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英全面抢占伦敦市场,魔圈所的衰落已经注定了吗?

学术   2024-11-02 12:02   上海  

编译 | 智合研究院 金贻龙

来源 | 金融时报

挤占“魔圈所”

01

二十年前,当Neel Sachdev 离开一家英国顶级律所,准备前往一家美国竞争对手在伦敦的办事处时,一位年长的同事警告他说,他这是在“与魔鬼做交易”。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Neel Sachdev可以说是“笑到了最后”。他现在是英国最受瞩目、薪酬最高的私募股权律师之一。去年,他离开了自己的第一任美国雇主凯易律师事务所(Kirkland & Ellis),转而进入宝维斯律师事务所(Paul, Weiss, Rifkind, Wharton & Garrison),成为其伦敦办事处联席主管。

坐在宝维斯位于纽约苏荷区的新办公室里,Neel Sachdev说道:“在伦敦,去美国律所工作历来被视为高风险之举。”

Neel Sachdev补充道,“美国律所不会在这里长期发展,也不会提供培训。”像宝维斯这样的美国律所,如今则具备了在伦敦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专业知识、业务和人才。

过去二十年里,美国律所不断扩大其在欧洲的业务范围,以充分利用他们的美国客户资源。虽然伟凯(White & Case)和佳利(Cleary Gottlieb)等国际大所自1971年就已进驻伦敦金融城,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英国法律允许外国律师组建跨国的合伙制律所后,新律所进驻伦敦的步伐才明显加快。

早些年,美国律所只是将伦敦视为其服务欧洲客户的跳板。近年来,随着私募股权公司在伦敦的扩张,催生了更多法律服务需求。在这一契机下,美国律所逐渐成长为伦敦本地私募股权法律市场的领导者。一些美国律所驻伦敦办事处的规模已与美国总部不相上下,比如伟凯伦敦办事处的员工人数仅比纽约办事处少约5%。

“英国脱欧后,伦敦更像是一个独立的市场,而不是国际律所和客户通往欧洲大陆的门户。”纽约法律咨询公司Adam Smith Esq总裁Bruce Mac Ewe 认为,伦敦法律服务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在这里设立办事处,绝不仅是发挥“前哨”作用。

美国竞争对手的涌入,对英国传统“魔圈所”在招聘、薪酬和工作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在薪酬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伦敦的一小部分主要从事私募股权领域的合伙人,现在在美国顶级律所的年薪高达2000万美元。这给“魔圈所”带来了压力,迫使他们作出回应。



“在伦敦,2000万美元的薪酬,现在可以被视为市场的顶端。”法律招聘公司Macrae 合伙人Siobhán Lewington 说,这样的数字在五年前的伦敦闻所未闻。

去年,美国律所的新晋律师(NQs)入职薪酬已达到18万英镑。

在美国律所的压力下,今年6月,富而德(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年利达(Linklaters)、高伟绅(Clifford Chance)等英国“魔圈所”都将新晋律师(NQs)的薪酬提高了20%,达到15万英镑。这一做法意味着,最基层员工的薪酬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50%。

瑞生律师事务所(Latham & Watkins)伦敦办公室管理合伙人Stephen Kensell感慨道:“以前,顶尖的法律专业毕业生都将加入一家‘魔圈所’作为优先级,其次才是美国律所,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

为了保持竞争力,如今,伦敦律所摒弃了传统的阶梯式薪酬结构——即合伙人根据服务年限在股权阶梯上晋升,转而采用美国的按成果付费模式。

法律招聘顾问公司Edwards Gibson的创始人Scott Gibson表示,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尽管英国法律服务市场相对疲软,但律所合伙人招聘市场依然如火如荼。他认为,这主要归功于美国律所在英国的业务扩张。

“这种扩张不限于交易型私募股权领域,还包括并购、杠杆融资、私人信贷、反垄断和税法等领域。而且,由于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了诉讼融资,诉讼律师也在招聘之列。”Scott Gibson说。

互挖墙脚

02

在美国律所工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大多数美国顶级律所里,助理每年要工作近2000 个小时才能获得奖金。这相当于一年中每个工作日都要完成8个小时的计费工作,这还不包括许多非计费工作时间。据法律招聘人员称,英国“魔圈所”要求的年工作时数约为1700小时。

“人们需要睁大眼睛,了解在美国律所工作的情况,”一家英国律所管理合伙人说。

一位去年从英国某律所进入一家美所伦敦办事处的律师称,自己的计费工作时间增加了25%。与之对应,薪酬增加了50%。

不过,上述律师也表示,为工作做出的牺牲也更大。在美国律所,如果有律师每小时都超额完成目标,就会被视为一种积极的表现,而在英国律所,这可能被认为“有问题”。

行业媒体《Legal Cheek》对2000多名英国实习生和初年级律师进行的年度调查显示,去年,美国律所在工作时长方面,占据了前八名。

上述调查还显示,按收入计算,全球最大的律所凯易连续四年排名第一。那里的律师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28分钟,通常在晚上10:01分下班。

凯易作为推动伦敦金融城薪酬不断攀升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去年报告的收入达到72亿美元,成为第一家突破70亿美元大关的律所。


与此同时,法律人才争夺战不断上演。根据Edwards Gibson的数据,去年伦敦法律服务市场的高级人才流动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共有510名合伙人被聘用,其中包括非合伙人加入合伙人行列,其中凯易招聘的人数最多,达到了18人。这一趋势目前仍在持续,2024年上半年已有265名合伙人被招募。



事实上,近年来,英美律所互相挖墙角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自2022年初以来,已有178 名合伙人在伦敦金融城的美国律所之间横向流动,其中包括今年上半年的49人,这是自2020年以来流动最频繁的上半年。

但并不是所有客户都赞同美国律所奉行的高薪加长工时的策略,即使这在表面上对他们有利。矿业商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的法律和企业事务总监理Richard Price说:“很明显,许多美国律所正在为雇佣伦敦的人才而支付高昂的代价。”

薪酬越高,法律服务收费也水涨船高。据招聘人员称,现在美国律所的最高收费超过每小时2000美元。

这种情况已经蔓延到英国。一位英国律所的管理合伙人称,几年前,当每小时收费超过1000英镑(约合1275美元)时,这是英国法律市场的重要时刻;现在,英国律所可以收取更高的费用,因为他们的美国竞争对手也是如此。

按照一家私募股权公司总法律顾问的说法,私募股权客户一直是美国精英律所在伦敦的支柱。对于这些客户来说,律师费通常被认为不太重要的支出,只在大型交易中占极小的一部分。

不过,前述总法律顾问同时也补充说,对于凯易等律所在较小交易中也收取高额法律费用,市场并不是那么宽容。这些交易的法律工作更可能交给小时收费较低的英国中型律所,蓝筹(规模大、历史悠久、盈利稳定市值大的股票)上市公司客户的一般公司业务对收费也更为敏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魔圈所”的主要收入来源。

尽管如此,一些美国律所仍在扩大服务范围,并开始取得一定成效。比如瑞生,就成功进入了包括电信巨头沃达丰(Vodafone)和矿业商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在内的富时100指数(FTSE 100)公司的首选顾问名单中。

总部位于纽约的盛信律师事务所(Simpson Thacher & Bartlett)伦敦办公室管理合伙人Jason Glove说:“人们很容易认为美国律所不去接公开并购业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不太赚钱,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他补充道,事实上,过去几十年里,“魔圈所”在这类交易中做得非常出色,他们与客户、投资银行都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

深耕伦敦市场

03

市场观察人士早就预言了“魔圈所”的衰落。

过去十多年里,整个法律行业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英国脱欧等经济动荡。在此期间,尽管英国的顶尖律所也试图击碎“魔圈所”衰落论,但近年来美国律所数量在伦敦的加速增长,再加上英国安理国际律师事务所(Allen & Overy)与美国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Shearman & Sterling)的合并,已经改变了英国法律市场的格局,并凸显了英国律所在反向扩张方面的不足。

Richard Price认为,“用二十几年的时间,美国律所已经在伦敦市场站稳了脚跟。相比之下。伦敦律所进入美国市场就没有那么成功。”

在英国,传统的“魔圈所”除了安理,还包括高伟绅、富尔德等律所,总部都设在英国伦敦。一直以来,它们难以在美国迈开步子,无法与主导美国市场的顶级本土律所抗衡。去年,安理宣布与拥有150年历史的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合并。这是二十多年来“魔圈所”与美国竞争对手之间的首次合作。

对于在伦敦的美国律所来说,“战争”远未结束。宝维斯于今年7月宣布,将提供英国培训合同——这是该国实习律师获得执业资格的必经之路,并向新入职律师支付18万英镑的薪酬。此举将进一步给英国律所在人才竞争方面带来压力。

此外,一些美国律所最近也签了办公室租约,搬进伦敦金融城昂贵的办公场所,这表明他们对投资伦敦市场的决心。根据全球地产服务与投资机构世邦魏理仕(CBRE)今年4月的一份报告,自2020年以来,在伦敦签订的40笔面积超过2万平方英尺的法律行业房地产交易中,有一半以上是与美国律所签订的。

Jason Glover预计,美国律所在伦敦的投资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认为它根本没有达到顶峰,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文编译自Financial Times文章How US law firms shook up the UK’s “magic circle”,作者Suzi Ring。



END



关注智合

和百万法律人同行


责编 / 吴梦奇Scott
编辑 / 顾文倩Aro

分类 / 原创

智合
秉承“做中国法治进程的加速器”愿景,智合旗下有智爱法律大模型、智拾网、智合标准中心、IGQC、智讯、智合研究院等多个业务平台。用AI赋能法律普惠,用科技助力法治进步——成立于2014年的智合下一个十年的使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