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社会问题的社会意义

文摘   2024-10-26 06:22   美国  

昨天写了一个关于沙白白做法的小文,大致意思是,她有权决定安乐死,但我不赞成她的做法,比如如何对待疾病。

我的理解,她20岁时患病,又一再不遵医嘱,让她今天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局面。

以下观点我更赞成

(其他文章中的网友留言)

(其他文章中的网友留言)

我身边也有长期患者,他坚强生活,并尽一切所能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都更平安。

我认为这样可能更勇敢。

写完了我的小文后,朋友圈里读者留言:我只想说,这样轻飘漂的信口开河地点评生死,真的令人相当反感,且不说判断是对对错。

读者看法我也不赞成。


各种社会问题,经常会有几种论调,限制讨论,比如:

1,死者为大,讨论是对死者不敬
2,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3,你不是他,无法理解他
4,放下助人情结

5,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我不赞成沙白白的作法,并非指责她。实际上,我也无权指责,也没有兴趣指责。

我在文章中已说明,她对生命有决定权。

这位读者以死者为大为由,禁止他人评论,这种做法看上去善良,实则逻辑不通。

因为赞美她的做法也是一种评论。
为什么赞美可以,商榷不行?
正常讨论更有利于人们理解生死。
沙白白的做法得到极大赞扬,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生活绝望、想死的,又没有勇气死的人多。
这种意义上,更需没有顾虑地讨论如何对待死亡。

讨论问题,是让社会公众提前思考如果面对这类问题,可能的选项是什么?

如果已为人父母,看到她的故事,如果不幸降临到你孩子身上,如果你的孩子也十分自我,也许你可以用这个故事对他说:

生命面前,是否苗条是否美,并不重要。勇敢面对,积极治疗也是一种美。不要担心失去男男女女的爱,你这么有才华,通这么多种语言,无论你怎么样,都会有人爱你。就算真的没人爱你,你也可以爱自己。

至于第2,3,当别人讨论问题时,被讨论者,本不应要求对方从自己角度讨论问题。
如从你的角度讨论问题,只会得出和你一样的结论,这种讨论就是浪费时间。

第4种,讨论问题不是为了帮助特定个人,只是提供更多信息与思路给社会公众。你完全可以不听,没人强迫你。
第5种,是懒人思维,这种思维会导致任何事情都无需探讨因果。




只此一生必须折腾
行走110国的陈律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