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平:师者应怀揣“开卷考试”的雅量与胸襟

文化   2024-11-15 15:19   湖北  


师者应怀揣“开卷考试”的雅量与胸襟

■施 平


国庆前夕,年逾99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细悟王振义院士一生不平常的经历、风范与境界,深感敬佩。尤其是,他谦虚地认为自己“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开卷考试”是王振义院士自创而又极其特殊的教学方法之一。每周初,他总会让学生提交临床上遇到的各种疑难病症,形成“考卷”传递给他。几天之后,王振义院士会在搜索全球最新文献资料基础上,加以精细学习思考与分析研判,随即做出“答卷”,与学生一起交流,包括疑难病症的合适解决方案等在内,将自己独立分析的成果分享给大家。

对“开卷考试”的常规理解,往往是师者对学生课业进行的一种测试与检验。而王振义院士独家发明的“开卷考试”模式,不仅颠覆了人们的常识,更重要的是有近似“将师者一军”的独特意义。其重要的背景是,需要作为师者的前辈常备极为丰硕而又极具睿智的“一桶水”之知,去满足学生们需求的“一杯水”之嗷嗷待哺。试想一下,师者勇于在学生辈面前,对自己实施公开的“开卷考试”,离不开强大而厚实的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更离不开怀揣为善高雅的情志与博大宽广的胸襟。再往深细想,如果全天下的师者,都有敢于实施王振义院士独创的“开卷考试”的雄心与壮志,那全天下的学子岂不又多了一份真正实在的福音?那种快捷式的知识传播,那些表里如一、诲人不倦,又蕴藉为善最乐、功德无量的金玉之言,不就是学生最渴望的甘泉吗?所谓嘉言懿行、薪尽火传,石韫玉而山辉。正是也!

联想到书法艺术界。王振义院士的“开卷考试”模式可否予以借鉴并推广实施?笔者陋见,完全有理由,也很有必要,在取其核心意义的基础上,精准实施与推广应用。比如,每逢各类书法大赛(展)前夕,社会各层次针对性举办的“强化班”“精英班”“冲刺班”等,其间作为报酬不菲的导师者,有否敢于实施“开卷考试”模式,让学生在公开的场合“考考自己”?以当场创作的方式,扪心无愧地高质量完成学生要求的指定内容与不同书体的作品?实地挥写而就的书法作品,有否确实比受教学生“高出一筹”的笔墨技法与深厚内蕴?再比如,每见高举“国家级书赛评委”头衔的多名书家,应邀当众“表演”时,总是挥写几幅经年不变的内容陈旧、技法老套的书作,给人多有“似曾相识”之感,而“当年之勇”早也荡然无存。事实上,只有真实具备王振义院士那样“真金不怕火炼”的真本事,敢于公开“考自己”,才能突显为师者货真价实的真意义,彰显为人师表、良师益友的真价值。

有事实显现,受教于那些缺乏或甚本身没有底气实施自我“开卷考试”的师者,学生想要在艺术道路上长驱直入、勇猛精进,大多数的期望可能成为奢望。这种认知,只要宽泛浏览包括国展在内的众多获奖作品集,就足以得到印证。悉心细究获奖作品集内部分评委提交的书法大作,便也不难掂出其蕴藉的艺术品位之真实高低,以及纸面所现技法与笔墨的背后,书写者胸间含有综合文学艺术的含金成色了。

之所以建议在书法界推广实施王振义院士独创的“开卷考试”模式,旨在让更多为师者,自我专业本领更趋强大,有更加丰硕厚实并经得起多方考验的“一桶水”真经,去真心指导学生,创建“高师手下无弱者”跑道。另一则,学生也因为有了高师指点而得以探骊得珠,艺术水准由此逐级而上。

笔者以为,提升为师者“一桶水”的真本领,应以葆有为师者的“至诚”之心为核心前提。从业为师不仅是谋生的职业,而是一项承担为国家培养人才重任的崇高事业,如果心中没有大我,缺失报国情怀,就难言敬业奉献、恪尽职守。创新的教育智慧、丰硕的教育经验,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一个长期积累、逐渐提升的过程,只有始终怀揣一颗至诚之心,才能真正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正直坦荡且受人尊敬的为师者,当怀为善雅量与宽阔胸襟,常给需要感受的人以感受而产生共鸣,给需要弥补的人以弥补而传递温情,给需要尊重的人以尊重而体现平等,给需要示范的人以示范而振奋心灵。为师者具备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涵养终身学习的好习惯,那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为师者只有自己首先成为真善美的化身,善于把做“经师”与做“人师”完美结合起来,进而以自己的理想追求去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奉献精神去感动学生,用自己的教育艺术去提升学生,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去点亮学生,才能让学生增加人生出彩的机会。


供稿:2024年《书法报》第43期 6版
责编:韩秀芳







《诗词作法通论》
一本人人可以看懂的
诗词写作教材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






书法报
源于笔墨,归于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