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发生有些年头了。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世界钢铁大国。可中国铁矿少,而且贫矿多,所以,要炼钢炼铁,只能大量进口矿石。
在2000年代中期,中国钢铁行业快速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增长。由于中国国内的铁矿石资源有限,钢铁厂商依赖从国外进口大量铁矿石,尤其是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的三大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力拓(Rio Tinto)和淡水河谷(Vale)。
据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消费国,每年的进口量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约70%左右。按道理这么大的买家,应该有绝对的定价权。当时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多是通过年度谈判确定的,买卖双方会在每年年初进行价格磋商,以确定接下来一年的价格。
国内有大钢铁企业做起铁矿石倒卖的生意,还有很多国内中小钢铁企业去买铁矿石现货。最后,国内钢铁企业自己成了一盘散沙,各玩各个,价格谈不下来,坐收渔利的是那些外国矿场。
2004年,中国钢铁企业开始参加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可尴尬的是,越谈,价格越高。2009年,因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中国钢铁企业和矿业公司之间的价格谈判陷入僵局。
中国希望将铁矿石价格大幅降低,而矿业巨头们则倾向于维持或提高价格。中方主要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ISA),希望能在谈判中争取更低的价格,以减轻中国钢铁企业的成本压力。
由于谈判难以达成一致,中方未能如期在2009年7月之前与矿业公司达成年度协议,导致谈判延续了几个月并不断升级。期间,中国钢铁企业不得不接受比预期更高的铁矿石现货价格,其实就是打断门牙往肚子里咽。
在谈判的敏感时期,2009年7月,四名力拓公司驻上海办事处的员工突然被国安局抓获 ,调查发现这些人涉嫌收受贿赂并窃取国家商业机密,此案件震惊了国际社会,被称为“力拓间谍案”。
主角胡士泰,83年毕业于北大历史系,此后曾在中信集团工作。后到澳大利亚留学,毕业之后进入澳大利亚第二大铁矿生产公司哈默斯利铁矿(Hamersley Iron)工作。1997年成为澳大利亚公民。后成为力拓集团驻上海办事处的首席代表,主要负责力拓的铁矿石在中国的销售和营销。
作为力拓集团在中国铁矿石业务的负责人,又是华裔澳大利亚人,和国内钢企非常熟,与一些高管来往也很密切,他深谙与中国企业打交道的规则,不管是吃饭、喝茶还是其他。在负责与中国钢铁公司进行铁矿石采购谈判时更是如鱼得水。
在全球铁矿石市场高度依赖中国需求的背景下,铁矿石价格谈判变得十分敏感。然而胡士泰也非常清楚关键时刻出绝招,有内部人员被策反。内鬼把底牌泄露给了国外矿商,泄露信息包括原料库存的周转天数、进口矿的平均成本、吨钢单位毛利等等。力拓公司利用这些信息操控价格,使得中国在谈判中一直处于劣势。
2000年以来,澳大利亚铁矿砂从25美元/吨涨到了136美元/吨,共涨了5倍多。两拓等铁矿公司在中国赚取了近千亿美元。
2008年2月,宝钢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了涨幅为65%的年度价格,按照惯例,两拓应接受这一价格,但他们却破坏了规则,要求中国根据澳大利亚与巴西矿之间巨大的运费差价,按照到岸价的水平倒推,获得运费补偿,谈判由此陷入僵局。
在双方谈判几近破裂之时,宝钢最终作出巨大让步,与力拓达成了79.88%和96.5%的涨幅。我国2009年71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占全国总产量80%),钢产量增长10%左右,利润却同比下降31.43%,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2.46%。
国际铁矿石巨头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集团依赖原材料铁矿石涨价,仅2009年下半年就实现净利润61亿美元,同比增长134.4%。中国钢铁企业干最累最脏的活,却只拿到少到可怜的钱,国外矿商却腰缠万贯。
惨不惨?简直史上最惨谈判!其实都不能算谈判,算去照单全收。全球最大买家,价格却只能别人说得算。
铁矿石谈判案和“力拓间谍案”引发了中国对铁矿石供应链的反思。为了减少对国外铁矿石的依赖,钢铁企业开始加大对海外矿产资源的投资,并尝试在非洲和南美等地进行铁矿石开采。
这次事件让人认识到铁矿石以及掌握关键资源的重要性。开放全球市场引入更多的矿业公司,以增强中国在全球铁矿石市场上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