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肝包虫病的超声分型

健康   2024-10-17 10:00   江苏  



来源:超声入门

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女超人


肝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的寄生虫病。由肝棘球蚴寄生于人体肝脏引起,我国西部(农牧业为主的)地区为高发地区,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肝包虫病是什么?

肝包虫病(heptic hydatid disease),又名肝棘球蚴病(hepatic echinococcosis),是由肝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体的肝脏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目前公认有4种棘球绦虫的幼虫可引起本病,其中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是我国常见的病原。


肝包虫病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狼、狐狸、野犬等的急剧增多,肝包虫病已成为全世界流行性疾病,严重危害全世界公共卫生和经济发展。


我国西部人群包虫病的感染率为3.1%~31.5%,患病率为0.5%~5.0%,其中青藏高原部分地区人群患病率5.0%~10.0%。据2010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我国西部地区包虫病平均患病率为1.08%,受威胁人口约为6600万。


肝包虫病有哪些类型?

肝包虫病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由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感染所引起的肝囊型。


棘球蚴病(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较常见;另一种是由多房棘球绦虫的虫卵感染所引起的肝泡型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肝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由于其幼虫主要寄生于肝脏,故又称肝包虫病。


超声是诊断HE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图像直观,无放射性,价格便宜,准确性高,特别是是对于CE的准确率可达98%。国内应用超声诊断HE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64年见诸文献报道。

2010年,WHO包虫工作组正式通过了超声对于肝囊性包虫病的分型。该分型根据肝囊性包虫病的超声表现进行,将囊性肝包虫病分作6型(如上图),分别是:①囊型病灶(CL型);②单囊型/CE1;③多子囊型/CE2;④内囊破裂型CE3;⑤实变型CE4;⑥钙化型CE5。其中,CE3型又可细分为CE3a型和CE3b两型。


1、CE1型

囊壁不清晰,内含回声均匀内容物,一般呈圆型或椭圆型。

2、多子囊型/(Ⅱ型)

在母囊暗区内可呈现多个较小的球形暗影及光环,形成“囊中囊”特征性影像。超声或CT显示呈花瓣形分隔的“车轮征”或者“蜂房征”。

3、内囊破裂型/Ⅲ型

肝棘球蚴内囊破裂后,囊液进入内、外囊壁间,出现“套囊征”;若部分囊壁由外囊壁脱落,则显示“天幕征”,继之囊壁塌瘪,收缩内陷,卷曲皱折,漂游于囊液中,出现“飘带征”。

4、实变型/Ⅳ型

棘球蚴囊逐渐退化衰亡,囊液吸收,囊壁折叠收缩,继之坏死溶解呈干酪样变,超声检查显示密度强弱相间的“脑回征”。


5、钙化型/Ⅴ型

包虫病病程长,棘球蚴外囊肥厚粗糙并有钙盐沉着,甚至完全钙化。B超显示棘球蚴囊密度增高而不均匀,囊壁呈絮状肥厚,并伴宽大声影及侧壁声影。

诊断:

病史:应了解病人是否有流行地区居住史,及犬、羊等接触史 。

体征:初期无明显症状,常在致病多年后体检时偶然被发现,亦有因偶尔发现腹部肿块或因囊肿导致压迫症状或引起并发症而就医者 (详见上述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腹部B超:诊断准确率高,同时可在术前确定包虫的发育阶段和临床病理分型(下图为WHO超声影像学分型,是根据不同的临床病理分型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划分的)。

更多腹部超声知识,主编为您推荐

《腹部超声精细讲解》

点击下方图片直接抢购

【广告】




更多超声好文尽在↓↓↓



超声学习沙龙
欢迎关注超声学习沙龙,您身边的超声加油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