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筋变两头堵-后流闲聊64

文摘   健康   2024-12-29 07:07   北京  
随着近期国内甲型流感开始进入流行高峰,我又收到了一些和去年同一时期相似的私信,大意还是认为现在流行的并不是甲型流感而是新冠,只不过是又换了一波读者。

为了之后省事一些,所以先整理一下相关内容统一做一期分享(蛐蛐)。

一、稳定“追毒人
部分读者去年年底的时候判断依据主要是香港特区的流感及新冠周报,年底的时候当地正好处于上升期,所以就认为大陆地区也应该处于上升期。然后到今年下半年的时候,已经好几个月没有什么人和我提香港地区的新冠周报了,主要原因大概是因为当地近期都是低水平流行的状况。类似的还有今年4、5月份的时候,国内刚刚经历了JN.1作为主要驱动的一轮新冠疫高峰期,数据开始回落,而新加坡则正好处于新一轮的新冠疫情上升期,然后就出现了很多以新加坡疫情作为依据认为国内马上/已经开始新一轮疫情的私信。等到6月新加坡进入回落期的时候,我国台湾省正处于新一轮的上升期,这时部分读者又开始以台湾省的数据作为依据认为大陆地区已经开始新一轮疫情,然后夏天就几乎没人再和我提新加坡了。鉴于部分读者这种始乱终弃、朝三暮四、心猿意马、三心二意、大猪蹄子行为,我才在6月中旬的时候单开的《牛夫人》系列。
总是以处于流行高峰期地区的流行情况作为自己所在地流行情况的判断标准,那应该一年365天都是高峰期,这种敏锐的嗅觉应该可以被称为“赶毒人”或者“追毒人”?有的道理连时年82岁疑似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第46任美国总统乔治·拜登都明白。

二、滥用“金丝雀
这部分其实也算接种上面一块的。2023年元旦的时候我介绍了一些当时选定的一些用于观测新冠病毒流行的“金丝雀”,一直以来也有部分读者会根据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疫情形势来判断我国大陆地区可能的疫情走向。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其实也不可能有两个地区的传染病走势完全相同,顶多也只是有些相似。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23年10、11月的时候,我预计到年底我国大陆地区的新冠都将处于相对低水平流行阶段。
由于流感病毒正处于快速爬坡阶段,预计在整个11月和12月都将处于较高的流行水平,所以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冠病毒的流行情况,预计到今年年底前新冠病毒整体上都将处于低位流行趋势。但考虑到部分人群免疫水平的降低以及BA.2.86及其子系毒株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波动,但在12月前应该不会出现较大规模的流行。
淡斋达原,公众号:淡斋达原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78——CCDC10月新冠月报分析
然后收到了很多读者私信,认为11月开始必然会出现一轮大流行,依据就是按照香港放开管控第一年(2022年)的流行曲线出现了一年三波的流行,所以大陆地区也必然会在年底出现一波流行。是之后看结果的话只能说既不香港(2022),也不香港(2023)。

当时还没有留言功能,很多私信说话都挺难听的。到后面我也没见人来排队和我道歉。

最近几天因为美国和日本新冠疫情的上升,我又收到了相似的私信,情况和春天关注新加坡疫情的时候类似。其实这个事情2023年年初的时候我也提过:
随着我国大陆地区主要人群免疫背景的逐步变化、以及主流毒株的更替,这些“金丝雀的适用性同样可能发生变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淡斋达原,公众号:淡斋达原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203——元旦快乐与新冠“金丝雀”
A地疫情的上升是否会引起B地疫情的上升是一个复杂问题,最好结合多方面信息审慎判断,不要过于武断(至少主要流行株得对上吧)。
三、“我”天生神力!
也有很多读者明确地表达过自己对CCDC数据的不信任。我总是说,信不信或者信什么是大家的自由。但如果回顾2020~2022年期间全球各国各地区在应对新冠疫情期间的各种“笑话”,那我觉得这部分读者应该更认可“世界草台班子”说才对论,没道理有选择性地分地区采信,都不信才是正确的。不用在你认为的几坨中选一坨好看的,明明可以不选的。不是说不能质疑官方数据的,但下手之前好歹先搞明白什么是“抽样”或者“哨点”吧,又不是真的没有角度说。

当然,也确实有任何官方数据都不相信的读者选择观察自己身边的流行情况。这种本身无可厚非,因为局部的流行情况往往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如果以这种以小范围流行的情况作为基准来讨论社会的整体的流行情况,真的合适吗?特别是在多呼吸道病原共流行且人群免疫水平普遍低下的大环境下,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相似的(这图我能P一整套)

我还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见过一些在不进行具体病原学检测的情况下,仅凭症状就判断具体病原体的人,甚至还可以确定具体毒株,比如KP.2、KP.3、H1N1、H3N2等等。这大概只能是“天生神力”了。还是很让人羡慕的,毕竟在夏天我遇到中暑的人都要犯嘀咕是不是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了。

既然说到社交平台了,那就再多“蛐蛐”两句。在不同的流行期我都收到过读者发来的某些社交平台上关于新冠或者流感的疫情讨论,并以此作为流行高峰期的依据,但我国百万人口规模以上的城市都快100个了,流行低谷期单个城市有几万人感染,然后通过大数据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上百人讨论好像也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情(当现在还是动态清零吗)。通过社交平台的信息来判断传染病疫情走向,本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这种信息通常要综合其他信息一起看,免得被算法影响了。我让你们看看盒饭博主年底的粗粮首页都是些什么。
把所有呼吸道感染都当成新冠病毒防和“所有呼吸道感染都是新冠病毒”这是两回事(快使用你的“天生神力”!)。一方面坚持新冠之后国外“百鬼叩门”,另一方面否认国内流“百鬼”流行?这好吗?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现在不是动态清零时期,相对低谷期不代表没有感染者存在,也不代表完全没有感染风险。流行周期决定活动行为,具体场景决定防护措施,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出现感染并不少见。
国内读者若是现在就进入新冠病毒流行高峰期的精神状态的话,那可能得一直持续到2025年4月了,到时候肯定又是“这轮疫情好长”的叹息。不过,至于现在社会面上主要流行的呼吸道病原体是什么以及流行强度如何,大家依旧可以选择自己常用且信任信息渠道。
退一步讲,为什么要小看甲型流感呢?很多读者非常担心的H5N1禽流感也是甲型流感的一个亚型。现阶段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当中,考虑到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如果非要论一下的话,能排前两位的大概也就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了。大家变强了(装备/意识/知识/措施),不代表流感本身变弱了。

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私信,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

本期封面:Saint Joan of Arc by Paul Antoine de la Boulaye (1849-1926)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淡斋达原
好心情也是免疫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