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区农广校近年来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农广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六类”“六能”学习型高素质农民,学校先后被评为2020—2022年度全国信息宣传工作优秀集体,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百佳校、全国农广校体系农民教育培训典型校。
在凤翔区委区政府和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单位由股组级升格为公益一类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由8个增加至14个。依托凤翔区电商务中心建设了集农村电商直播实训、高素质农民培育和成果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为高质量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建立了党委政府、涉农部门、农广校、乡镇“四级联动”的高素质农民管理机制。党委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全方位支持高素质农民干事创业。
区农广校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以建设“四好” 党组织为抓手,结合区情实际、职责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建立“113”模式 ,逐步形成了“信念坚定、业务精湛、敢于担当、追求卓越、农民满意”的单位文化和“凤职农人”党建工作品牌,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共融互促。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凤翔区培养出了一支爱农业、有情怀、敢担当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累计培训各类乡村人才61.7万人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740名。
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弘扬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奋发向上、超越自我的农广精神,建起一支包括理论教师、技术讲师、政策讲师、实践指导师、创业导师的84人的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农广校校长郭晓红获评全国优秀农广校长,荣获2019-2022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农技推广贡献)奖。专职教师张哲源获得“2024年宝鸡市全市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比赛二等奖”“全省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一等奖”。兼职教师彭亚明入选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被中央农广校聘为全国共享实践指导师;3人被聘为“宝鸡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名师”。
教材建设做保障。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中,优先选用中央农广校和省农业农村厅统编教材20多类。围绕区域产业特点和高素质农民学习需求自编教材10多类;编写苹果、红薯等周年管理历9类;印制口袋书、选用“手册式”“扫码式”等便于农民随身携带的培育教材8类。并为教师、高素质农民农民和田间学校征订《农业广播电视报》《农民科技培训》2000多份。自编教材《矮化苹果栽培技术》入选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训专用教材,在2019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十大宣介”中被推荐为优秀农民教育培训文字教材。2023年报送的《苹果提质增效周年管理手册》等选题纳入中央农广校(中心)教材选题库,3人入选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工程教材编写专家库。
课程体系更完备。锚定为农业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这个总目标,聚焦培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所需的各类人才,重点提升农民的技术技能水平、培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建立了综合素养课,专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三类模块化课程体系共300多门课程。
打造两所学校。以田间地头为阵地,做强“田间学校”。紧紧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建设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教学点)和实训基地101个,开设实训课程158门,内容覆盖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以现代网络为依托,做强“手机学校”。打造凤翔农民“手机学校”成为一所可移动的、线上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累计发布信息1200条、各类音视频2100个、课件109个,访问2700万人次。为农民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平台,让农民做到“离校不离训”,“小手机”成为农民不离身的贴心“大学校”。
探索联合办学。2019年开始,区农广校每年与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区妇联等部门联合安排部署,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高素质农民专项培育。在全区16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中,现有持职业农民证书者590人,他们逐渐成为引领农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持续和教育体育局、区人社局、区共青团、区科协等部门联合办学,组织学员参加各类培训。
完善继续教育。制定《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发放《高素质农民继续教育证书》。推广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开展继续教育670万人次。2017年凤翔职业农民培育项目、2022年四级联动“126”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获评陕西省和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荣誉称号,培育各级学习之星9人。2019年凤翔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推广改革经验。探索实践的“五位一体”和四级联动“126”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荣列全国十大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四级联动“126”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在农业农村部《农村工作通讯》、陕西省委改革办《改革工作动态》、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快报》等予以刊发,时任副省长蒿慧杰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被评为2022年全国全民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和宝鸡市改革品牌项目,2024年11月5日《凤翔区探索建立“113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在“陕西党建网”发表;《凤翔农民手机学校终身学习模式》入选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典型案例。
落实跟踪服务。区农广校对当年培育的高素质农民遴选帮扶指导老师,确定帮扶指导方案,采用“一对一”的指导方式提供个性化的跟踪服务,指导时长6个月,解决学员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做好对已持证的高素质农民的跟踪指导、政策项目推介、技术指导、金融信贷和农村电商等延伸服务。目前已为高素质农民申报现代农业园区等农业项目136个,落实扶持资金1.2亿元。
鼓励抱团发展。引导高素质农民成立了凤翔区高素质农民协会、志愿服务队和电子商务协会,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电商直播等方面抱团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河南水灾、西安抗疫期间捐赠生活物资50余吨。
搭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讲好高素质农民故事。开通“农业干部说三农”栏目,“凤职农人”、“凤翔农宣”视频号、抖音号等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宣讲农业实用技术,推介凤翔优秀农民典型、优质农产品及和美乡村建设,多层次全方位进行推介。《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300多次对凤翔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报道,其中《人民日报》宣传报道4次。2023年报送的《播种春天》3个视听作品获评全国100部优秀农民教育培训视听作品。
区农广校以培育“产业发展排头兵”、“经营主体带头人”、“乡村振兴领头雁”、“农业农村发明家”、农村电商“领跑者”、“乡村工匠”“六类”人才和能干、能销、能管、能写、能讲、能宣的“六能”型高素质农民为目标,教农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合作社经营管理、农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乡村旅游......为凤翔区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7名高素质农民获评“宝鸡市好网民”和“陕西省好网民”,75人当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1人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农民”“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提名奖”“全国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荣誉。
未来,区农广校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加强体系建设,不断创新培育模式,培养更多的“六类”“六能”学习型高素质农民,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