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形态迥异”的恶性黑色素瘤

文摘   2024-10-07 23:12   陕西  

1

病史

男性,71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腔反复出血,量不多,能自止伴有左侧鼻腔阻塞。

2

既往史

2年前外院行左侧鼻腔肿物活检,术后病理提示“左侧鼻腔”粘膜下淋巴组织异型增生,考虑淋巴瘤”。

3

辅助检查

MRI提示:左侧鼻腔内见大小约57x25x48mm团块状异常强化灶,边界欠清,强化较均,左侧上颌实实口及实道复合体堵塞,邻近窦壁骨质受压、变薄,局部向眶内推挤,左眼内直肌稍受压,左侧额窦、筛实、粘膜增厚并见液性信号影充填,鼻中隔居中。左侧中下鼻甲显示不清。所示蝶鞍扩大,鞍底下陷,其内见液性信号影,垂体受压。鼻咽部粘膜增厚并强化。

4

病理:左侧鼻腔肿瘤切除

黏膜下可见片状肿瘤细胞


肿瘤表面可见坏死


肿瘤内部血窦丰富


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被纤维血管分割成巢状


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生长


肿瘤细胞被挤压变形


可见厚壁血管,管壁透明变性


肿瘤侵犯周围骨组织


瘤细胞胞浆内可见色素


瘤细胞较小,核偏位(蓝色箭头)呈浆细胞样/横纹肌样,胞浆红染,核分裂像多见(紫色箭头


实性区域可见较多病理性核分裂像(蓝色箭头),部分瘤细胞胞浆内可见色素


肿瘤细胞稀疏区域可见血管坏死








免疫组化结果:

阳性标记:HMB-45、SOX10、S-100、MelanA、Vimentin、INI-1、SMACA4和Ki-67(细胞增殖指数约75%);

阴性标记:Desmin、Myogenin、MyoD1、pCK、LCA及CD56;

病理诊断:“左侧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伴坏死。




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





概述

15%-20%的黑色素瘤发生在头颈部,80%位于皮肤,眼睛起源占恶性黏膜黑色素瘤大部分,鼻窦次之,鼻中隔前段多于上颌窦。


临床

发病年龄范围广泛,多见于50-80岁,男女发病几率均等。临床表现为鼻塞、鼻出血及溢液,息肉样。


病理

1、大体上大部分呈息肉样,灰白色、棕色或黑色,常见表面溃疡及糜烂。肿瘤平均2-3cm。

2、组织学:千变万化,交界区及表皮浸润提示肿瘤原发,常见表面溃疡,骨及软组织浸润;

3、生长方式多样,可成上皮样、实性、器官样、片状、巢状及乳头状,束状、簇状、席纹状及血管外皮瘤样等;

4、细胞形态多样:未分化、上皮样、小细胞、浆样细胞、横纹肌样机巨细胞样均有可能看到;核空泡状,可见显著的、不规则的嗜酸性大核仁;常见核内浆样包涵体;核分裂像易见,并可见非典型核分裂像;肿瘤细胞常含有色素;常可见坏死;

5、少数病例可见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化;外周神经浸润提示预后差。


免组

S-100、HMB-45、MeanA、SOX10、MIFT、Vimentin及tyosinasa均阳性;74%的病例P16表达缺失。


鉴别

1、嗅神经母细胞瘤:

a、叶状结构,纤丝样基质,可见菊形团及假菊形团;

b、CD56、CgA、Syn阳性,支持细胞S-100阳性。

2、鼻窦未分化癌:

a、细胞角蛋白弥漫强阳性;

b、黑色素标记阴性。

3、横纹肌肉瘤:

a、趋于年轻患者;

b、常呈巢状、腺泡样排列;

c、Desmin、SMA、MSA、Myogenin、CD56及MyoD1阳性。

4、平滑肌肉瘤

a、束状结构,常常坏死与核分裂像高有关;

b、核周空泡及雪茄样杆状核;

c、肌源性标记阳性,黑色素标记阴性。

5、双表型鼻窦肉瘤

a、边界欠清,浸润性生长,核分裂偏少;

b、S-100、SMA、MSA呈阳性,而SOX10,HMB-45,MelanA,tyrosinase阴性。

6、浆细胞骨髓瘤

a、浆样细胞片状增生,核周空晕,圆形核呈钟表盘样染色质分布;

b、CD138,CD79a,κ或入,其他造血相关标记阳性。

7、间叶性软骨肉瘤

a、肿瘤细胞较小,未分化,可见软骨形态;

b、S-100软骨肿瘤细胞呈阳性;而HMB-45,MelanA,tyrosinase阴性。

小年的病理小课堂
主要分享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宝贵病例、学习一些病理的小知识以及个人在诊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也希望看到的同仁们能够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