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坐过山车!百亿私募“生撬”银行理财客户

文摘   金融财经   2024-11-19 22:35   上海  

作者 | 孙建楠

编辑 | 袁畅


百亿私募“吸金”,出现了新风向!


它直接盯上了银行机构的客户!


而且产品更设计成了可以“提前清盘”的形式,方便投资者“落袋为安”······


这怎么看,都神似当年火热的银行理财产品的一种。


而私募机构“出手”,显然是还要有一点新玩法。



01

百亿私募“创新”


资事堂从市场渠道发现:一家位于上海的百亿私募机构正绸缪推出一个新产品系列。


这个新产品的类型颇为“新颖”,并且可能满足部分投资者“降低回撤”的需求。


当然这个产品的投资门槛不低:100万元。


据悉,这家百亿私募机构目前是沪上最知名的私募之一,主攻策略为股票多头和可转债策略,再过去两年里表现不俗。


它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产品?



02

可转债“打底”


据悉,这个产品预计不会特别专注股票市场,而是考虑更多聚焦可转债。


利用可转债的“债底”来保护熊市净值的回撤,同时利用可转债的“股性”来发挥牛市里的进攻性。


产品说明里透露了基金经理的想法:


当下,股市在经历近期快速上涨后,进入相对难测的震荡市道。对于中低风险偏好的资金而言,适合通过转债去配置类权益资产。



03

成立后不开放申购


这创新的私募产品,有一个很精心设计的“巧思”


此产品包含以下条款:


1、 产品有12个月的封闭期;


2、 正式成立后不开放申购。


成立12个月的封闭期,可以理解为,投资经理不希望其组合过多被客户申赎影响。


但成立不开放申购就很耐人寻味了。


此类条款通常发生在,投资经理对一些投资机会特别有信心的时候。


不过,关于未来资产投向,说明书没有讲述更多。



04

允许基金经理“主动清盘”


另外,这家私募的产品还设置了止盈清盘条件,具体包括:


情景一:当产品运作满6个月后,基金年化收益大于等于12.8%,这家私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提前终止这个基金。


具体来说:投资者持有这个产品6个月后,持有收益达到6.4%以上时,或持有七个月,产品收益率大道7.47%时(按上述年化收益12.8%进行粗略估算)......,基金经理可以选择清盘或继续运作。


某种程度上,这给了基金经理一次性为投资者“选时”(逢高兑现盈利)的操作空间。



05

设置受益兑现“天花板”


此外,该产品说明还涉及另一个“见好就收”的强制性条款:


产品运作满一个自然年后,基金累计净值一旦高于1.1680(相当于收益高于16.80%),基金则在下一个交易日终止。


通俗的说,只要这个产品运作满12个月,未来任何一天基金净值高于1.168元,即强制清盘。


也就是说,这个私募产品未来不太可能收益率超过16.8%


之所以甚至16.8%的收益率天花板,背后又是什么情况,外界不得而知。


反正,从字里行间看:


这家百亿私募认为这类策略收益率大概率不会超过17%太多。



06

“PK”银行系理财产品?


资事堂观察到,设定止盈目标的产品通常出现于银行理财产品线中。


以一家知名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理财计划为例,其主打固定收益增强策略,将止盈目标收益率设定为年化4.20%。


产品说明书记载着如下关键条款:


其一,如本理财计划在最近一个估值日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不低于止盈目标收益率,则本理财计划在该估值日后的第3个交易日提前终止。


其二,不保证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达到或超过止盈目标收益率。


其三,理财计划采取封闭运作,且运作期间不得申购和赎回。


其四,业绩比较基准为2.6%-5.0%(年化)。


和私募的创新产品是不是很像?



07

盯上银行理财客户


看到这里,这家上海百亿私募的募资意图十分明显——盯上了购买银行理财的客户群体。


银行理财客户群体,相对低风险偏好,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中低风险的产品类型中,借此去获得“旱涝保收”的收益水平。


而上述私募机构创设的产品,其预期收益率(以清盘条款计算)比银行理财的回报率高的不是“一点半点”。


这如果每次都能做到的话,其对客户的吸引力会非常可观。


本期责任编辑 倪静


***


资事堂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请在后台回复关键字「转载」获取转载格式要求。



资事堂
华尔街见闻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