中,雕塑和照片是相互独立的系列,但不同的系列却又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我证明了物体的外观或物理状态与二维照片中的物体不同,由此可以产生三维物体。”——汉斯·库佩尔维瑟
随机性、不可重复性是汉斯·库佩尔维瑟在创作时最关注的重点,他喜欢将不可预测性的时刻发挥出来,他称之为“引导的巧合”。“我突出的是材料的差异化——坚硬的材料看起来像柔软的天鹅绒。”——汉斯·库佩尔维瑟
现年76岁的库佩尔维瑟,依旧在关注科学与新技术,并希望将其融入自己未来的创作中,本次展览只展示了其作品的极小一部分,希望未来能在中国看到他的更多作品。
汉斯·库佩尔维瑟的其他作品欣赏
参展艺术家介绍
ARTISTS
赛尔玛·赫茨尔
Thelma Herzl
赛尔玛·赫茨尔是本次参展艺术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她曾是一位名誉全球的超模,今年已经80岁的她依旧气质极佳且活力无限。赫茨尔1944生于冰岛,并在雷克雅未克长大。她曾在哥本哈根、巴黎和伦敦生活过,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奥地利扎根。
赛尔玛·赫茨尔艺术发展的核心是她童年时对冰岛风景的体验。在1999年重返故乡冰岛,并且参观了德里特维克湾的绝美风景后,她从冰岛奇异自然的神奇之美,以及关于精灵、巨魔等的古老传说中,唤醒了童年的记忆和幻想,同时也赋予她精神能量与创作的灵感。
“当我第一次看到德里特维克湾的风景时,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情感上的转折点。几个小时之内,整个项目的想法就完全形成了。想象一下,在冰岛西海岸,这个乌黑的玄武岩卵石湾被海浪冲刷得非常圆。每次海浪破碎,海水再次退去后,你都能听到卵石的研磨声。这是一种独特的声音,冰岛人会把它描述为妖精的咯咯声。这里的地貌总是在变化,就像一场永久性的震动。元素力量、海洋和火山岛上的自然状态、水和海浪的整体氛围让我感到一种愉悦的状态,甚至是一种做梦也想不到的幸福感。我强烈希望能与尽可能多的人分享这段神奇的经历。”
——赛尔玛·赫茨尔
当塞尔玛从德里特维克湾回到她在奥地利的工作室后,她就无法停止思考她所经历的特殊经历。将创作和冰岛风景结合在一起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于是便诞生了这个跨越二十多年的将美学表达建立在冰岛风景上的长期创作项目。
赛尔玛·赫茨尔在这个项目中的意图不仅仅是叙述她对冰岛风景的记忆,而是将这片风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开始履行与她非常特殊的经历相关的义务:为她出生的岛屿的精神服务。与该岛的“表现形式”互动,并通过对话让这个存在的本身说话。
参展艺术家介绍
ARTISTS
安德烈亚斯·沃纳
Andreas Werner
安德烈亚斯·沃纳(1984年生于民主德国),他主要使用纸本石墨、铅笔和颜料作为创作材质。他的画作极具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奇特的图层构图法以及地震追踪元素来创建抽象的结构图像。他以机器般的方式绘制出均匀放置的线条,并赋予自然数字化的艺术呈现方式。
在这些抽象绘画作品中,几何、结构和构造互相交叉,被无拘无束的绘画痕迹所掩盖。这些由自然景观激发了艺术家生命态度的重新思考,突显了他对生命、生活细节以及线条的深刻理解。
安德烈亚斯·沃纳的作品曾在瑞士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等国际重要展会中展出,近几年更是参与了在欧洲多家美术馆举办的重要群展。具有独特美学理想和乌托邦思维的创作,使他在一众疲劳审美的作品中突出重围。他的巨型纸本作品表现为一种极为矛盾的图式,一方面是通过严谨的装饰性、图像化的几何图形和清晰的轮廓形式来呈现,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抽象的绘画语言引入想象。
安德烈亚斯·沃纳,《伟大而神秘的骄傲I》,2024,纸本石墨、铅笔和矿物质色粉,174×98cm
参展艺术家介绍
ARTISTS
多米尼克·劳达
Dominik Louda
相较于其他几位艺术家,多米尼克·劳达的作品则显得理性、认真、严谨、但仔细欣赏其作品,从迷惑的视角切割与好不修饰的瑕疵特写中,也能观察到混乱、矛盾与冲突。这些特质也使他成为奥地利十分活跃的新锐艺术家。
多米尼克·劳达1985年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先后就读于维也纳美术学院和丹麦哥本哈根皇家美术学院,现生活和工作于奥地利维也纳。他的作品被广泛展出和收藏于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包括奥地利维也纳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联邦艺术馆、奥地利萨尔茨堡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索菲亚·沃尼尔画廊、维也纳萨尔茨堡特拉克豪斯画廊等。
多米尼克擅长将日常生活中一个个看似隐藏的共同元素连接在一起。在他的画作中,房屋的墙壁、地板、屋顶、柱子和窗户等似乎互相倾斜,每一个交错的建筑元素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平面,通过观察并遵循中心透视的原理,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相互矛盾的画面呈现出来,在这个虚幻的多维房间中出现,避开了观众的清晰视角。他的作品看似静止,实则艺术家尝试着让观众在褶皱的矛盾边缘上体验世界尽头隐藏的的各种矛盾冲突及体验。
谈到风格的形成,艺术家在访谈中解释道:“在哥本哈根留学期间,我接触到了现代建筑,起初我创作了一些速写,后来又把它转移到了画布上。我对现代建筑的兴趣逐渐增长,于是开始大量阅读博客和杂志。当我发现了“野兽主义”,一种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建筑风格,我就开始寻找这些建筑。“野蛮主义”一词来自法语“beton brut”,意思是原始混凝土建筑。例如,维也纳的“Wotruba教堂”是展览中一幅画的灵感来源。教堂以奥地利雕塑家Fritz Wotruba的设计为基础,由各种大小和形状的混凝土块组成。在前南斯拉夫的各个国家,都有这些被称为“斯波梅尼克”的野兽派纪念碑,我进行了一次公路旅行,尽可能多地参观它们。”
参展艺术家介绍
ARTISTS
凯瑟琳·伊莎贝尔·隆伯格
Kathrin Isabell Rhomberg
凯瑟琳·伊莎贝尔·隆伯格(1990年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是参展艺术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的90后艺术家。她的作品同样充分契合本次展览的主题“空间的褶皱”,以一种奇特的材质与色彩的褶皱感,展现出一种新的视觉体验。
凯瑟琳·伊莎贝尔·隆伯格的作品主要通过褶皱的意象,探讨⼈类世时代中⼈造性和⾃然性之间的关系。不起眼的表⾯成为⼀种倾斜的影像,破坏了内部和外部、具象和抽象、⼈物和背景的分类,为观众打开了潜在的联想空间。
凯瑟琳·伊莎贝尔·隆伯格的作品看似将色彩绚丽的金属、铝箔纸、镀铝毯、木材等复杂材质进行折叠、拼贴、分层排列,得到神奇的视觉效果。远观其作品,有的人能从中看到的冰川、大海、云彩与大地在神奇光彩下熠熠生光。也有不少观众看到的则是显微镜下的独特景观,好似在极其平滑的金属表面,存在着一个色彩丰富的微缩世界。“我感兴趣的是人类世时代语境下的人造的和自然的之间的关系。我所使用的表面的矛盾性使我能够反思这两个球体的相互联系,因为倾斜的图像传达了这种二元性。”——凯瑟琳·伊莎贝尔·隆伯格
凯瑟琳·伊莎贝尔·隆伯格的作品重点一方面是她对绘画本身作为一种媒介的兴趣,绘画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欧洲艺术史的传统题材。另一方面,则是她个人对气候变化的经历以及围绕它的当代科学和文化理论的研究。除了对材质的研究,以及对17世纪荷兰风景绘画的构图研究,在近几年的创作中,隆伯格还开始接触了AI绘画技术。“在展览开幕前不久,我开始尝试一个新的系列画作。为此,我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材料图像,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和摄影。很长一段时间,我非常犹豫是否要这样做,但到目前为止,这种互动(或几乎是对抗)被证明是非常富有成效的。”——凯瑟琳·伊莎贝尔·隆伯格
凯瑟琳·伊莎贝尔·隆伯格的作品也仿佛在时刻提醒观众,不要被双眼看到的景象所迷惑,同一片风景在不同人的眼中可能截然不同,透过不同视角,同一片风景在一个人的眼中也可以呈现出千百种变化。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5日,北京的朋友们不要错过近距离欣赏五位风格各异的奥地利艺术家作品的机会。
关于维京画廊
创始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