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中国》
创作趣谈
接到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建国75周年"盛世中华 锦绣赣鄱"征稿通知,我尚在湖南平江老家。当即通知同为景德镇市民协会员的妹妹汝竹开始构思创作。差不多有一周的时间,我们撇开其它话题,对景德镇的地域和文化,进行了一次梳理,预测着言到何处,才至于词穷意尽。那个阶段,景德镇的一幕幕,便在我们的脑海里电影镜头般徐徐转换出来。
在景德镇从业十多年,我早有些入乡随俗的习惯:工作之余,总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踏青啦,看油菜花啦,采摘做苦竹豆腐的原材料啦,打酸枣啦,看逆溪而上的游鱼啦,其中好多次,就途经瑶里。在青砖黛瓦纵横交错的巷陌间猛一抬头,瞧见了一面醒目的浮雕,定神细看,那是瑶里改编纪念馆里陈毅元帅的铜像。心里一咯噔,暗赞展馆设计者的别出新裁,情不自禁地迈步进去,在这个古老的,与安徽搭界的,马头墙或隐或显在静谧山水间的展馆里,玩着乐着就受到了红色的洗礼。由于此,我着意地去探访过操家大屋,聆听过祖辈们对过往的叙说,在如我般的游子心底,这片以陶瓷闻名的土地上也填充进了许多的血雨腥风。让这个固执地以原始心态和情状创造陶瓷文明手工艺的城市,更显沧桑厚重。
一出尚未落幕,另一出映入眼帘:愈高愈细,倒插入蓝空里的是陶溪川的烟囱。这种火烧得很老的红砖砌就的烟囱,在景德镇到处都是。烟囱脚跟,是围裹着它的瓦屋顶,支楞起屋顶的,自然是墙。墙和墙之间,隔出数十间屋子。每间屋子都有它自己的内容和陈列。拉坯的,利坯的,晾坯的,高高的烟囱是冰山一角,"冰山"跟脚,便是烧瓷的窑炉,旁边和院子里码着成堆的木柴,或是几只壮硕的液化气罐子,这是烧窑的燃料。旁边的厢房里,陈列着出窑的瓷器。磨底的,打包的,给有着瑕疵的瓷器补釉准备着复烧的人们,都兀自忙碌。这一幕幕,展现着瓷都人群生活劳作的独特面貌。正是在这些简易的屋棚里,来自四面八方的匠人,创造着陶瓷文明,促成器成八方走的庞大阵容。让陶瓷承载着远古的呼唤和中华民族世代积聚的智慧,跨千山越万水,进入皇宫庭院官宦公堂,潜入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们的闺房,走入海内外寻常百姓家,给人们送去生活的便利,带来陶瓷工艺独有的赏玩意味。
我自然也在这些作坊里劳作。因了一技之长,我在某个作坊里,成了重要的成员,我成了其他工匠们劳作的一股动力。在制瓷七十二道工序里,我的那一道工序,让陶瓷镀上了一层别样的光,拥有了一些别样的内容。近年来,我让陶瓷拥有别样情趣的,部分便是我的童子题材。
我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缘于自己的教书生涯。十九岁时,我就步入了山村小学教学的队列。其时是教语文,当班主任。当时八九岁的娃娃,远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玩具,他们对老师的敬畏程度,也远胜于现在的孩子。课间十分钟,或是美术课上,我常把速写板带上,去捕捉那一个个稚气未脱的身影。班主任对一个小孩,有着一份奇特的威严,见着我在画他们,有的极其得意,脸上飘着一抹酡红,见我画完,飞奔着来到跟前,踮起脚丫子要看个究竟,尔后又满脸绯红地跑开去。胆子小些的,见我在画他(她),哪怕是汗流浃背,也一动不动。他们不敢动的原因,是担心我责备或留他们的校吗?我思忖着暗自发笑。也是在那个时间段,我画了许多的偶然动态,品味到了速写生活里的诸多美好。假日里,我也习惯性地带上画板,山村野地,木头棚里的羔羊群里,河湾里的鹅群边上,总有一个或几个大头娃娃,与羔羊顶着头打斗,与他们个子一般高的大鹅们和睦共处嬉笑打闹。来景德镇谋业后,我在泥坯上涂抹着我的记忆,信手拈来的孩童系列,竟在圈内引起了好评,买家的亲睐。享誉国内外的文学大家彭见明老师为我的童子挥笔题名"魏氏童”后,这个系列,便成了我绘瓷路途中的一抹亮色。
素材总是先处铺陈的状态,再聚集收拢分类。如同农人收割的谷子,首先是一片一片地长在田地里,农人经过收割脱粒后,谷子们被装进了蛇皮袋,装进了谷仓,支撑着以后的日子。脱粒的稻草们一把一把地被扎出了头,支开晒干,团在田堤的夹角上,或者中间还围抱着一棵树,成了一个个装点田野的稻草垛子。我们对素材的探讨也由铺散状态到被打包捆扎,勾勒出了"瑶里改编","瓷都新貌”,"吉祥中国”三张草图夹在了书页里,得闲时,我们又拿出来商量,改进。
时间不会因为你的事情太多而放慢脚步。一觉醒来,算一算,参展的截止时间已近在眉睫。做作品对于功底扎实的行家,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况是陶瓷,泥做火烧,有着多层工序,存在着风险。画面烧糊的,器皿烧歪烧裂粘了窑板的屡见不鲜。
手机上的时间显示是凌晨四点。几经思虑,我却无论如何睡不着了。趁着恋我的儿子还在熟睡,和母亲打声招呼,我挎着包骑上摩托车出门去。
听说与江西修水相邻的四A级景区石牛寨有车直达江西修水,再至九江转车,到景德镇很方便。所以在这夏日的早晨,我穿着厚厚的外衣,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地在山间公路上狂奔。俨然成了个因追梦而狂热的青年。疾驰带动的气浪,浸润得身子冰凉。
把摩托停在石牛寨景区门口的小亭子里时,天才蒙蒙亮。不多时,小型中巴车魔法师般地穿梭到了跟前。
到了景德镇,我马不停蹄地跑到几处熟识的坯房里去找器型。约摸跑了四五家,仅找到一个只适合表现童子的阔口矮缸子。其余的要么太大,要么太小,要么造型过于古板普通。虽然勿需过份挑剔,于作品好坏来讲,载体的选择,却着实是个大问题。陶瓷之于油画和国画的区别是,油画布和宣纸是平面二维的,陶瓷器皿却是立体的。平面的草稿,要描摹在这立体带弧度的器皿上,从构图布局上自然要来得更讲究。
现成的材料,注定了属于现有的画面。
矮缸子坯胎虽非预料中的首选,布局几十个身材不高的大头娃娃还是不错的选择。
儿童,在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里,当主体也好,当陪衬也罢,于人物画里是常见题材,并且佳作颇多。以童子当主体比如有《百子图》。《百子图》最早出于诗经。传说周文王有九十九子,加上雷震之子正好一百,所以概而言之文王百子。古人认为"子孙满堂”是家族兴旺最主要的体现,文王百子被认为是祥瑞之兆。中国传统文化中把多子多福视为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故在中国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表现儿童迎春纳福者,上至帝王,士大夫,下至文人雅士乡野村氓都喜闻乐见。由此,宋代的画家里出有苏汉臣,清有冷枚、李伯实等名家,他们表现儿童于亭台楼阁间,或假山修竹旁或至于旷野之中祥云之下,从发型,动态,甚至服饰图案事无巨细地追求精妙,为我们留下优秀的典范。纷繁的文学典籍里,《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为我们留下优秀的文字脚本,可表现的题材数不胜数。西方的达芬奇鲁本斯等儿童题材,从天使到肉体凡胎的孩童都被用写实再现的手法描绘得栩栩如生,陶冶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情操。就景德镇本土而言,当代陶瓷大学的吕金泉校长,李磊颖、陆军、钟莲生等教授,都是把孩童表现在陶瓷上的典范。诸如此类的启示,让我对表现儿童题材信心满满。
有艺术家在理论册页里写过,笔墨当随时代。哪怕是新瓶装老酒也要有所革新,这是对当代艺术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源于早先方向明确参加的是民协的展,所以我们起先的构思也可照搬无误。
两三日,我的阔口的泥巴坯胎上,就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地活跃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头娃娃。他们着各族服饰,稚拙而喜笑颜开地擎举着写有"吉祥 如意"的灯笼,在那里洋溢着浓烈的民俗味。
表现五十六个民族的儿童题材,我们小的时候,也在语文教本和《思想品德》上见过。系鲜艳的红领巾,于天安门前,或手捧花束,腰系飘带,在国徽边载歌载舞。当时感激于教材编排者的用心尽力。让我对这题材有强烈表现欲望的,还是源于章浩老师带队的文化援疆之旅。辽阔的天山那边,漫漫黄沙间,戈壁滩上停驻着数匹野骆驼,几名南疆的东家,热情地簇拥着我们,走进一座展厅里,库尔班老爹紧握着伟人的手,下面,陈列着一个露出殷红果粒的石榴。一旁的标语解说:中华民族,要像石榴子一样团结。瞬间,周边的情和境,已风化变得苍凉的唐王城,沙粒翻滚的叶尔羌河,手握羊鞭的满脸黄尘的图木舒克老汉,一齐涌上心头,令我百感交集,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知道自己该干点什么……
所幸,两天过后开窑了,那只独一无二的青花阔口瓷盆,竟然烧制得出奇的好。我且拍了照片,做了图,发到指定的邮箱,等待下一步的通知。
在回去的途中,我转道石牛寨去骑回摩托车,周边水泥缝里,已长满了野草。扭动钥匙孔,车子竟然点不着了。应该是没电了。见此情状,本有异色的景区周边工作人员聚拢来,责问车子是不是我的。说她们听人说一周前一个女人骑来的;说她们全体工作人员,前几天无不担心是否有人进了景区没出来。我掏出包里的花衣服,她们才相视一笑,言辞里却还是将信将疑。直到在景区内工作的文明同学,用长绳子缚了他的车尾,拴住我的车头才突出重围,这个挤时间赶制展品的阶段才告落幕。
魏和青 , 笔名乐为。湖南平江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擅长户外速写、国画、陶瓷青花五彩等。陶瓷代表作有"魏氏童”系列等。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民协理事。省中国画研究学会会员。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