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丨巴黎(浮英日记 27)

教育   旅游   2024-04-01 04:50   德国  

3月30日至31日,我在巴黎短暂地停留了两天。这两天活动内容之充实,让我很难相信昨天才降落在戴高乐机场。原本我的计划里没有法国,只有德国。当我和一位朋友无意谈起我的旅行计划后,他也想加入。由于他是从法国申请的申根签证,必须要从法国入境,因此添加了巴黎的行程。

听起来一切顺利,但朋友的签证出了差错,我不得不独自完成所有旅行。多少有些遗憾,但对我而言,未尝不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这是我第二次来法国了。第一次来是2015年的暑期,那一年正值姐姐即将完成英国硕士学业,于是全家来探望,顺便在欧洲旅游。那一次是跟团游,来到巴黎的那天恰好卢浮宫闭馆,其实我对当时的导游是很有怨言的:作为导游,怎么能没有安排好行程的日期?

这一次,我弥补了第一次的遗憾。

昨天早上九点在戴高乐机场降落。现在是复活节假期,机场人山人海,排了20分钟的队伍才买到地铁车票。难以置信,已经2024年了,地铁还需要排队买纸质车票。在酒店check in之后,我就开始了一天的行程。我先到附近一家评分很高的法国餐厅,尝试了油封鸭腿和蜗牛,很好吃。油封鸭腿已经有点接近咱们中餐的风格了,我很喜欢。

除了第一次没有参卢浮宫外,我更不知道凯旋门是可以登顶的!出发之前,我询问了此前刚去法国游玩的同学,他们告诉我一定要登上凯旋门的露台看一看。这次,我如实照做了——全巴黎的景色尽收眼底。门票价格为人民币124元,很值得。

离开凯旋门后,我步行至埃菲尔铁塔。第一次来时没有坐电梯登顶,这一次也没有。无他,电梯票要74欧,约人民币600元,囊中稍显羞涩。十年前,我记得铁塔正下方是可以穿过的,但这次四周都用铁栅栏围了起来,还设置了检票口,需要排队进入,但不清楚是否需要门票。

十年来,有一点没变,那就是兜售纪念品的黑哥。不仅兜售的内容一样(按比例缩小的铁塔模型,最小的1欧一个),甚至连兜售方式都一样。纪念品摆放在一张四角有绳子的白色方布上,有绳子是方便随时向上提、收紧跑路。当时我正有上去攀谈购买的意图,我以为我肯定能和他们砍价的,1欧一个,我应该可以4欧买五个。这个小模型做工粗糙,不是什么高档货,进价想来也应该很低;甚至可能是义乌产的。

正当我找零钱准备去bargain的时候,他们突然开始逃跑,而此时我还没有看见警察!当警察从我身边追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跑出去将近30米了。现在回想起来,他们应该有同伙在警察必经之路上通风报信,应该也会有固定的、巧妙的逃跑路线。在我目力所及的范围里,警察没有追上他们。

我只好作罢,转而步行至香榭丽舍大街给朋友们购买了几张明信片。香榭丽舍这个名字真好听,我一查才知道是徐志摩翻译的,难怪。徐志摩除了感情生活不太好评外,文学方面确实造诣很高。剑桥大学的康河边上,还有一块印着《再别康桥》中文的石头。

在香榭丽舍,受姐之托去了香奈儿和LV。他们的服务非常好,好到让我这个把价值上千欧的奢侈品拿来拿去、打着视频最后却又没买的背包客汗流浃背。

这第一天的行程,除了早晚往返酒店搭乘了地铁,其余景点之间我全部依靠步行,也就是现在网络流行的City Walk。春天的巴黎非常美丽,街边的柳树刚抽出绿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就是路边的homeless非常煞风景,跟英国不遑多让。据我观察,巴黎的流浪汉不如伯明翰的专业,巴黎流浪汉大多和衣而睡,而伯明翰的流浪汉已经把公交亭改造成自己家了。

说起巴黎的地铁,好坏要看和谁比。和伦敦比,两者大差不差;和我国比,那比我国差远了,没有可比性。巴黎地铁很生猛,速度很快(感觉比北京地铁快),上下车时间很短。列车到点就关门,不会理会那些正在上下车的乘客,所以要么在响铃前赶紧下车,要么就别下。

步行一天的结果就是,微信步数高达2.2万步,躺在床上已经不想再走去吃饭。晚上睡得深沉。

第二天,也就是今天,我去了卢浮宫、圣母院和蓬皮杜艺术中心。主要看的是卢浮宫,圣母院还在修葺不对外开放;至于蓬皮杜,我不懂艺术但听过大名,拍了张照就走了。

在卢浮宫,我参观了140分钟,收获颇丰,看到了许许多多绝世珍品。6欧租了一个讲解器,是任天堂的3DS掌机。朋友说已经老掉牙了,但我是第一次接触,感觉很新奇。讲解系统很完善,有现成的推荐路线,可以实现定位和自动讲解。就这样,我没有错过任何一件必看展品,收获了很多知识,甚至有自信下次朋友来时充当导游。然而,欧仁所作的著名的《自由引导人民》在维护当中,没有展出。其他家喻户晓的各类作品,如断臂维纳斯、梦娜丽莎、《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等等,全部从课本上的图片变成了我眼前的现实。

从卢浮宫出来后,照旧步行到了圣母院。我很庆幸在十年前,也就是大火之前,进去参观过了。现在圣母院已经被围了起来,游客只能在外面拍照,圣母院背后是成片的脚手架。

最后,照例还是要聊一些游记之外的事。来到巴黎之前,我从网上了解到巴黎人不喜欢只会说英语的人,因为什么英语脱胎于法语、法语是最优美的语言云云,法国人以法语为豪。话里话外有点自己被歧视的意味。我也有过这样的忧虑,因为我只会说英语,但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自己多虑了。我遇到的每个巴黎人都无比热情友好,我去了这么多国家也没有感到被歧视过。人类的情感都是相通的,你在语言上多点礼貌,别人也会对你礼貌。

我只学习了法语最简单的你好,bonjour;和谢谢,merci。bonjour很常见,也很好发音;但merci比之英语的mercy略有不同,多了一点“喝”的音。刚开始我不知道,网上的发音也听不太出来。昨晚吃饭的时候,我就去问服务员法语的谢谢怎么说,我才知道要有“喝”的音。

当你要和法国人说话时,开场先说bonjour,接下来就可以说英语了。巴黎有的人英语很好,像是母语者;有的英语一般。英语一般的会听不懂我说的一长串英语,角色突然反转。如果句末再加一句merci,对方就会特别高兴。就像老外突然用中文跟你说“谢谢”一样,会很惊讶也会觉得开心。

例如,在第一天中午的饭店,我是第一个客人。点好菜后,看起来像老板或者经理的大叔来和我攀谈,我说我刚到法国、这是我第二次来了、自己一个人,大叔给我竖大拇指,还对我说了很多遍“very welcome” ,very说得很重,我认为这句话既有这个餐馆欢迎我的意思,也有他代表巴黎欢迎我的意思。点完菜后,我说了一句“merci”,发音不标准但他听懂了,笑得真的很大声!当然不是嘲笑。

我们在国内点菜,习惯了使用“来一个…”“我要…”这样的句式,但其实这样的句子直接翻译成英语会不太礼貌。当你和服务员这样说话时,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很粗鲁、在直接命令他,自然也不会给你好脸色看。咱们经常说要“入乡随俗” ,在英语环境还是要尊重人家的语言习惯。

有时候,不是外国人轻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先把自己看轻了。自重者,人恒重之。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歧视、民族的高度上,人家可能根本没这意思。这其实就是民族不自信、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最深厚的历史,国力强盛,是一直维护正义从不侵犯他国的国家,我们是最应该自信的。角色互换一下,在国内我们会无缘无故给一个外国人翻白眼甚至恶语相向吗?大概率不会,也不会去主动攀谈。中国人在国外也是一样的。

当然了,如果确定对方就是在歧视,我们必须要有理有据地进行抗争。

冰释录
这里是自说自话王国欢迎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