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花12万种完牙,青菜都嚼不烂
2022年10月,杜阿姨和老伴王大伯来到杭州的一家口腔诊所种牙。
检查过后,诊所表示杜阿姨有五颗牙不好,加上缺失的两颗牙,总共需要种植七颗牙。而王大伯有十几颗牙需要拔,做全口种植。最终杜阿姨的项目需要3万多元,而王大伯需要9万多元,总共花费12万多。
去年6月牙齿种植完后,两人就发现了问题。
两人都出现了种植完不舒服的情况,诊所表示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大概一个月左右。一个月后情况没有好转,经过诊所的多次调试也没有解决问题,诊所才决定为两人更换牙冠。
更换过后,杜阿姨的情况有所好转,王大伯的问题却没有解决。
更换牙冠后,王大伯的牙齿还是存在喝水时牙齿会发凉,肿胀,甚至吃饭时候连青菜都嚼不烂,人已经瘦了十几斤了。
为了这个问题,老两口多次往返诊所,杜阿姨本就腿脚不便,出行需要依靠轮椅和拐杖,她表示已经跑了诊所26趟了。
对此杜阿姨很生气,所以才找到媒体进行求助。
后续记者跟随两位老人到达诊所。诊所医生表示,种植完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出现不适应的排斥反应都是正常的,再好的种植牙也比不上原生的牙齿。
而王大伯的不良反应出现后,医院也及时做出了处理,为王大伯定制了一份新的牙冠,而牙冠早已经定制完成并取回来了,但是因为工作上的疏忽,没有主动联系两位老人,而两位老人也没有主动咨询,导致忘记在系统上为王大伯安排预约,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后续诊所表示,会立即为王大伯安排最新的牙冠更换手术,如果更换过后效果仍然不满意,会退还相关的治疗费用,两位老人也对这个处理方案表示满意。
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口腔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上海65岁至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仅7.9%,恒牙患龋率高达94.3%。
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口腔健康,多年前已将“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口腔健康建档及管理,推动老年人口腔疾病综合防治服务”纳入《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
医生提醒,口腔疾病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近一半人口患有口腔疾病。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紧密相连,研究显示,口腔中的感染和炎症因子会加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病等慢性病。龋病、牙周病等口腔常见病不仅影响咀嚼、言语、美观等功能,还会造成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口腔疾病对老年群体的影响更为严重,会明显降低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03| 多方呼吁整治老年口腔市场
9月11日早,澎拜新闻发布了文章《坏了一颗牙,竟一次被拔29颗牙!老年人口腔治疗乱象调查》。文章提到北京一口腔医院的医生爆料到,曾经接诊过一位口腔健康尚可的患者,只需要拔一颗牙。再次见到她时,发现她全口29颗牙都被拔了,人也消瘦了。
一问才知,她是回老家时去一家口腔诊所拔掉的,装了全口假牙后身体一直不舒服、食欲不振,现在后悔不已。
除了这一案件,报道中还提到了湖南、河南、广东等多个地区的老年口腔事件,其中不乏过度宣传、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等。
该文章发布后立刻遭到多家权威媒体转发,文章提出需要通过三大维度来矫治口腔行业乱象:牙齿问题影响健康,治疗机构夸下海口、拔牙需要全面评估,多拔多种存在隐患、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完善口腔照护体系。
04| 老人口腔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在舆论围城下,老年人的口腔问题已经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从今年来频发的口腔事件不难总结出,口腔事件的“主人公”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并且围绕的口腔业务也是以种植牙为主。
因为随着时间的积累,不良的口腔习惯会逐渐损伤牙齿,等到出现缺牙、坏牙的情况时,人也到了中老年的阶段。
因此,提升口腔知识的科普,宣传正确的口腔保养习惯,提升社会整体的口腔健康意识,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而对于当下的老年口腔事件,因为老年人大多信息接受和反馈能力较年轻人有所下降,因此诊所在帮助老年进行口腔护理、种植等业务时也应对老年人给予更多的包容和关注。
大部分的事件几乎都是源于诊所和老年客户间的信息交流、沟通不及时产生的,为了减少类似事件的频发,口腔诊所在老人种植业务中应适当增加精力,种植前谨慎检查老人口腔状况,针对不同个体谨慎制定种植方案;种植过程中注意老年与壮年间的口腔、身体素质差异;种植完成后及时向老人收取反馈,以防出现种植后导致的并发状况。
口腔行业是一个需要沉淀的行业,同为服务行业的一种。作为其中较为特殊的医疗领域,业内人士和顾客天然有着一定量的专业信息差,只有真正代入顾客视角,切身了解顾客的需求,感受顾客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完成业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