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山”泉水流出一片“莺歌海”

文摘   文化   2024-08-29 17:39   天津  
今年雨水多,“水”成为各种平台及朋友圈、公众号的主题内容。
今天说瀑布,明天说大河,左不过说得都是“多年不见的水势”。看烦听烦了——都是早年常有的“自然现象”,谁没见过水呀!

打住!所以说,可以以水为主题,但得整点承载人文地理、历史物象等等有信息量的东西,以回报读者、看客及各位老铁粉丝们。
作为“蓟州山水客”的公众号,按照这个思路,咱就再试做一期!


近日,俺来到蓟州城东穿芳峪一带。
这里古有龙泉池、龙泉山、龙泉寺,曾有清末本邑名士李江等“穿芳三隐”在此结茅,人称“北方桃花源”。

本号曾以“龙泉流出一座水电站”为题专有介绍,不再赘表;今天只说说“半壁山”下,泉水流出了一片“莺歌海”。

这座“半壁山”,与龙泉上方的龙泉山是近邻,位于龙泉山以北二里处。
夏秋之交植被茂密穿行艰难,但既为“蓟州山水客”,理应钻林涉水,追根溯源,乐此不疲,采编制作成图文,与大家一起分享。

看那半个山峰坍塌下去只剩半边,植被遮挡难看其全,实际高度比这要雄伟壮观(见下图)。

山附近有村因此叫“半壁山村”,半壁山崖上,前些年还发现有李江的诗文题刻。

还是回到今天“水”的话题上来。半壁山下,竟有水出。
因在上没有明显相连的河道山谷,这水便不见“来龙”,只有“去脉”(见下图)。

非要说“来龙”也有,那就是山下石坝处,突然冒出来两股山泉,而且水量还不小。

“来龙”算是找到了,那咱就跟我一起,去追寻一下它的“去脉”吧!

“追寻”不是那么简单。
泉水从半壁山往下流去,只有水路没旱路,“水路”也是在茂密的树草间奔流,加上杂石相陈,想蹚水顺行都不容易。

我只好相隔“伴水”而行。除要防蛇外,还有防带有毒刺的野草——“拉拉蔓”腿脚侵扰。忍受炎热与蚊虫的叮,更不在话下了。

总算是隔着植被,拍下了上面几张“泉流深谷”的照片。

泉水终于流出山谷,要通过一座路桥,境地也变得开阔多了。

      桥下面,那清水绿苔也甚是好看!      过了桥,发源于半壁山下的山泉水,在此形成了较宽的河面。别着急,马上就要“入海”。      嗯?净瞎扯,离海远着哪!哪来的“海”呀!      北方民族早年管陆地上的湖池也称作“海”,如京都里的“北海”、“中南海”。在此山泉水汇集处,便是“莺歌海”。      实际是上世纪70年代,根据上游来水量修得一座水库,因紧靠莺歌寨村,我便如此“美称”。      水面逐渐变大,竟是由几眼山泉流成。      看那“海水”平静如镜,树影相映,美不待言。      水边村居青山红瓦,人间福地。      不要小看这一片水域,周边的地理风物亦有来历和传说。      北岸靠近水域的山叫“庙山”,自是古来“山水名寺僧占多”的地方。

又一说在北宋抗辽期间,此山是杨门女将穆桂英的“穆柯寨”。此有专人在做有史有据的研究。      本号主多年前曾登上此山山顶(见上图),山前有蹬道,山顶也确有寨堡石墙遗址,山下的人家,还存有两大扇“龙虎门”旧物。      本号主还保存有一张20多年前的初冬时节,本人在此山水前的旧照合影(见下图)。只是山顶上那棵老古树已经不在。      值得欣慰的是,当今在此山水下方,有小穿芳峪村党支书及乡贤名叫孟凡全者,打造出了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小穿乡野公园”,实属功德无量。

期盼孟书记能将周边的龙泉山寺、半壁山溪、庙山歌海等,一并恢复再现“北方桃花源”的蓟州穿芳峪风情。当然,这已超出“村支书”的权责范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相助。

··,期期原创,内容多多。求真性情,接地气,让原创图文“有意有思”,配文您捧场""                                                                                          

           ··         

蓟州山水客
发表自创作品、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