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
你的寒假“余额”已不足,
快来“充个值”吧!
未出正月十五,仍在年里。
当你沉浸在乙巳蛇年的喜庆氛围之中,有没有惊觉——你的寒假“余额”已然不足?
若觉光阴匆匆,不妨来“充个值”,听一听千年钟声,在悠悠禅意间,为新一年的成长蓄力。
〔一〕
钟声里的物理试题
千年之外的回响
世间万物,皆有其理,
寒山寺的钟声,亦是如此。
「寒山寺」
多年前,中学物理试卷曾有一道颇具诗意的考题: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枫桥边的客船中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寺内大钟受到僧人的敲击,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者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什么来判别的呢?
更有物理试题直接问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包含了哪些物理原理?为何钟声可以传到客船?为何夜半钟声仍清晰可闻?
看到这里,你的中学记忆是否瞬间苏醒?或许,当年你曾在教室里认真思考声波的传播,当时未曾想过,这一首古诗,竟也暗藏着声学原理。
〔二〕
一首诗
让寒山寺千古流芳
说到寒山寺,自然不能不提《枫桥夜泊》——唐代诗人张继的千古名篇。
据史料记载,张继,字懿孙,湖北襄阳人,与刘长卿、皇甫冉为同时代人。天宝十二年(753年),张继登进士第。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等待铨选的张继,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出走长安,如同一叶浮萍,流落于吴越山水之间。此后,张继到过会稽(今浙江绍兴),也曾到过吴中一带,寓居苏州。《枫桥夜泊》一诗,即是写于此时,时间或在唐肃宗至德初年(756-758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自此,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的寒山寺与《枫桥夜泊》诗,寺因诗显,诗因寺传。明清以来,寒山寺更成为文人墨客必访之地,吟咏题诗、寄托情怀,络绎不绝。
甚至在晚清,日本文墨之士来苏州拜访经学大师俞樾,还曾感叹:“其囯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由此可见,张继这首诗在东亚文化圈的影响力了。
〔三〕
“夜半钟声”究竟是否真实?
千年争议未休
然而,围绕着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世最大的争议莫过于这“钟声”了,也即苏州的寺院是否有半夜打钟的习俗。
反对的声音,当以欧阳修为最。欧阳修认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佳,但是三更不是撞钟时。北宋江西诗派诗人王直方在《诗话》中反驳欧阳修的观点,“余观于鹄《送宫人入道》诗云:‘定知别往宫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而白乐天亦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岂唐人多用此语也?傥非递相沿袭,恐必有说耳。”就连我们大家的老熟人南宋诗人陆游也在其《老学庵笔记》卷十中写道,“按于邺《褒中即事》诗云:‘远钟来半夜,明月入千家。’皇甫冉《秋夜宿会稽严维宅》诗云:‘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此岂亦苏州诗耶?恐唐时僧寺自有夜半钟也。”基于此,我们判断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的“夜半钟声”应为真实记录,而非作伪或想象。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正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给了中宵难眠、旅居他乡的诗人张继以体悟。家国深陷兵燹,个人前途未明,且又远离家乡、羁旅惆怅,正不知如何是好,恰于此刻的寒夜之中,诗人忽闻得寒山寺的悠悠钟声,心中的无名烦恼顿时得以化去,这才写出了《枫桥夜泊》这等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
〔四〕
寒山钟声
几度更迭,几经重铸
只是很遗憾,历经王朝更迭、战乱烽火,苏州寒山寺也是几经摧毁几经重建,昔日的唐钟早已不存。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寒山寺住持本寂禅师发愿重铸寺钟、建造钟楼。为铸钟募化之故,本寂禅师请江南才子唐伯虎撰写《姑苏寒山寺化钟疏》一文,唐寅所书残碑现立于寒山寺大悲殿旁的碑廊之中。另据清代徐崧、张大纯编纂的《百城烟水》记载,“明嘉靖间,僧本寂铸钟建楼。钟遇倭变,销为炮”。书中所述“倭变”,即是明代万历卅三至卅四年,倭寇三次侵犯苏州之事。至此,明代本寂禅师所铸寺钟,也未能流传下来。今天寒山寺钟楼上悬挂的那口铜钟,乃是清代所铸。
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军攻克苏州。在此此前,清军为了守城,坚壁清野,纵火焚烧民房,加之战后太平军的破坏,寒山寺再次成为废墟。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陈夔龙出任江苏巡抚,来到苏州,参访寒山寺。面对着眼前的寒山寺之破败,陈夔龙感叹道,“名胜之地,荒芜致此,官斯土者,与有责焉!”于是,陈夔龙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带动江苏尤其是苏州的官员们一同捐款,决定重修寒山寺,重建钟楼。今日寒山寺钟楼所悬之钟,即为陈夔龙所铸之钟。此钟仿唐钟样式而铸造,上书“古寒山寺”四个大字,钟声洪亮,余音袅袅。
晚清之时,在寒山寺以及苏州当地都流传着一个说法,唐钟在明朝时被倭寇盗走,运往日本。1920年,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与弟子韩文举同游寒山寺,在与寺僧交谈中得知寒山寺唐钟遗失一事,外加当时日人咄咄逼人之态势愈发明显,对此忧愤不已,慨然赋诗一首,“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又附跋云:“庚申二月二十五日,偕韩树园征君文举同游吴下枫桥寒山寺,则唐人钟已为日人取去,故吾于龙寿山房善继血书《华严经》亟保存之。临风感慨题诗,康有为。”康有为诗碑至今矗立在寒山寺的碑廊之中。康有为相信了当时有关唐钟被日人盗走的传说,才有“唐人钟已为日人取去”一句。只是时间相隔久远,又无确凿证据,真相如何,早已无法考证了。
当你发现寒假“余额”不足,不如来寒山寺听一听钟声,给自己“充个值”。
让钟声洗去浮躁,增添智慧,积蓄一份力量,带走一份幸运,为新的一年奠定美好开端。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钟声,千年不息,今夜仍在回响……
文稿 | 孙弘延
图片 | 寒山寺
设计 | 李明珠
编辑 | 隆 盛
审核 | 心 良、可 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苏(2022)0500005
苏州寒山寺欢迎您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版权声明:
○ 本文中图片及文字内容为原创作品,版权归寒山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引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 部分图片及文字内容如有来源于网络,仅作非商业用途的分享与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著作权人提供相关权利证明联系我方,我方将及时核实并删除。
○ 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