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文摘   2024-09-19 17:17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病例分享

女性,23岁,腹痛伴大便不成形1年,加重伴黏液血便6天。

门诊胃镜

病理

黏膜基底层与黏膜肌距离增大

可见隐窝炎

可见腺体不规则分支,腺体分泌减少

固有层腺体萎缩、分泌减少,黏膜基底层与黏膜肌距离增大

黏膜基底层可见淋巴滤泡形成

可见炎细胞破坏腺体

可见隐窝脓肿形成

“升结肠”、“降结肠”黏膜中度慢性炎,活动(++),可见隐窝炎、隐窝脓肿,隐窝分支、分泌减少,黏膜基底层及黏膜下层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黏膜基底层与黏膜肌距离增大,并可见淋巴滤泡形成,片内结构多考虑溃疡性结肠炎,请结合临床综合考虑。


补充检查



全腹CT示:直肠及结肠壁弥漫性增厚,水肿伴周围渗出,多发淋巴结轻度肿大,提示炎性改变,请结合镜检。

实验室检查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

血EBV及CMV阴性;EBV组织核酸:604000 copies

艰难梭菌检测阴性;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阴性;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

病理特征鉴别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 年·西安)

推荐意见1:溃疡性结肠炎(UC) 诊断缺乏金标准,须在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结肠炎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判断。(BPS)

实施建议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UC 可按下列要点诊断:(1)具备典型临床表现者可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2)同时具备典型结肠镜特征者,可临床拟诊;(3)如再加上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UC 的特征性改变者,可做出诊断;(4)对于初发病例,若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组织学改变不典型,暂不确诊UC,应予密切随访。应在一定时间(3 ~ 6 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推荐意见2UC 诊断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病史询问应包括从首发症状开始的各项细节以及既往诊治经过。黏液脓血便是UC 最常见的症状,病程多在4 ~ 6 周。病史询问和查体时还需注意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证据等级:3,推荐强度:强)

推荐理由:UC 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统计资料,发病高峰年龄为20 ~ 49 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男女比约为1.0∶1 ~ 1.3∶1)。UC 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病情重的患者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包括体质量减轻、发烧、心动过速、乏力、甚至恶心和呕吐等。其中黏液血便是UC 最常见的症状,多数研究报道约90% 的患者表现为黏液血便[16⁃22*]。特别需要注意询问腹泻和血便病程,病程多在4 ~ 6 周,也有病程少于4 周的,但是不超过6 周病程的腹泻需要注意与感染性肠炎相鉴别[23]*。病史询问还包括近期旅游史、用药史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和抗菌药物、阑尾手术切除史、吸烟史、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应特别注意患者一般状况和营养状态,并进行细致的腹部、肛周、会阴检查和直肠指检。同时注意口、皮肤、关节、眼等肠外表现和肛周情况。若合并肛周病变,需注意与CD 进行仔细鉴别。


UC 常见的肠外表现包括关节损害(如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皮肤黏膜表现(如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和坏疽性脓皮病)、眼部病变(如虹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等)、肝胆疾病(如脂肪肝、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石症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24⁃27*]。并发症包括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出血、肠黏膜上皮内瘤变以及癌变。

推荐意见 3:应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及粪便微生物检查,不建议将血清学抗体检测用于UC 诊断。(证据等级:1,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4:结肠镜检查应常规用于UC 诊断、疗效评估及疾病监测,检查时应尽可能进入回肠末端,并对受累和未受累区域多段、多点取材进行黏膜活组织检查。(证据等级:3,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5:对于有诊断困难者(直肠豁免、倒灌性回肠炎、症状不典型),应在回结肠镜检查的基础上考虑加做小肠及上消化道检查。(证据等级:5,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6: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可结合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放大内镜技术,有条件者可考虑选用共聚焦内镜检查。(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7:对于UC 合并结肠狭窄患者,应对狭窄部位进行仔细的诊断性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证据等级:5,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8:重度活动性UC 患者可常规行腹部X 线片或腹部CT 了解结肠情况。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可行不做常规肠道准备的直肠乙状结肠有限检查和活检,操作应轻柔,少注气。(BPS)

推荐意见9:诊断UC 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或损伤,如感染性肠炎、阿米巴肠病、肠道血吸虫病、药物性肠病及结肠CD 等。(证据等级:3,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0:完整的UC 诊断应包括疾病分型、疾病活动程度、累及部位。(BPS)。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依赖于临床和病理良好的沟通。

我们常用的报告模式推荐如下

诊断依据

没有明确的已知病因学证据+慢性炎+临床证据

报告模式

模式一:黏膜慢性炎/急性活动,隐窝....,黏膜基底层....,结合临床

模式二:黏膜慢性/急性活动

   注:组织学表现......,可见/未见肉芽肿,如结合临床背景能排除感染,缺血、药物所致影响,组织学表现可符合......

模式三:黏膜慢性炎/急性活动

  注:组织学表现......,鉴别诊断考虑1...,2....,3....

弥漫性改变

假性息肉形成,出现大量肉芽组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小年的病理小课堂
主要分享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宝贵病例、学习一些病理的小知识以及个人在诊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也希望看到的同仁们能够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