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刚去,初冬已至,生命科学学院2024级研究生新生“四方”一轮轮转顺利收官。在近半学期内的联络导师、轮转学习和成果汇报过程中,研究生同学完成了对科研兴趣的探索,逐渐建立起学科和专业认知,明确期待的科研方向和心仪的定导实验室。
2024年11-12月,为帮助新生树立个人科研和职业发展目标、建立经验分享平台、总结复盘轮转经历、促进导学交流,新生各班集体组织召开了导学交流微沙龙及轮转经验分享会。生博41、42、43、47班班级导师李栋、方晓峰、王建斌、张伟,研工组组长帅博闻应邀参与了导学交流微沙龙,与同学们共话学业科研与职业生涯探索,以自身经历答疑解惑,逐一解答了大家在轮转、择导、科研工作及求学生活等各方面问题。
各班集体导学交流微沙龙 (滑动查看更多)
各班集体轮转经验分享会(滑动查看更多)
“四方轮转”Q&A (部分共性问题交流节选)
Q
如何确定实验室是否适合自己(科研方向、氛围、科研节奏)?
A
在进入实验室以后,应尽快与导师展开交流,与师兄师姐保持课题的密切沟通,通过亲身实践来判断是否匹配该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和科研氛围。科研节奏上,希望保留个人探索空间的同学,适合自由度较高、以把控大方向为主的实验室,相应地,也需要更高的自我约束力来进入后续的学习科研。实验室选择需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适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
Q
轮转期间汇报内容不够怎么办?
A
轮转期间受时间所限,难以迅速起步并推动课题产生实质性的进展。此时要重点展现的,是对于科学问题的思考和对课题未来方向的理解。两个月不是产出成果的时间,而是与实验室相互了解的窗口。
Q
什么时候可以确定定导?
A
轮转期间采用双向选择、双向定导的原则,参与轮转的同学,在三轮结束后进行双向确定。但如果轮转期间已确定心仪的实验室,在每一轮轮转的过程中都可以向老师表明定导意向,尽早给老师留下印象。
轮转期间,研究生新生对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和期待的实验室工作氛围逐渐清晰;轮转结束后,定期导学交流和朋辈经验分享适时提供多方的支持和鼓励。各班交流会后,参会同学均表示本次导学交流微沙龙及轮转经验分享会很好地解答了自己在科研学习中的困惑,不仅开拓视野,还明确了职业规划目标,继而从容应对下一步的机遇和挑战。
四方轮转
“四方轮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特色培养方式,入学时不定导师,入学第一年一边学习研究生课程,一边进行轮转。轮转在生命学院、基础医学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和药学院生命科学相关方向的所有实验室中选择进行。轮转期结束后根据导师和学生双向自愿选择定导。
来源: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分会
责编:戚述峰