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六师附小教育集团卢雷工作室的全体学员齐聚一堂,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
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实验小学的施晓艳老师和高桥镇小学的李燕老师分别执教五年级习作单元的课文《16.太阳》第一课时和《17.松鼠》第一课时。
第一节课,施老师先揭示课题,聚焦单元目标,使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们分享了他们搜集到的关于太阳的知识。施老师利用AI教师的介绍方式,引导学生在描述事物时选择恰当的素材,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从而为写作提供了提纲和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施老师特别关注了说明方法的运用。通过分析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她引导学生理解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通过关键词如“约”和“差不多”的辨析,让学生体会到了说明文在表达上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学生们还通过计算生活中常见的温度与太阳表面温度的对比,运用所学的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对第三自然段进行了改写,实现了学以致用,为后续的写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二节课上,李老师巧妙地从上一篇说明文《太阳》的复习入手,顺利地引入了新课程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通过默读、信息梳理和填写表格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得以全面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李老师还指导学生关注文中形容词的使用,以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并深入理解关键语句。此外,李老师还重点分析了松鼠尾巴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在课程的后半部分,李老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回顾之前学习的散文《白鹭》,引导学生回顾白鹭的外形特点,结合老师提供的补充资料,尝试将这些描述改写成说明性文字。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们不仅对比体会了说明文与散文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还锻炼了自己的改写能力。
课堂观摩结束后,卢雷老师带领全体工作室的成员开展了沙龙研讨。
首先,卢老师对两位老师所上的单元进行了分析:在进行说明文单元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明确要说明的事物,随之让其结合自身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学生自然而然地会选择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来写,如动物、植物、物品、美食等。接下来,卢老师强调了围绕所写事物搜集相关资料的重要性。这需要基于学生对事物的细致观察,从而收集相关资料。对于学生来说,收集资料并不难,但如何将繁杂的资料整理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则需要学生学会归纳和提炼关键信息。最终,再辅之以适当的说明方法,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起单元目标的落实框架。
其次,卢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程落实给予了肯定和建议。在《太阳》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设计了将生活中的几种常见事物温度与太阳表面温度进行对比的计算活动,并让学生尝试着去改用其他的说明方法,既富有新意,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符合了当前学科之间日益融合的发展趋势。在《松鼠》这一课的教学中,卢老师建议将《白鹭》课文中的二至五自然段改编为一段说明性文字,并借助现代学习软件的力量,给学生提供两个不同语言风格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进行改编。
最后,卢老师强调了以下几点:每个单元的习作要写什么,老师在课文中就要讲什么;要把课堂的主体性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讲,老师的讲解则起到只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善于运用现代软件辅助教学,让老师的工作更轻松,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善。
卢老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精神令全体成员深深折服,每一次的研讨都是一次实践和精神的双重提升,它将激励着每一位老师不断精耕自己的课堂教学,保持对教育教学的永恒热情。
文案|施晓艳、李燕
照片|张颖
编辑|潘忻宇
审核|姚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