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随着冬春季节的交替,气温变化犹如一场捉摸不定的 “过山车”。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的身体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心脑血管系统。
据相关数据显示,冬春交替之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轻者在体检时会发现血管内出现斑块,这些斑块就像是隐藏在血管中的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重者则可能突发心梗、脑梗,瞬间打破生活的平静,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在中医理论中,血瘀是导致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瘀,简单来说,就是血液在体内的运行不畅,出现停滞的状态。
想象一下,身体里的血管就像一条条河流,而血液则是流淌在其中的河水。当河流中出现淤泥、杂物堆积,水流就会变得缓慢甚至堵塞。血瘀在身体里也是如此,它会导致气血不能正常滋养各个器官和组织。
长期的血瘀会使身体局部出现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往往是刺痛,固定不移。同时,皮肤可能会变得粗糙、暗沉,甚至出现瘀斑。
更为严重的是,血瘀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为瘀血容易在血管中凝结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流进入心脏或大脑,就可能引发心梗、脑梗等致命性疾病。
尤其是咱们中老年人,更要注意维护血管的健康。今天,谈谈就给大家分享一个食疗方,用来养护血管。
在中医的养生宝库中,黄芪是一味备受推崇的中药材。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它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诸多功效。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黄芪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芪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帮助我们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
此外,黄芪还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对于保护心脏和血管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冬春交替这个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适当食用黄芪,能够为我们的身体注入一股 “正能量”,增强身体的防御能力。
大家都知道黄芪的搭档有很多,比如枸杞、红枣、金银花、丹参、茯苓等等。
那么,针对血瘀这一危害健康的 “元凶”,黄芪有没有最佳搭档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山楂。
山楂,酸甜可口,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更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它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
更为重要的是,山楂在活血化瘀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它能够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有效预防和改善血瘀相关的疾病。
当黄芪与山楂相遇,就像是一对默契十足的 “黄金搭档”,发挥出更为强大的养生功效。黄芪补气,能够推动血液的运行,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山楂活血化瘀,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瘀滞,使血管通畅。二者搭配,一补一活,气血双调。
当然做法也很简单,准备黄芪20克,山楂10克,用冷开水冲洗后,放入保温杯用沸水400毫升冲泡,半小时后即可饮用。喝完以后可以再加沸水,共可冲泡两次。
黄芪和山楂的组合能够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它们还能协同作用,增强心脏的功能,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保护心脏免受缺血缺氧的损伤。
无论是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还是想要预防疾病的健康人,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饮用黄芪山楂茶,为自己的健康加分。
不过黄芪虽好,在食用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感冒发热期间不宜服用黄芪。因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的作用,在感冒发热时服用,可能会使体内的热邪更加亢盛,加重病情。
2、阴虚火旺的朋友也应谨慎使用黄芪。黄芪的温热之性可能会进一步灼伤阴液,使阴虚火旺的症状加剧。
3、湿热内盛者也不适合服用黄芪,它的补气作用可能会使体内的湿热之邪更加胶着,难以清除。
2月虽已入春,但容易出现“倒春寒”的现象,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日常宜做好防护,避免生病。
为此,谈谈特意为大家整理了2份健康手册,助力大家养护健康。
手册一:《春季食疗泡脚手册》,里面包含了春季推荐的养生食物、代茶饮方以及泡脚方。
手册二:《食物搭配禁忌手册》,里面包含了32种食物搭配的注意事项,冬春交际之时,饮食上要尤为注意,避免出现过敏等症状危害健康。
领取方式: 长按下图二维码,添加健康客服,免费领取养生手册,学习健康知识,获得专家健康指导。
往期好文
中老年体检时,一定要注意这7个指标!它们都正常,说明你的身体素质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