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为老公孩子,放弃晋升,做一辈子大龄一线?一位 38 岁儿科医生的不甘

健康   2024-12-05 20:01   浙江  

你好,我是一名 38 岁的三甲医院新生儿科医生,特别特别忙。


夜班频繁,经常有疲于奔命的感觉,因为过度疲劳,心脏也有点小问题,时不时会不舒服。


家里有两个孩子,只有我妈拖着病体帮忙做饭打扫卫生。


我老公在高校,大部分时间他接送两娃,但是其实他科研、职称任务也很重。


我俩因为孩子都牺牲比较多,再加上上班忙,我几乎没有时间写文章去晋职称。


我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了一个二级医院,可以去干内科。


但是这也意味着这么多年我的工作经验、成果都化为零,要在内科里从头开始攒工作量写文章,二级医院病人量不多,晋职称有可能 5~10 年。


这样的话,我这辈子应该都不会有高级职称了,一直当个大龄一线。


但是孩子也是很重要的事,我也深切感受到在我特别忙的日子里,孩子的很多习惯就不好,很懒散。


我们科也有好几个同事的孩子都出了心理问题,我总觉得是和父母太忙有关。


我不敢拿孩子的未来去赌,所以也许我应该牺牲一下自己,把孩子照顾好。


我老公也能专心工作,至少我俩有一个人不被耽误。


而且我妈身体不好,总有一天她可能也需要人照顾。按照现在的节奏,我可能连在床头尽孝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我挺想换工作的,也有信心胜任新的科室,可能最大的障碍还是自己心里不甘吧。


想听听您的建议。

你说心有不甘,感觉很多东西捆着你。


没有人会妨碍你的自由,是你的生活汲干了你的自由,你其实知道问题是什么。


你的家庭是一群家庭的典型画像:临床科研双职工,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忙,晋升压力大,钱嘛就是刚好过普通意义中产生活的水平……


中产听起来是个好词,是一种平均线之上的体面生活。但中产是最纠结的一群人。


向上看是玻璃天花板,看身边都是你追我赶的同路人,生场大病或没事炒个股,一不小心就是最害怕的「中产的跌落」……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跌落的男主,因为支付不起房租,带着孩子睡在车站洗手间里,半夜有人撞门,为了不吵醒孩子,男主捂孩子的耳朵,同时自己也留下了屈辱的泪水。


几乎所有的中产看到这里都会代入自己,陪着流泪。


100 年前,上个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预测,到  21 世纪,大家都极大富裕,以至于我们每周只需要工作 15 个小时。


关于富有,凯恩斯说对了,但现在大部分领域人们工作每周超过了 50 小时,医生更是超过 70 小时。


资本主义通过竞争这套机制带来了全球经济大繁荣,代价就是生在其中的人互相卷。


尤其是从小镇小乡村出来在大城市混到中产的这批人,是卷和被卷之王。


大家都不写作业,老师能奈我何?问题是总有一个人会通过写作业获利,来推动互卷的列车启动。


在没有摩擦力的地面上,又会有另外一个人推一下,然后更多的人推,列车不断加速……


有没有想过,成为那个不做作业的孩子?


不做作业的孩子会失去什么?


失去老师的表扬,被批评被叫家长,甚至被要求不准来上课,仅此而已。


那他会得到什么?


在我中学那个年代,他可以得到把小镇所有的游戏机打通关,看 80 年代几乎所有当红的中国作家的小说,同学在晚自习,他打电话去电台玩「猜歌名」游戏,每一天都很开心,每一天。


在我们不会面临短期和长期温饱问题,不被病痛折磨的日子,我们的体验是最重要的。


有一个著名的疯子不是曾经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除了卷和躺平,还有浪漫这第三条道路。


职称、晋升、论文留给那些愿意做的人去做,你做好你的大龄一线工作,认认真真给别人看病,踏踏实实拿到工资,开开心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人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用自己的内心创造属于自己的体验,而不要被他人的成就或评价干扰。他人即地狱,忘掉这些。


最近几年很流行苏东坡的心灵鸡汤,我觉得不妨喝一喝: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先过好你自己,再去考虑孩子。如果我们自己都过的捉襟见肘的,凭什么能教孩子如何更好呢?


不要夸大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中国父母如果对孩子好,最好的方式是陪他们玩,而不是教他们做人,我们并没有学过如何教孩子,社会会教他们的。


我们的生活不是由过去现在未来这样组成的,而是由每一个 24 小时连续组成的。


此时此刻,可口可乐,非常重要。


如果每一个日子都是好的体验,随着时间的过去,我们会发现还有一个很大的复利:回忆。


回忆产生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多次消费,所谓向死而生,我们每个人终极的目标肯定不是高级职称,而是最后可以说:我过了极好的一生。


这几天比较忙,回复得比较晚,祝好。



上次我们发出一位 30 岁的医生朋友给丁丁的来信后(点这里回顾:除了赚钱,每天找不到意义:一位 30 岁三甲女医生的绝望,有许多同行加了丁丁的微信,向他发来自己的感悟、困惑与疑问。

这位儿科医生也是其中一位,我们把丁丁给她的回复发布出来,希望能给有类似感受的同行们带来一些慰藉。

如果你也想和丁丁交流,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他好友,向他提问。

丁香园
千万医务工作者的网上家园。我们深知医疗的痛苦与快乐,在丁香园里,您可以了解最新资讯、阅读深度报道,并与同行进行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