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maternity leave entitlements on labor market outcomes for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urban China. We exploit a reform during which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of the provinces in China extended their leave entitlements from 2014 to 2016 and employ a triple-difference strategy to deal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unintended effects, as leave entitlement extensions led to a reduction in the likelihood of working, formal employment, and wage for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relative to their counterparts. We further establish that greater reliance on employer liability may be the main mechanism behind the unintended effect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payment schemes. This study provides novel evidence and mechanisms for the labor market effect of maternity leave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nd provides new insights for maternity leave related policy designs.
本研究首次通过实证证明了产假权益对中国城市育龄女性劳动力市场 outcomes 的影响。本文利用了一项改革,在 2014 年至 2016 年间,中国约三分之二的省份延长了产假,并采用三重差分法解决识别问题。结果表明,该政策存在意外影响:与未延长产假地区的育龄女性相比,延长产假导致育龄女性的就业可能性、正规就业比例和工资水平均有所下降。本文进一步证实,对雇主责任的过度依赖可能是导致这些意外影响的主要机制,这凸显了支付制度的重要性。本研究为育龄女性产假的劳动力市场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和作用机制,也为产假相关政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产假是一项广泛实施的政策,它使女性能够在促进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平等方面,同时履行其生殖和生产角色。在过去二十年中,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全球趋势已经转向更长和更好的带薪产假(国际劳工组织,2014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带薪产假的实施或延长对几个发达国家母亲的就业、工作保留和收入有积极影响,包括加拿大、德国、美国和瑞士。
然而,大多数现有研究集中在产假对产后母亲劳动力市场结果的影响,并未评估对所有育龄女性劳动力可能产生的后果。作为一个特定群体的强制计划,产假政策可能不仅影响母亲,还可能由于一般均衡效应影响所有育龄女性。此外,研究者也没有充分解决产假权益影响背后的机制。虽然产假权益的期限或福利慷慨程度已经被广泛研究,但对产假支付方案的作用以及产假政策和社会规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注较少,这些也可能影响政策的有效性。与经合组织国家(除美国外)不同,后者有联邦资助的育儿假,许多新兴和发展国家有不同的支付方案。探索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策有效性的决定因素,并优化相关政策设计。在当前人口下降和老龄化的时代,对这些问题有明确的答案也很重要,因为旨在支持职业母亲的政策可能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整体产生深远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2014年至2016年中国的产假改革,为这些问题提供新的证据,在此期间大约三分之二的省份延长了他们的休假权益。具体来说,本文评估了延长休假权益对城市育龄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的影响,并调查了产假影响这些结果的渠道。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提供关于中国产假政策影响和机制证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的背景为探索研究问题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并可以提供重要的政策含义。尽管中国的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高于大多数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由口号“妇女顶起半边天”代表——但这一比率已从1990年的73%下降到2021年的61%。在过去三十年中,出生率也显著下降,从每千人21次下降到6.77次。因此,中国政府结束了其独生子女政策(OCP),并在2016年引入了普遍的二孩政策,随后在2021年引入了三孩政策。作为生育政策的配套措施,中国的产假权益包括国家命令和省政府提供的额外假期。在本研究的样本期间,大约三分之二的省份提供了从2到75天不等的额外假期,平均为36天。这为识别政策的因果效应提供了合理的外生变化。通过检查中国最近的生育政策放宽背景下这一焦点政策的劳动力市场后果,本文可以获得对研究和政策制定都重要的见解。
中国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与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类似,中国依靠雇主责任和社会保险(即生育保险)相结合的方式来为产假现金福利提供资金支持。具体来说,参加生育保险的女性有权享受由混合体系资助的现金福利,而未参保的女性则有权获得由雇主支付的福利。通过探究各省生育保险覆盖范围的差异,本文考察了雇主责任在产假权益对劳动力市场影响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尽管先前的研究大多关注产假权益的时长,而忽视了支付方案的作用,但本文的分析为产假时长与支付方案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这有望转化为重要的政策启示。
为了识别政策影响,本文首先对 24 至 39 岁的女性样本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利用各省之间以及不同时期产假权益的差异进行分析。这些女性正处于生育黄金年龄,可能会受到因潜在生育和实际生育而享有的产假权益的影响。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即产假延长可能并非随机发生,有可能与省级和年度层面未被观察到的宏观经济因素相关。这种相关性可能导致改革省份与未改革省份在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方面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从而使本文的双重差分估计量产生偏差。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本文采用三重差分策略,该估计量是 24 至 39 岁女性的双重差分估计量与对照组(男性和 40 至 49 岁的年长女性)的双重差分估计量之间的差值。假设未观察到的宏观经济因素对 24 至 39 岁女性和对照组的影响相似,这种设计使我们能够减轻简单双重差分框架中的偏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2014 年至 2016 年中国城市育龄女性平均延长 36 天的产假权益,导致育龄女性就业和获得正规工作的可能性降低了 3.1 个百分点。在有正规工作的年轻女性中,工资下降了 5.7%。此外,这项改革导致育龄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不活跃状态的可能性增加,尽管它并未显著改变她们从事非正规就业、自主创业或失业的可能性。这些影响在已婚女性中更为明显,在具有传统性别规范的省份、私营部门、低技能职业以及正规就业比例较高的行业中尤其突出。此外,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都观察到年轻女性的相对工资下降,并且大学学历女性的工资降幅比学历较低的女性更大。
本文进一步探究了产假权益对劳动力市场中育龄女性产生意外影响背后的潜在机制。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更广、福利更丰厚的省份,对年轻女性就业可能性及其工资的负面影响要弱得多。这些结果凸显了产假支付方案的重要性,并表明对雇主责任的过度依赖可能是产假延长产生意外影响背后的主要机制。此外,作者表明,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不太可能是由生育增加或母亲休完产假后偏好转变导致的潜在劳动力供给减少所驱动的。
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评估中国产假权益影响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高水平的非正规就业和歧视性做法,特别是针对女性。关于产假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市场制度完善、家庭支持措施相对优厚的发达国家,研究结果并不确定。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相关的证据有限,且迄今为止尚无研究人员确定中国产假政策的因果影响。
如前所述,审视中国的产假权益具有学术和政策双重意义。多年来,中国的出生率一直在下降,2022 年全国人口 60 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同年全国出生率创下历史新低。作为回应,中央政府日益放宽生育政策。这些事实凸显了分析中国产假权益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重要性,因为这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其他新兴国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政策意义。
消息来源:https://doi.org/10.1016/j.jebo.2024.106782、学说平台等。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万分感谢。
点击一下获取更多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