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东盟国家 共推南海合作与治理

文摘   军事   2023-10-31 15:32   北京  

 SCSPI——促进南海的透明、和平与合作


编者按


2023年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2023年10月23-26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北京举行了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第21次高官会和第41次联合工作组会,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宣言》框架下推动合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携手东盟国家 共推南海合作与治理


胡  鑫



2023年10月23-26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北京举行了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第21次高官会和第41次联合工作组会。参会各方宣布正式启动“南海行为准则”案文三读,落实好加快达成“准则”指针,争取早日达成“准则”。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宣言》框架下推动合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今年来,在域外国家的怂恿和支持下,少数声索国单方面挑衅行动频频,加剧了南海地区局势的动荡不安。在此形势下,中国与东盟国家迫切需要在《宣言》框架下,巩固和提升政治互信,持续推动南海海上务实合作,助推区域海洋治理和规则构建,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DOC 21年与中国东盟国家海上合作


《宣言》是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共同签署的一份,也是第一份关于南海的重要政治文件,凝聚了各方致力于维护南海稳定的共同意愿和构建地区规则方面的共识。二十多年来,《宣言》明确的宗旨和原则及其倡导的海上务实合作安排等得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遵守和落实并取得了诸多成果,对稳定南海形势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其一,中国与东盟国家搭建了多层次的涉海问题协商平台和渠道,为海上争端处理、管控分歧,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机制性作用。在多边层面,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搭建了以“落实《宣言》高官会和联合工作组会议”为代表的机制化平台。2011年各方达成《落实〈宣言〉指导方针》,明确了《宣言》框架下海上合作开展的方式和路径,为打开合作局面铺平了道路。即便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仍坚持以特别视频会议的形式保持沟通,维持已有成果并推动合作向前发展。此外,还形成了两个热线平台的制度性安排——中国和东盟国家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官热线平台和海上搜救热线平台2016各方达成了海上风险管控的预防性措施——同意在南海地区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在双边层面,中国与有关声索国陆续建立了海上问题的双边磋商机制: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中越三个海上问题磋商工作组等。这些海上问题双边磋商机制,为声索国间增进对彼此南海政策的理解,管控分歧和防止海上意外事件发生等提供了渠道。


其二,在《宣言》框架下,中国与东盟海上务实合作形成了多维度成果,为中国东盟国家间蓝色合作提供了生动范例。一是功能性合作成效显著。各国在落实《宣言》框架下倡导建立了航行安全与搜求、打击海上跨国犯罪、海洋科研与环保三个技术委员会。2011年,中国设立了30亿元人民币“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目前,基金已资助了东南亚海洋环境预报与灾害预警系统、东南亚濒危海洋物种与生态系统保护研究、中国—东盟海洋保护区生态管理网络建设等多个项目。二是海上安全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在20182019连续两年在南海北部和青岛附近海域举行海上联合演习,这既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安全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同时也是为新地区安全架构构建做出的有益尝试。三是合作成效逐步溢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务实合作中相互理解、不断积累共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形成的以和平、互信为特征,以互惠、共赢为模式的蓝色合作理念与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和“一带一路”蓝色合作倡议发展不谋而合,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间合作发展的重要内核。


其三,持续推动“准则”磋商进程并取得连续进展,为南海区域秩序“建规立制”,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探讨南海区域海洋治理奠定规制基础。2013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启动“准测”磋商以来,不断取得进展。从2017年各方就“准则”框架达成一致,到2018年形成“准则”单一磋商文本并确定了三轮审读的磋商框架,再到2019“准则”案文提前完成第一轮审读。虽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延宕了“准则”磋商的既有进程,但中国与东盟国家采取线上特别会议的方式,有效延续和维护了 “准则”磋商进程。2023年以来,在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的积极推动下,中国与东盟国家表示将推动“准则”磋商进程。在7月13日的中国—东盟外长会上,印尼外长表示,中国与东盟已经完成“准则”案文二读并通过了 “关于加快早日达成有效、富有实质内容的‘准则’指导方针”。“准”磋商不断取得进展,不仅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管控危机、积累互信、相向而行的共同努力,也是对南海区域海洋秩序和治理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携手东盟国家合力书写南海合作新篇


20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宣言》框架下积极探索,在交往互动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成为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南海合作的指引。


一是,坚持“双轨思路”,反对域外国家介入,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是发展的基础保障。南海问题复杂敏感,随着大国竞争和大变局的深刻演进,一些域外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持续加大对南海事务的介入,增加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以及行动的程度和频度,挑动地区国家间矛盾和分歧,搅乱地区秩序,破坏各方互信与合作基础。多年来,《宣言》的签署及实践充分表明了地区国家完全有意愿和能力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妥处争议与发展合作并行不悖。中国与东盟国家应继续坚持“双轨思路”的原则和精神,将争议和分歧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存小异而求大同,为合作发展夯实基础。


二是坚持“东亚模式”,照顾各方舒适度,为各方利益达成最大公约数营造有益氛围。《宣言》的达成和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国求同存异、包容理解和“东盟方式”中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东亚文化的精神内核,成为凝聚和维护共识的有效途径。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始终坚持相互尊重、重诺守信的优良传统,摒弃狭隘的利己主义,秉持和践行开放、合作、共赢的精神和理念,为未来更高层次的交往与合作注入动力。


三是坚持务实合作,积跬步成千里,逐步深化拓展的合作领域和项目将成为各方积累互信的关键来源。在落实《宣言》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上务实合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下一步,双方应借助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蓝色伙伴关系构架、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发展倡议和机遇,以整合凝聚各方合作共识对冲分歧与互疑,持续拓展深化海洋合作领域和范围,在新的务实合作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增进互信。


四是坚持推动“准则”早日达成,加快南海地区规制和治理模式构建是促进南海地区长治久安的不二法门。“准则”进入三读阶段,意味着磋商正式进入“深水区”,各方的矛盾和分歧也将愈发凸显。中国和东盟国家一面要对域外国家的介入保持警惕,避免域外势力干扰“准则”进程;另一面要始终保持自我克制,管控和限制某些声索国利用“准则”磋商窗口期妄图改变现状,固化和扩大非法侵占的行为。


2023年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中国和东盟国家应持续深化合作,在更多领域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地区和平稳定和互利共赢发展,为全球海洋合作与治理树立典范。

作者简介:胡鑫,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南亚研究、周边战略、区域海洋治理、东亚合作等。近期发表的文章包括《菲律宾对华政策“钟摆”的限度与未来》《印度尼西亚海洋战略的发展与实践》等。


关于“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为维护和促进南海和平、稳定与繁荣,我们发起“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SCSPI),致力于聚合全世界的智力资源和开源信息,持续跟踪主要利益和责任相关方在南海的重要行动和重大政策动向,提供专业的数据服务和分析报告,助力各方管控分歧、超越竞争并走向合作。


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归“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所有,文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法律知识产权相关条例的版权保护。欢迎转发、关注,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并务必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文中的信息用于出版、发行等目的。


往期精选

1.【仁爱礁专题】中菲仁爱礁摩擦的历史与现实(三)

2.菲欲再次挑起“黄岩岛事件”?

3.中美两军在中国周边海域海空相遇的真正风险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SCSPI

邮箱:contact@scspi.org

网址:www.scspi.org

微博/今日头条: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关注微博、头条

      获取最新鲜

        最专业的南海资讯!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分享



点赞

在看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为了全面客观掌握南海的动态和资讯,准确感知南海的军事、政治、经济、环境等态势,我们致力于聚合智力资源和开源信息,持续跟踪主要利益和责任相关方在南海的重要行动和重大政策动向,提供专业的数据服务和分析报告,助力各方控制竞争、超越竞争并走向合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