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邻居自己救
文摘
社会
2024-01-08 21:39
上海
看到一个视频,北京一个两岁孩子阳了,父亲担心给邻居带来麻烦,主动带孩子去方舱,刚到楼下,就被邻居们拦住了去路:“孩子有哮喘,你带他去方舱,能照顾得了孩子吗?”“你知道方舱什么情况吗?那只管基础医疗啊,什么都没有。”“开玩笑,方舱连药都没有,医生顾不上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父亲经不住劝,抱着孩子回家了。这样的瞬间很难不让人破防。这个父亲是那么善解人意,他明明知道孩子有哮喘,也应该知道方舱的条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居家隔离是最好的选择,但他没有这么做,他选择去了方舱,而他这么做的原因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邻居:他如果不走,可能整栋楼的人都要因为他的孩子被拉去隔离。这些邻居是那么仁慈仗义。他们没有仗势欺人,吵吵囔囔着要把这位父亲和孩子拉去方舱,而是在这位父亲已经主动去方舱的情况下苦口婆心地挽留。他们不是不知道由此带来的可能后果,但是他们还是那么做了。这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对孩子动了恻隐之心,还因为他们对病毒已经不再恐惧,他们想捍卫早就丢失的常识。一个细节是,有好几个邻居在劝的时候离孩子只有两三米的距离,听到孩子突然咳嗽的那一刻,有人还上前挪了几步劝说。尽管孩子和父亲都穿着防护服,但近距离接触依然有感染的可能,可是邻居们没有退缩,就算感染了,他们可能也无所谓,大不了在家隔离两天就好了。不知道这位父亲和孩子最终有没有被拉去方舱,但这个邻居们挽留一位阳性感染者的片刻已经具有了它的意义和价值:当所有的路都被堵死的时候,抱团取暖就成了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结果当然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参与到其中,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对他人表达支持,这个支持不是说让你火中取栗,它可能只是一个拥抱,说两句宽慰的话。这几天的北京上演了很多抱团取暖的时刻,有医生在小区普及新冠的常识,谈长期戴口罩对人造成的伤害。有小区封控,居民不干,警察来了,质问居委会的人:“老百姓要看文儿,您让我们执法,说人家那聚众闹事,我们得有法可依。我没看到闹事儿,什么叫我不想维持秩序,您说话不能这么不负责任。”转头警察对居民说:“谁拦着您,有人为拦着您了,派出所就那,你打一电话,开车我就来。”有一个平常谈美学的视频号博主说,他们(小区)一直在抗争(解封),终于成功了。“我是一个谈美的频道,如果我此时在谈美,我就tm是特别无耻的一个人。”他在最新的一条视频中语带哽咽地说。
早期的上海能挺过来靠的也是这样的自救。那天跟上海的几个朋友吃饭,我说当时物资那么匮乏,你们吃什么喝什么?所有人的回答都惊人的一致:靠邻居。孩子没尿布了,群里吼一嗓子,邻居就各自家里搜罗两片,凑一块给他送回去。楼上邻居没米了,就送袋大米给他,隔天家门口看到了两根黄瓜和三个西红柿。那时候上海“以物易物”蔚为壮观,可乐成了最硬的通货。这些天来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悲愤沮丧,我有时候常常会感觉自己很没用,看到那么多人受苦,自己除了转发似乎什么都做不了。但是看过那么多视频之后,我又突然意识到其实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悲愤本身都是有意义的,这说明你还有共情的能力,还有一颗向善的心。这更加印证了这些视频的价值:你的不经意的一个举动,经由视频的传播,即便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也会给远方的人带来一种力量。而这些力量在无形中给了很多人活下去的勇气。在能走出家门的时候,我会尽量走出家门,去门口的咖啡馆坐坐,用消费表达对小店的支持。去还能出行的城市走走,跟朋友聚聚。最近上海推出了非常严苛的入沪政策,入沪五天内不得进入公共场所,但我还是选择在这个时候来到上海,餐厅不让进,就去朋友家,就去户外,有时候什么都不聊,就坐那一起发发呆都觉得是一种幸福一种安慰。北京和上海我前后生活了将近20年,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么爱这么两座城市爱这两座城市的同胞。你们在用一个个具体的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行动,在这样的寒夜里给了我莫大的勇气,而我也决定用今天这样一篇拙作对你们表达我最崇高的敬意。想起一句网上看到的话,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