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医休神介说”→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每天第一时间看推送:
大家好,我是医休哥,本来想写个存粹的吃瓜贴,但又觉得营养不够;于是为了让大家周末有瓜吃,今天晚上决定放弃去KTV找小姐姐探讨人生,先给大家捋一捋近期对神经介入赛道的看法。
今天的故事要从集采开始:
“国内某公司因在京津冀集采中涉嫌贿赂医务人员进行违规报量,已被相关部门开展调查,望各公司引以为戒。”事情的起因是某企业老板(注意是微信实名:姓名+企业名)在自家的微信群中发了一大段关于集采报量的战术指导,之所以说是战术指导,因为每一条内容不但条理清晰,而且操作性很强。情况1:我们产品未入院,且还没有帮我预报量的,即空白医院。
a.年手术量大于300台,给予每报一根奖励1000元的现金支持。比方说,报30根,就是3万元现金支持;
b.年手术量100-299台,给予每报一根奖励800元的现金支持。比方说,报20根,就是1.6万元现金支持;
c.年手术量99台或以内,给予每报一根奖励500元的现金支持。比方说,报10根,就是5千元现金支持;
以上均要求至少报量10根·注意以上支持只适用于**产品。
我们先不讨论其他的,就这思路和表达能力,配得上做个企业老板!但,这位老板似乎忘记了聪明和愚蠢并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如果非要说一条界限,那只能是:“看情况”。上面的内容如果是销售负责人或者是销售口口相传,执行下去应该会拿下不错的结果(很多企业也确实是这么干的,而且不是第一次)。最终的市场反馈是,**企业销售执行力好,客户关系牛B等等赞美...
可是一个企业老板,把本应该在桌子底下谈论的事情,直接发到网上(发到微信群里等于发到网上),就是蠢!别感觉被冒犯了,我本可以把你的头像和聊天截图贴满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上。小编不去下定论,此事会如何,这家企业会如何,给个中庸的回复:可大可小吧。好了,回到事件本身,大家如何看待此事?先表达我个人的观点:不意外,早晚都会发生。
1-如果此事属实,该行为肯定是违规的,至于事情闹多大,就要看竞争对手们有多努力了。
2-花钱报量,大家基本都这么干,今天过后可定不会有企业承认了。
在小编看来这也是集采政策最大的漏洞:管挖不管埋,我曾听过一个故事:“如何让小朋友自己会穿鞋子?”,答:“不要给他买需要系鞋带的鞋子。”
带量采购的本意是拿着市场保有量,统一和供应方进行议价,你降价,我给你量。但现在的各地的集采基本沦为了二次议价,即只负责要求企业降价。
销量保证?你,爱来不来...
想挣钱(活着),就得跪着挣钱。
店大欺客,客大也欺店,现有的体系和集采制度下,绝对有利于先发企业,先上市的产品准入医院多,客户熟悉,经销商渠道好,报量自然容易的多。
后拿证的,尤其是小企业,报量也只能求爷爷告奶奶,因为,没钱。
3-为何说不意外?
因为这是行业内卷的必然结果。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说过:神经介入领域这两年会发生产品降价、医疗反腐、资本并购以及内部举报(爆料)等标志性事件。
为何说这些是内卷的必然结果,因为这些都是市场增长放缓的带量的副作用:增长治百病,不增长,就内斗。
增量市场,大家都往外看,你侬我侬,其乐融融;存量市场,大家见面分外眼红,龇牙咧嘴,偷偷绊你腿。
·看完上面觉得不过瘾还想去扒拉细节的,可能真的就是吃瓜群众了;·看完上面决定把医休哥和我们公众号拉黑的,可能只是掩耳盗铃,强装镇定;
·看完上面大骂没底线、忘恩负义的,可能是正义感爆棚的傻白甜,本来就没有什么好人和坏人;·看完上面去核查内部管控的,可能才是真正的企业老板,在暗自庆幸的人,亡羊补牢不算晚;·看完上面去预测接下来行业可能发生什么并做出应对策略的,恭喜你,这个行业的未来有你一席之地。
这种类型瓜,肯定不是最后一个,为何小编并没有表现的很兴奋,因为小编这两天都沉浸在另外一个大瓜之中:某类产品审评,被团灭了,涉及五六家企业,原因是:相互举报!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集采报量涉嫌贿赂很严重啊,搞不好这个企业要废了,我的回复是:“你别高估了他的竞争对手,因为局中人每个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如果说上面的报量事件引发了大家对企业内部信息管控和信任危机,而产品审评团灭的事情如果是真的,将是整个医疗器械行业层面的信任危机:
1-这些产品的临床数据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假的,谁来负责?想想都后背发凉:我们不但要想办法养活自己,还得防着被各种产品毒害,在职场勾心斗角,好不容易创业了,还得防着被内部人被刺,所以今天我们想引发大家讨论的是:对于这种内部爆料,到底是行业善举,还是谋私利?是价值观不同带来的理念分歧?还是利益分配不均带来的腹黑报复?都说君子论迹不论心,但如果对方压根不是君子呢?不管任何人/企业举报或攻击我们,如果只是网络骂架,就一直骂到对方不吱声为止;如果是来起诉,一概应诉,都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如果对方来恶意搞事情的,那就掀桌子,你有你的冲城锤,我有我的钻山锥。经过几年的迅猛(畸形)发展,神经介入领域的产品早已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高端医疗器械了,基本上是个企业都能做;门槛已经降至100万左右,除了很难卖,你想要做什么产品,都有10几家CDMO/OEM供应商等着给你报方案和报价,负责销售的小姐姐能歌善舞,为的是博君回首,再回首。在生产端,进入门槛除了资金(有的产品要花钱做临床),基本没有了,但在销售端,门槛却越来越高,尤其是医院准入门槛,最早的一批还可以通过创新技术引进等等噱头快速入院,当医院里面有五六个完全相同的产品的时候,你再想入院就非常困难。
另一方面就是价格下行压力巨大,不断地逼迫企业压缩成本(注意优选策略不是搞创新),神经介入赛道似乎正在迅速从神坛上“坠落”,整体市场体量远没有冠脉大,产品类型也没有外周介入多,技术壁垒越发的鸡肋,当年介入手术皇冠上的“明珠”,如今却逼得众多企业卖身求存。留下的还有什么?一堆打算继续啃食企业的油条和混子?对于此时此刻的神经介入企业,唯有脚踏实地,心中有“月亮”弯腰捡起每一个“六便士”,或许才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吧...
本公众号注明原创的内容权利属于本服务或本服务权利人所有,未经本服务或本服务权利人授权,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或许可他人使用上述知识产权的。已经本服务或本服务权利人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本公众号标注为转载的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 、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
加医休哥微信交流探讨,不备注“单位+姓名”无法通过(冒充临床医生死全家!)
加入“医休器械研究院”知识星球,超3000份医疗研发、注册、市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